开远市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投稿人:卢文祥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克服困难、务实创新,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克服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限电、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带来的影响和困难,务实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现价)334055万元,增长9.4%(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8%;第二产业增长12.8%;第三产业增长7.8%。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3年的16.1:42.8:41.1调整为14.1 : 49.9 : 36。

----工业经济保持强势增长。全年实现辖区工业总产值 421232万元,增长22.2%;辖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429万美元,减少39.4%。

----农业和农村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0257万元,增长6.2%(按可比价格计算);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245046万元,实现产值47188万元,分别增长16.6%和13.4%。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489万元,增长63.8%。其中,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006万元,增长84.9%。

----非公经济迅猛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城乡个私企业达6249户,从业人员10613人,注册资金57596万元,上缴税金3816万元,增长64.8%。

----商品贸易活跃,消费市场繁荣。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07万元,增长10.4%。城乡集贸成交额24015万元,增长6.1%。

----财政收支增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逐步增强。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 46231万元,增长 3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4118万元,增长1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108万元,增长8.1%。财政总支出39027万元,增长35.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8500万元,比年初增长12.2%;贷款余额241116万元,比年初增长12.3%;外汇存款255万美元;保费收入7669万元,增长15.1%。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2736元,增长9%(按可比价格计算);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4115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2668元,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027元,人均消费支出6100元。

(二)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设路实现全线贯通;污水处理厂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泸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公务员小区已全面开工建设;优质高中综合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疾控中心大楼己全面竣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进入装修阶段;西城改造稳步推进;行政办公楼建设正抓紧前期工作;城市电网改造、通信网络地下管网工程全面启动;首次跻身“省甲级卫生城市”行列。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三角海除险加固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大庄水库工程通过专家评审;泸江水库工程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制定了《2004年到2015年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岔小公路竣工通车;开小公路完成90%路基工程;羊街至期不底道路铺设水泥路面2.3公里,铺设弹石路面20公里;启动长怡公路建设;积极支持平锁高速公路建设;全年完成乡村公路建设63公里,全市农村水泥路面建设突破200公里,解决8万余人的行路难问题;全市通车里程达到了1455公里。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第一批“省千村扶贫计划”落坡洞、老寨重点村建设通过省、州验收,完成了省第二批重点扶持村、温饱示范村和341户扶贫安居工程建设。

(三)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城市经济后劲增强

开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技改项目竣工投产;红河大唐开远电厂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小龙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3.7亿元;小龙潭煤矿五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红河500千伏开关站建设全面启动;化学工业园区己完成初期规划;循环经济逐步发展,被列为国家及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解化集团年产5000吨二甲醚装置建成投产,年产10万吨二甲醚配套30万吨甲醇、年产50万吨煤基合成油的项目建议书编制已经完成,农用硝铵改性改造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沃特威公司一期年产5万吨硝酸钾项目达标投产;明威公司年产5万吨竹林纸一体化扩建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城市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三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共完成5家国有企业、6家集体企业改制,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全部完成。顺利接收了驻开企业自办的全部中、小学校和医院。

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在全州实行了面向全省公开选拔校长工作,32名校长拟任人选正式聘任为各校新校长。教师聘用和绩效分配制正稳步推进。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减轻农民负担51.57万元。

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储备中心、招投标中心的运行机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做好行政许可规定、项目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共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4项,建议上级行政部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4项,纠正行政许可事项25项,修改、废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0件。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制定了《开远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五) 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生态建市的目标正逐步实施。新建小水窖563口,管道引水工程20件,水池14个,解决11043人和4694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建小沼气3209口;完成了2.57万亩荒山造林和16000亩封山育林,全民义务植树58.9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31.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6.7%;全市计划生育率达到96.1%,人口出生率9.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9‰,全面完成了州政府考核的各项人口指标。

“两基”成果继续得到巩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2004年全市高考升学率为48%,适龄儿童入学率99.81%,巩固率99.71%,初中毛入学率100.54%,巩固率98.29%,扫除青壮年文盲150人。重视青年工作,成功开展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实施重点科技项目6项,投入科技经费 519万元,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45.6%,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市”。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市宽带网用户已达到4000户,有线、无线通讯业务不断扩大,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泸江颂——开远军民一家亲”大型文艺晚会和第二届“小康杯”足球运动会。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开远籍运动员李鹏在雅典残奥会上夺得了2金1铜的好成绩。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共为社会提供  6420个就业岗位,有564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失业率控制在4.1%。社会保险统筹步伐加快,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加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力度,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565.9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群防群治。完成了全市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艾滋病普查工作,有效地预防了禽流感等流行传播疾病的发生。农村合作医疗建设进一步加强,初级卫生保健网络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了以道路交通、消防、小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特种设备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日臻完善

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与驻开部队的情谊,第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认真执行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定期或不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及重大事项,及时向政协常委会通报政府工作,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社会各届的广泛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不断完善。2004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123件,政协委员提案139件,办复率为100%。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坚持市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5.8%,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四五”普法和“二五”依法治市活动,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改制企业责任人经济责任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监察工作扎实推进,政风明显好转;统计工作发挥了经济统计、经济分析及预测的作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国土、民族、宗教、技术监督、药品监管、外事侨务、人防、老龄、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依法监督、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群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合力、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开中央、省、州属单位、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开远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加快发展,继续推进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建设

2005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十一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泛珠江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市有了更大的谋划生产力布局和市场拓展的空间,有利于结构调整,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优势产业转化成强势产业;二是随着我市煤电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化学工业产业、建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市将持续形成产业大规模建设,资金高强度投入的一个时期,必将提升开远主导产业的带动力,提高骨干产业的渗透力,增强核心产业的竞争力,必将对改善开远产业结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三是随着各项重点项目的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将明显增强。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和严峻挑战:一是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生产和投资数量扩张形态明显,还未形成增量扩张与提质增效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产业及产业链单一性明显,关联产业、后续产品较少,投资拉动、市场扩张拉动和消费拉动尚未形成良性互动,这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十分脆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靠。三是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调和产销不足的主要因素;全市经济总量总体偏低,就业形势和生态环境依然严峻。四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强制性亟待加强,市民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根据州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200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务实开拓为工作基调,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统筹协调,壮大市域经济,继续推进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建设步伐,保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市人民政府将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抓好重大工业项目的落实,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建设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

坚持以资源和综合优势为依托,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打造煤电、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生态食品加工、造纸和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形成具有错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

高标准规划建设化学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工作,鼓励化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实施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推进解化集团二甲醚、甲醇、煤基合成油项目,以及红磷公司和沃特威公司精细化工项目开工建设,做强做精化工产业。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巩固提升、做大做强我市的建材产业,实现规模竞争力和规模效益。启动煤矿五期搬迁第一期工程;加快红河大唐开远电厂一期、国电小龙潭发电厂三期扩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和红河500千伏开关站建设;积极推进明威公司年产5万吨竹林纸一体化项目的申报立项和建设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改制、合作、技改加快自身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和技术合作,加快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开发,扩大薯蓣、竹子、青花椒的规模化种植,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着力开发皂素、竹林纸等新产业,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实现高水平的发展。

认真抓好国家及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各项工作。科学编制《开远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引导企业向循环型转变,初步形成全市循环经济及生态产业的主体框架。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提高循环经济意识,努力创建以红河化学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区,力争在年内创建1-2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推进循环经济从企业内循环向企业之间循环,并向区域经济循环转变。大力开展创建“生态乡”和“农村生态园”活动,切实把农村经济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循环经济圈”,实现工农经济共同发展。

(二)强化城市规划,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带动力

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根据州政府编制的《滇南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红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修编的《开远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协调性、整体性、生态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编制化学工业园区、南城片区等区域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完善城市水、电、道路、防灾、防洪、园林绿化等专业规划,初步建立相对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加快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打牢城市基础。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优质高中、公务员小区、行政办公大楼建设和西城改造步伐。全面推进泸江河景观建设;启动乐白道路建设;抓好城市电网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和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加快泸江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立项建设;完善文化、教育、医疗设施,逐步夯实城市基础,构建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

从严治市,依法管理,保证城市健康、有序、高效运行。认真贯彻执行《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二证一书”审批制度,按照《开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规范建筑密度和绿化率,使城市规划的管理、服务、控制更加到位,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加强对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地产业、建筑业的管理,逐步建立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长效机制。按照“细、深、实、严、硬、真”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严格执行1-4号政府令和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巩固“省甲级卫生城市”成果,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

进一步增强市投资开发公司的投融资功能,逐步把政府优良资产划转投资公司运营,改善特许经营许可营运机制,提升融资能力和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经营水平。加快土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继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统一监管,完善调控机制,提高土地有偿使用率,积累城市建设资金,为高强度的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使市政公用事业单位逐步向经营性企业过渡。采用市场化手段,建立健全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企业的成本监督制约机制,使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具备补偿生产成本、偿还建设贷款的能力。同时,吸纳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性发展。

加强城市精神、城市文化的研究、培育和建设工作,铸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的凝聚力,实现城市的高层次发展。

(三) 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指导“三农”工作,分区域、分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 “发挥优势、区域布局、分类指导、形成特色”的原则,加快大庄羊街坝区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高新农业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效应的特色农业区域;要在东山三乡加快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大力发展山区特色经济为主的生态高效产业带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要结合工业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在城区办事处大力发展服务城市、面向工业的城郊型农业,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农民增收,抓好以烤烟、甘蔗为主的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生产质量和水平。加大对优质稻、花卉、苗木、竹子、薯蓣、青花椒、水果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在短期内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搞好冬季农业开发,扩大冬早蔬菜、大棚辣椒、白花大粒蚕豆等冬季农业产业的种植规模,提升冬季农业开发水平。大力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升开发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政策不变;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及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形成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加强农业科普工作,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重点抓紧做好大庄水库立项建设和东灌区引水工程建设工作,完成泸江水库项目的可研报告和立项审批工作,继续加强以小沼气、地边水窖为主的农村“五小”工程建设,高标准完成1980口沼气国债建设项目。抓好省级重点扶持村、州级温饱村和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扶贫开发规划,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工作。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量力推进乡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完成开小二级公路、羊街至期不底公路、长虹桥至怡里乡村公路建设,配合做好平锁高速公路和石蒙高速公路建设。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切实开展针对农村和失地农民的“一户一就业”活动,加快与沿海地区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劳务用工关系,建立和完善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为用工单位输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逐步建立包生源、包培训、包就业的订单式岗前培训,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四)继续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理顺机制,增强活力

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校长公选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大力推进办学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投入机制改革,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机制。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合理调整部门职能,理顺职能关系,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社区基层政权建设,依法做好换届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依法行政,逐步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简化办事程序,为市民和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落实各项税改政策措施,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2005]1号文件精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措施,落实中央财政对农业的各项补助措施,做好涉农产品价格稳定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保障农民群众利益。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鼓励和引导各商业银行参与全市的国有企业改革、非公经济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实现金融与经济更紧密的结合。

继续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增收节支。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和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确保全市资金的合理有效调度。加强经常性审计监督工作,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优化支出结构,反对铺张浪费,在“三个确保”的基础上,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工程、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和涉及人民群众必需的经费支出。

(五)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方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非公经济

切实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项目研究、储备和报批。组织精干力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和储备一批具有超前性、能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项目,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招商引资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项目库。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主动争取国家、省、州对我市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大与省院省校的合作力度,发挥项目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规范和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咨询论证制度,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和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协作,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千方百计把外地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积极组织和引导辖区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与省内外大企业合作。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省、州关于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配套政策,细化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提升全市经济的整体活力。

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推进邮政、电信、无线通讯等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汽车交易、药品交易及其它物资交易等物流中心、连锁超市的规划建设,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积极发展会计、评估、旅游、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六)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继续坚持生态建市的方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保护工作,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管护工作,加快人工造林步伐,完成5万亩天保工程造林暨封山育林任务,认真抓好森林二类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林业家底”。加速绿色通道建设,全面实施面山绿化工程,加强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切实做到造、管并举,封、育并重,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和水平。积极争取省级生态县(市)建设试点工作。重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依法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认真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进一步做好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完善资源开发保护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加大对城乡、尤其是城郊结合部的污染源治理,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继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坚决遏制已达标的企业污染反弹。

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行“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对农村独生子女实行“奖优免补”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七)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继续抓好“全国科技试点市”的各项工作,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围绕产业培植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加速高新技术与支柱产业的有机结合,逐步提升和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继续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优质高中施工进度,实现优质高中按期投入使用。加快职教中心二期工程、东城小学教学综合楼及排危工程建设。拓展职业教育覆盖面,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开远市人民政府关于文化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符合文体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品牌,鼓励、引导驻开企业积极缴纳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认真筹备和组织各种文化体育节庆活动,努力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加快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充分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网络、信息网络和医疗救治网络,提高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和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强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健全卫生监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

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和社会公德为主的市民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全民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覆盖范围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格局,提升城市文明度。创建学习型城市,建设健康城市。

抓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支持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建设,继续加强与驻开部队的交流和协作,巩固军政军民关系,努力争创第四次“全国双拥模范城”。

抓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办好《开远市讯》。切实关心老龄、残疾人事业。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照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气象、地震、档案、史志、外事侨务等职能作用,努力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八)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抓紧构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火灾、爆炸灾害及污染灾害等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对灾害发生、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控制,降低发生机率;加强防灾监测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建立综合性防灾减灾体制;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适时进行实战演练,提高灾时应急应变能力,降低危害程度,确保全市人民在安全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评价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提高企业抵御安全事故风险的能力。继续深化对小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及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经济犯罪和暴力犯罪,净化社会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坚持市级领导信访接待制度,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决打击以“法轮功”为主的邪教和非法组织,为经济建设创造更加安定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促进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加社会保险,逐步扩大保险覆盖面。继续推行“五险合一”征缴制度,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使用安全。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最低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保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的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高度重视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困难群体和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条件和就业机会。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强劳动监察,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认真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九)以提高行政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府。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的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大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优化行政流程,促进政府管理创新,使政府更加科学、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地发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确保政府工作效能全面提速。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进工作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治市,建设法制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力,提倡文明执法,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搞好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把应减能减的审批事项坚决减掉,规范行政性收费项目,严禁变相收费。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精干、高效、廉洁的法治政府。

健全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完善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决策论证、专家咨询、政府新闻发言人、部门行政首长问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议征集制度。

认真在政府组成部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治政从严,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一些部门、行业和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铺张浪费等问题。

贯彻执行市委的决定,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或不定期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加强与市政协的沟通、联系和协商,向民主党派通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的工作建议、意见和批评,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的广泛监督。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州政府和中共开远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快生态型现代工业经济强市建设,为在全省、全州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