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投稿人:吴政隆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连同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提请审议,同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万州移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坚持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抢抓机遇,负重拼搏,较好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4亿元,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1093美元,年均增长12.5%,分别比全国、全市高3.7和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17.6%,是2000年的2.2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年均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5亿元,年均增长18.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16.6:44.7:38.7 调整为12.3:42.5:45.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2.9%,比“九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

  (二)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突破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长江二桥、万州大桥、万安大桥、石宝大桥相继建成,鞍子坝客运中心主体工程竣工,深水码头年吞吐能力达700万吨,南北滨江路初具形象。江南新区建设顺利推进,行政中心大楼主体工程竣工。高笋塘商业广场、三峡之星体育馆、闽天会展中心、心连心艺术广场、龙都音乐广场、学府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太白路、白岩路、新城路综合改造工程。新建城市小游园11个,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成功创建重庆市卫生城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的33.7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45万增加到57万,“一江两岸、三大片区、八大组团”的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万州机场、达万铁路、渝万高速公路建成投入使用,万宜铁路、万开和万云高速公路、万石高等级公路加快推进,硬化改造乡镇公路457公里,新建村级公路574公里,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甘宁水库、鱼背山水电工程、农网改造一期工程、利川-五桥输气工程如期建成,三角凼水库、大滩口水库、向家嘴电站启动实施。

  (三)移民攻坚和生态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坚持移民为先为重,举万州区之力,奋力实施移民攻坚。二期移民一次性通过国家终验,被国务院三峡建委表彰为先进集体。三四期移民加快推进,移民新区和集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城乡移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累计完成移民投资95.6亿元,搬迁安置城乡移民22.3万人,搬迁工矿企业364户,搬迁场镇11个,复建房屋734.4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农村移民出市外迁8113人。在移民工作中创造性地推出了“一包两挂”、“两大工程”举措。移民群众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国家;广大干部奋斗在移民工作第一线,宁可苦自己,不愿误移民;社会各界热心帮助移民搬迁,积极为困难移民捐款捐物。广大移民群众、干部职工和移民迁入地、各对口支援单位共同创造的三峡移民精神,成为加快移民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沱口、明镜滩污水处理厂,长岭垃圾处理场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7%,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94%。龙宝河整治工程完工,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城区安宁工程、基本无煤区建设深入推进。实施退耕还林42.5万亩、天然林保护132.4万亩,库周绿化带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森林覆盖率达到25%。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5平方公里。完成二期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7个。

  (四)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效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撤销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移民开发区,实现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向“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顺利转变。完成镇乡区划调整和村(社区)规模调整,镇乡街道由92个减少到52个。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完成企业改制13户,关破工矿企业188户。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国有资产担保公司、土地收储中心等投融资主体。从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结束了农民缴粮纳税的历史。教育资源整合取得实效,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光彩事业两大平台,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北京汇源、北京泰跃、浙江科华、厦门明达、山东如意、重庆啤酒、重庆百货、百盛百货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万州。万州成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七个重点联系地区之一,中国光彩事业万州园启动实施。与乌克兰切尔卡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五年来,对口支援及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82.4亿元,其中无偿捐赠2.1亿元。累计利用外资933.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2亿美元。

  (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国家级、市级重点科技项目8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2%。“两基”成果巩固提高,排除中小学危房20万平方米;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2.8%,高考上线人数连年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6.8万人;三峡职业学院建成招生,三峡医药专科学校通过教育部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三峡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儿童分院、平湖分院建成投入使用,农村三级卫生防保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得到加强。话剧《移民金大花》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奖、第三届重庆市文学艺术奖。成功举办万州区第一届运动会。建成城市电视公共信息平台,所有镇乡实现“光纤联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3%。五年来,万州荣获第一次经济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全国经济责任审计先进地区、老龄工作先进区、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区、推行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获得首批命名的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村1个、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2个,创市级文明单位49个。

  社会总体保持稳定。深入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建立区长公开接待群众日制度,有效化解了移民迁建、企业改革、运输市场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宗教事务管理进一步加强。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工作体系,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800多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增强。万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展播了“平安万州”建设经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540元和2582元,年均增长11.3%和9.4%。城市供水、供气普及率达到95%。所有的村全部实现通电。累计增加城镇就业岗位4.5万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初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9.89万人减少到4.95万人。

  (六)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政协工作的意见》,政府工作更加民主、规范。建立行政赔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成立了区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重大决策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区政府办公信息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建议征集办法不断完善。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和应急体系,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夺取了非典防治和铁峰乡特大山体滑坡抢险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推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公开廉政承诺制度,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过去五年,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民族、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物价、气象、保密、档案等事业取得新发展,人防、消防、修志、防震、人民调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兵役、双拥、军民共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按照“落实年”的要求,全力抓好一批现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批重大项目的强力推进、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一批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一批不稳定因素的化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5.6%和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外贸出口增长4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5万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5‰。除地方财政收入未完成增长13%的预期目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可喜的亮点。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10万吨啤酒、100万吨真空制盐及热电联产等项目竣工投产,明达、泰跃、如意三组重大产业项目和江南集装箱码头开工。顺利推进海康破产和索特改制,出租车经营权管理和滨江路移民搬迁等重大不稳定因素得以化解。农村移民市内外迁成功对接,创建重庆市卫生城区一次成功,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猪链球菌疫情。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民办实事更富成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万州发展成就显著的五年,也是不平凡的五年。在时间紧迫、任务集中的情况下,按期圆满完成了二期移民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三期移民工作;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大批淹没企业关闭破产,经济存量锐减的情况下,我们着力盘活存量,培植增量,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城市大搬迁、结构大调整的情况下,实现了城市功能的有序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在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历史积淀矛盾日益凸显、新的困难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维护了社会稳定。万州区人民参与创造并自觉弘扬顾全大局、舍己为公、万众一心、艰苦创业的三峡移民精神,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万州各项工作,而且深刻影响了全市和全国人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万州区170万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万州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万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万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应当看到,尽管万州经济社会发展与“1月26日”相比,取得了长足进步,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这个起点仍然不高。纵向与曾有“成渝万”之称的“前天”比,我们差距很大;横向与全国及周边主要城市比,我们进步不够,离市委、市政府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和万州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产业空虚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生态环境仍较脆弱。四是就业岗位不足,困难群众较多,移民安稳致富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五是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转变不够,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努力,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二、“十一五”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完成移民搬迁、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关键时期。我们既有加快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也面临前进道路上的不少困难和矛盾。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重视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万州可望获得更有力的支持;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本、产业加速向西部转移,万州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水陆空立体交通等比较优势,可以更多地予以承接;市委、市政府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决定把加快库区经济发展作为全市的首要任务,把万州的发展摆在库区的首要位置,大力支持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从万州自身情况看,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万州区上下思发展、图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因此,“十一五”将是万州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由于万州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产业升级的任务重,发展难度加大,而且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将逐步凸显。对万州来讲,除了发展阶段的一般困难和矛盾以外,还有25万移民搬迁以后的生计和安稳致富问题,发展的难度更大,社会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十一五”也将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和“发展困难期”。总之,今后五年是万州“爬坡过坎、负重前进”的关键阶段,爬上了这个“坡”,过了这道“坎”,就能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为2020年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一定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努力趋利避害,克难攻坚,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今后五年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起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基本框架,实现万州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三峡重庆库区“三大任务”取得新的进展。全面完成移民迁建任务,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努力破解产业空虚难题,加快盐气化工、机电轻纺、绿色食品、现代制药、商贸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以改善水环境为重点,搞好生态建设。

  ———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壮大经济总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构建外通内畅、安全快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成为三峡库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集散能力。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失业率降低到合理水平,就业压力初步缓解。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十一五”期间万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达到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8%左右。

  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五个统筹”,努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构筑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正确引导和合理调节社会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建和谐万州。

  “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实力

  以国家《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交通及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盐气化工、技术纺织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同时,大力支持、放手发展各类量大面广的非公有制经济,壮大经济总量,促进就业增加。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着力抓好明达、泰跃、如意三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利用盐气化工园和技术纺织基地,积极发展下游产品,形成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利用矿产、中药材、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新型建材等产业。引进培育大中型商场、专业名店和连锁超市,扶持发展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商业特色街,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业。充分利用“长江三峡”、“高峡平湖”世界品牌,做深做足“三峡”和“移民”两篇大文章,加快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金融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鼓励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农业产业化工程,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农民长期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新机制,大力发展柑橘、草食牲畜、中药材、榨菜等优势产业。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不断提高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以上,累计达48万人。抓好经济强镇工程,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柠檬、茧丝绸、皮鞋、服装、竹笋、烟叶等特色产业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乡镇公路硬(油)化率、村级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加强病险水库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供电、通讯、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

  (三)完成移民迁建任务,促进移民安稳致富

  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以移民为先为重,确保按期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努力实现工作重心向加快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战略性转移。加快搬迁安置进度,努力提高安置质量,全面完成三、四期移民搬迁任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功能配套和专业设施复建,完善移民迁建区的服务功能。用好用活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抓好移民生产生活扶持,加强移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加大困难移民救助力度。加强三峡水库万州段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库资源,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一是搞好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城市水电气及防灾等设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江南新区建设,完成江南新区核心区建设和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南北滨江路、三峡移民广场。二是加快交通建设。建成万宜铁路、万开和万云高速公路、万石高等级公路、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积极实施农村畅通和通达工程,实现“2小时万州”。努力争取渝万沿江高速公路、万黔高速公路、涪万铁路纳入全市“十一五”规划。三是加强能源设施建设。加快磨刀溪流域水电综合开发以及农村小水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垃圾发电站建设,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建成罗家寨—万州—忠县天然气输气管道。四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大滩口水库、三角凼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推进长江重点次级河流及重点场镇的堤防整治。五是加强信息通讯设施建设,城域网在城区实现全覆盖,城区宽带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和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加强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城市空气污染和噪声等治理工作。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库周绿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城市生态建设等工程, 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45%以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加强水资源开发、节约和保护工作,推广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强矿产资源勘察、保护和开发,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逐步形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形成节约氛围。

  (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市场体系改革,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内外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光彩事业两大平台,办好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连结带动作用,加强同周边省市、区县的经济技术协作,实现互利共赢。努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培植一批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外贸出口。     

  (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万州

  一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三峡库区教育高地和重庆市教育强区建设步伐;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各项社会事业。二是大力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降低失业率。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扶贫济困。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积极开展智力扶贫、科技扶贫和观念扶贫,完善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生活保障制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四是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万州”建设。认真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不稳定因素。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建成市级文明城区,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法律素质。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社区民主管理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社团组织、行业组织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三、2006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根据当前产业空虚问题突出的实际情况,我们将2006年确定为“产业发展年”,万州区上下唱响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5万个,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强力推进工业发展

  盘大盘强现有企业。一是认真落实促进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领导精力、资金安排、能源保障等方面向重点企业及增长型企业倾斜。继续扶持诗仙太白、索特盐化、三峡牧业、三峡果业等重点企业的发展,加强对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10万吨啤酒、100万吨真空制盐及热电联产等新投产项目的帮扶,促进企业尽快达产。更加重视其他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二是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市政府对万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持政策及区政府信用贷款平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鼓励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加强企业人才培训。选送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深造,到知名企业挂职。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加强企业实用技术人才和职工培训。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8%,利税增长1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3%。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抓好明达、泰跃、如意三组大项目建设,力争50万锭紧密纺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加快明达玻璃项目、60万吨甲醇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竣工投产1000吨盛世唐朝酒、1000万盒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液等项目,推进铅酸蓄电池技改、5万吨动物蛋白复合调味品等项目,加快燃料酒精、沪江人造板技改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搞好“一区三园”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尤其要抓住市委、市政府表示大力支持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搞好盐气化工园区项目的规划和科学论证,增添新项目,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使之尽快成为万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扎实抓好“三农”工作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继续推进柑橘、草食牲畜、中药材、榨菜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增加瘦肉型猪出栏5万头,标准化畜禽养殖规模达到10万头(只)以上;积极扩大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粮油、柠檬、烟叶、花卉等基地规模。继续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经纪人和专业大户,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民的互利共赢机制。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的劳务合作,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基地。积极开展“关爱农民工”活动,做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和司法救助工作。积极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推进经济强镇工程。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增强镇乡经济实力。抓紧落实市里新增万州区的2个中心镇,尽快规划和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滩口水库、三角凼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做好鱼背山水库扩建前期工作。改造中低产田土1.9万亩,整治病险水库16座,解决2.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硬化镇乡公路66公里,新建村级公路180公里。完善灾害预警、监测、救援、保障、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影响。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实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收杂费的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参保率达到60%以上。搞好镇乡卫生院建设,推进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巩固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批发市场,扩大零售商场规模,培育发展商业特色街。完善火车站商贸城配套服务功能,建成分水化危园区,加快福斯德商业广场、光彩建材家居城、三峡国际车界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沃尔玛购物广场。抓好现代物流园区的规划等前期工作,积极发展现代仓储、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商业业态。办好三峡库区商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积极培育农村电器、建材、农机具等消费热点,新增一批镇乡连锁店和村社便民店。

  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支持旅游企业集约化、规范化发展,着力培育“万州一日游”、“三峡周末游”、“高峡平湖游”等旅游品牌。推进青龙瀑布、铁峰山等景点开发,加强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推介,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的旅游发展机制,努力增加旅游收入。

  搞好陆水联运、铁水联运,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进一步采取措施,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现代服务业。

  (四)认真抓好移民工作

  全面完成三期移民攻坚。搬迁城乡移民2.9万人,复建房屋37.6万平方米,搬迁单位25个,工矿企业整体搬迁销号。加快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核心段移民搬迁步伐,确保工程快速推进。搞好三期移民库底清理,规范完善档案资料。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条时间杠子”的要求,如期实现“移民全搬、房屋全拆、库底全清”的目标,确保一次性通过市级初验和国家终验。

  按时完成农村移民市内外迁安置任务。巩固对接成果,切实解决移民迁移前的有关问题。协助迁入地做好外迁移民的建房工作,加快完善移民外迁档案,依法办理外迁移民生产生活安置销号手续。精心组织外迁搬迁运送工作,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安全完成外迁安置任务。

  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充分利用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积极策划、申报、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项目。加快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实效。加大贫困移民救助工作力度,适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标准。大力开展移民实用技术、生产技能、就业资格等培训,提高移民就业能力。

  强化移民工作管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移民工程质量安全。发挥移民资金监督网络作用,加强移民资金监管。搞好稽查整改和自查自纠工作,保证在市政府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顺利通过国家审计署审计。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鞍子坝客运港区、双河口汽车站,并投入营运。竣工万开高速公路、万石高等级公路和红溪沟港区扩建主体工程,加快万宜铁路、万云高速公路、江南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新建镇乡客运站6个,完成渡口改造项目21个,着力解决余家、白土片区的畅通问题,万州区镇乡道路通畅率和行政村通达率分别达到78%和87%。

  完善城市功能。建成北滨路路基及部分配套设施,力争全线贯通。积极实施果园路、电报路、孙家书房路、王牌路与北滨路的连接道改造。完成南滨路一期工程和护堤建设,力争实现初通。加快推进苎溪河流域综合整治、三峡移民广场建设及和平广场改造、橘园改造工程,启动大河沟回填造地工程,完善观音岩公园配套设施。改造青羊宫片区人行道,完善城市排洪、照明、环卫等设施。加快江南新区核心区建设,推进中心区道路管网、南山公园、商业广场等建设工作,实施市政绿化和景观工程,实现行政中心南迁。

  加强城市管理。巩固市级卫生城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和重庆市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交通畅通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市级园林式小区单位创建活动,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平方米。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加强清扫保洁,加大文明执法力度,保持市容整洁美观。

  (六)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加快申明坝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高梁、高升、李河污水处理厂和李河垃圾填埋场、天城镇污水管网。强化污染源监管,对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排污口在线监控。加强饮用水源监测、监控和保护,保证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做好清漂专用码头建设前期工作,搞好船舶垃圾回收转运,加强三峡水库万州段水域清漂工作。完成水土保持4.5万亩,继续推进库周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切实抓好森林防火、防病虫等工作。搞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2000口。全面实施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完成三期应急抢险项目。

  抓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标准,推行技术设备、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推广企业节能新技术。发展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的循环产业,提高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实行新建住宅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进旱作节水农业,提高节水灌溉覆盖面。全面开展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创建活动。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建设创新型社会。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加强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搞好科技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加快教育发展。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水平、高质量推进“普九”工作。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保证特困家庭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三峡库区职业教育暨移民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实现三峡医药专科学校挂牌招生,支持三峡学院申报硕士授予权。

  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成传染病医院,完善设施设备,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救治水平。全面启动中央补助地方结核病防治项目。规范医疗服务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努力创建市级先进文化区县,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长江沿岸健身长廊精品工程,推进体育学校二期工程、镇乡和社区群众健身广场等项目建设,举办万州区第二届运动会。加快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建设。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新生儿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推进人才的市场化配置。搞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适用人才。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深入开展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机关、窗口行业星级服务竞赛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团结互助、礼貌谦让、诚信正直、敬业进取的社会氛围。积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纲”、“两规划”,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支持老龄、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加强国防教育、优抚安置、新闻出版、机构编制、统计、审计、档案、修志、消防、法律援助、民族、宗教、侨务、对台、人防、双拥、兵役、保密、信息、气象、地震防治等各项工作。

  (八)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积极推进改革。加大淹没工矿企业的关破力度,加快商贸企业的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重点国有企业成立监事会。支持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培育壮大政府投融资主体。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探索集体土地合理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两社两化”,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乡镇政府。加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预算约束,全面推行零基预算,试行预算追加听证制度,搞好乡财乡用区监管试点,逐步建立和完善镇乡债务防控和化解机制。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

  优化盘活存量资产。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关系,强化监管措施,对企业闲置土地、厂房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采取置换、租赁、转让等方式,使其盘活增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行业资源。进一步调整机关办公面积,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地点向江南新区和移民新区集中,加大闲置行政办公资产的处置和变现力度。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对口支援工作,扩大领域,深化合作;有重点地参加区外贸易洽谈会、投资洽谈会,充分利用侨台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积极推进镇乡、街道在市内发展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关系。按照分项落实、重点跟踪、责任到人的要求,加强签约项目跟踪。鼓励企业扩大出口,开展境外劳务输出。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3%。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里的贯彻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对外贸易等方面,坚持做到与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视、同等对待。认真清理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维权投诉和治乱减负工作,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努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九)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优化鼓励创业、重商兴企的人文环境。强化开放意识,完善优惠政策,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关心支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万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和外来投资者,让他们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利益、生活上受关照。加强新闻舆论宣传,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关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外来投资者的良好风尚。

  优化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服务环境。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实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优质服务绩效考评体系。 

  优化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努力使不同经济主体平等参与经济活动。深入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单位和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形成诚实守信、信誉为本的良好社会风尚。深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

  (十)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技能培训、自主创业的就业再就业机制。落实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激发用工单位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积极性。加快完善市场用工信息服务网络,搞好技能培训,引导下岗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济困。依法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新增城镇养老保险4000人、失业保险2500人,确保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做好城镇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推进工伤保险,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继续抓好生育保险,扩面1000人。推进特困村整村脱贫工作,全面完成176个特困村的扶贫项目建设任务,基本解决7000名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建立灾害救援、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相结合的救助体系。

  深化“平安万州”建设。坚持和完善区长公开接待群众日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和维稳责任追究制,加大突出信访问题的处理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禁种铲毒”力度,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矿山、消防、化危品、建筑等方面的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和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实施一批民心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区居民廉租住房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法律援助、贫困家庭精神病人救治、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教育等十大民心工程,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联系。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本领。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深化基本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工程招投标、专项资金管理、人事管理、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完善制度,严格监管。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信任的政府。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万众一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圆满完成2006年及“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而努力奋斗!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