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投稿人:黄仕焱   浏览次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涪陵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五”及2005年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涪陵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克难奋进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紧紧围绕“加快工业化、建设大城市、全面奔小康”的工作主线,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成功战胜非典疫病的侵袭,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努力克服煤电气运紧张的困难,开创了新的局面,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各种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五年累计507.67亿元,是“九五”的1.8倍,年均递增12.6%,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累计30.86亿元,年均递增(同口径)12.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21亿元,是“九五”的2.1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3.6∶51.2∶35.2演变为11.4∶51.2∶37.4,发展更加协调。
  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围绕建成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的目标,深化重点发展战略,推进李渡工业园区和六大工业基地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工业经济发展跃上新水平。五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46.05亿元,年均递增16.8%,利税年均递增6.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65.8%。工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涪陵卷烟厂完善25万标箱技改、太极集团“双加”二期、中化涪陵化工24万吨磷铵、3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复合肥、建峰化工柔性集装袋、金帝集团1万锭亚麻纺、1500万米染整生产线、东升铝业新增2.5万吨电解铝、榨菜集团万吨出口榨菜生产线一期、龙桥电厂2×3万千瓦热电联产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拉动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化涪陵化工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磷酸一铵、建峰化工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3万吨三聚氰胺、天原化工8万吨氯碱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400万吨化肥工业基地加速打造。工业园区初具雏形,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一批项目成功落户。精品名牌战略实施取得成效,“榨菜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成功,榨菜集团乌江牌、健牌“涪陵榨菜原产地保护标记”获准注册,“乌江”榨菜、“建峰”尿素、“腾升”复合肥通过国家免检产品认证,“太极”、“乌江”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腾升”磷酸一铵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4户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6户企业相继进入重庆工业50强,提高了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围绕建成重庆市特色农业基地的目标,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贯彻落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五年累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9.8亿元,年均递增5.1%,粮食总产量保持在44万吨左右。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十五”期末,青菜头产量75.5万吨,产茧8.82万担,生猪出栏82.56万头,苎麻基地3.58万亩,特色农业基地的骨架基本形成。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1个,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户,其中太极集团、榨菜集团跻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荣获“中国果蔬十强县(区)”和“中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称号,成功创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和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区基地。乡镇企业提速发展,劳务开发成效明显。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围绕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实施“2456”发展战略,以商贸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五年累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80.61亿元,年均递增13.0%。商业档次显著提升,以重百涪陵商场、国美电器为核心的南门山商圈,以新世纪百货涪陵商都、依蝶购物中心、新大兴数码港、涪陵移动商城为核心的高笋塘商圈基本成型,商业网络日益健全,购物环境极大改善。流通业态更加丰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业态广泛运用,经营方式呈现专业化、特色化。商贸流通日益繁荣,通过开展以“购物何须解放碑、涪陵商圈欢迎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周边区县对涪陵商业的认同度,涪陵商圈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准确把握金融政策走向,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年均递增12.5%、9.3%。旅游、保险、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产业同步发展。
  二、基本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十五”期间,我们围绕建设大城市的目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型重大项目,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着力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主城区建成面积达3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中心镇、重点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率达49%。迎宾大道、太极大道、宏声大道、鹅颈关立交桥等城市主干道相继竣工,涪陵体育场、新世纪百货涪陵商都、重百涪陵商场等城市标志性建筑相继落成,李渡长江大桥、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相继开工,火车站站前大道已完成路基工程,聚云山隧道、石龙山隧道抓紧施工,将构筑城区外环快速通道。新编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基本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长效机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灯光组团和灯光通道,都市化气息日渐浓郁。长防大堤、滨江路及其景观工程顺利建成,两江广场一期工程如期开工,滨江片区开发迅速启动,涪陵“外滩”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是“九五”的3.3倍,通车里程达3538公里,乡镇公路建设力度加大,基本实现“两小时交通”。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涪武路、涪水路、涪垫路改造升级,涪丰北线涪陵至珍溪段基本建成,渝巴路涪陵段开工建设,涪陵汽车客运中心、铁公水联营作业区、黄旗集装箱作业区抓紧建设,“七路三环一港一铁”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型,提高了内外通达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面完成一二期农网改造,广播电视、电话覆盖率不断提高,互联网通达所有乡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竣工天宝寺水利主体工程,开工龙潭水利工程,启动库周绿化带工程,整治病险水库48座,解决了12.93万人饮水困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移民工作适度超前。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做好移民迁建安置,累计完成移民投资33.5亿元,移民安置89160人,房屋复建268.4万平方米。顺利通过二期移民终验和三期移民现场稽察,扎实开展三期移民工作,完成1419名农村外迁移民安置任务。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累计签订合作项目协议88个,实施项目53个,到位资金10.74亿元;获得无偿捐赠资金5600多万元,是“九五”的8倍。充分利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顺利启动实施。
  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我们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努力扩大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国企改革攻坚克难,191户国有企业通过关闭、破产、改制等形式实施改革,改制面达86%,电力实业股票成功上市,财政累计筹集改革成本1.98亿元,兜底安置国有关破企业职工,妥善处理改革遗留问题。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施“12345”发展战略,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5%。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新路子,组建了水投集团、投资集团和城投集团三大政府投融资主体。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区、乡两级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完善了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全部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农民告别了上缴“皇粮国税”的历史。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环境综合整治卓有成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向更宽的领域拓展,累计实现到位资金43亿元。成功引进新加坡泛联集团、美国明康电子、德国斯托赛克、云南通海印务、安徽国通管业、浙江诚信包装、重庆天原化工、重百、新世纪、国美电器、华夏农业、保定天威等知名企业。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涪陵化工与中化集团联姻,法国拉法基控股重庆腾辉涪陵水泥有限公司,成功引进2户世界500强,提高了涪陵的知名度。对外贸易在逆境中求得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48亿美元,其中出口3.12亿美元,是“九五”的9.3倍。出口市场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涪陵制造”的影响。
  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
  “十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动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各种社会保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33项,14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5户,其中国家级1户,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顺利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区”考核。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年均递增21.4%,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5.94万平方米,完成涪陵五中、城四校等22所移民学校整体搬迁,购买涪陵师院C区新建十八中,引进重庆市经贸学校,启动涪一中复建工程,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双高”普九步伐加快,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81%,高考上线突破4000人大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1年,教育质量大幅提高。涪陵师专成功升本,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三所中专合并组建涪陵职业技术学院,市第三卫校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形成,增强了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义务献血向自愿无偿转变。建成涪陵传染病医院,完成30个农村卫生院扩建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顺利启动。涪陵中心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荣获“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称号。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进入扫尾阶段,广电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世界易经大会和全区首届运动会,顺利承办全市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和全市党办系统第二届运动会,充分展示了涪陵人民的精神风貌。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启动实施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低保分类救助、城乡特困医疗救助等制度,五大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确保了各类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扶贫开发成效明显。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22亿元,减少相对贫困人口2.61万人,绝对贫困人口1.32万人。特困村建设取得阶段成果,高山易地搬迁扶贫积极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24元,年均递增1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80元,年均递增8.8%。基本国策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荣获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环保工作连续5年获全市考核一等奖,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统计、人事、物价、农机、双拥、殡改、外事、老龄、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无线电、地方志、档案、保密、气象、人防、地震、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五、民主法制得到加强,依法行政纵深推进
  “十五”期间,我们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治区决定,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积极推进依法治区。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听取区政协的建议、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四五”普法,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通过“全国普法先进区”验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建设,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不断完善政府规章制度,促进了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开展。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例会,切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持“严打”方针,“打黑除恶”及“反扒”专项行动取得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我们胜利完成了区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8亿元,同比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6.79亿元,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49.44亿元,增长6.2%;工业总产值145.12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26.45亿元,增长22.2%;农业总产值24.67亿元,增长10.7%,乡镇企业总产值55.1亿元,增长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7亿元,增长15.1%,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句号。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十五”时期是涪陵历史上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成效较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所得实惠较多的五年,涪陵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及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弘扬涪陵精神,齐心协力,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涪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涪陵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保持和发展涪陵的良好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坚持:一是顺时应势,有所作为。我们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积极有为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组建融资平台,化解上市公司互保风险,缓解资金压力;组织调度电力、天然气、煤炭和运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规范节约用地,优先保证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的用地需求。紧紧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国家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等重大历史机遇,锲而不舍争取扶持,千方百计促进发展。二是把握区情,突出重点。我们坚持从涪陵的实际出发,遵循“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环境”的工作思路,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持续整治发展环境,以环境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三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敢想敢试敢干,进行创新性思维,开展创造性工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探索了路子,完善了政策,推进了工作。四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我们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重基层、打基础,加快以道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加大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把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优先地位,坚持为民办实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凝聚人心,昂扬士气。我们坚持在顺境面前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气馁,通过展示改革开放的成果,展现经济发展的亮点,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和创造力引导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鹜谋发展,共同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审视五年历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实力普遍较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亏损面较大,工业结构调整任务重,企业优势群体不突出;后续财源增长乏力,财政增收困难,政府负债沉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环保意识有待增强,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投入力度尚待加大;就业矛盾仍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各类社会矛盾逐步显现,集访事件、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行政管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还不满意,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意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以及以权谋私、铺张浪费的现象。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十一五”及2006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是涪陵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客观分析面临的形势,诸多有利条件值得我们去利用,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去化解。放眼全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世界经济将处于一个上升周期之中。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地缘政治可能引发国际局势的动荡,能源安全成为经济的主要扰动因素。综观国内,“十一五”仍处于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全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能源紧张尚未根本缓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立足涪陵,通过长期的发展,我区经济社会长足进步,综合实力相对较强;通过长期的探索,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经验更加丰富;通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政通人和、团结协作、不甘人后、争创一流的社会氛围;通过长期的磨炼,抓机遇促发展更加得心应手;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推动包括涪陵在内的6个区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涪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我区资源匮乏,也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大局,趋利避害,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谱写涪陵历史新篇章,铸就涪陵发展新辉煌。
  “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建成大城市,确保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确保建成重庆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确保形成商贸物流中心,确保城乡人民过上比较宽裕的小康生活。
  我们的主要指标规划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50—3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00元;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以下思路,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扎扎实实促进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硬道理。坚持发展,才能保持涪陵良好的局面,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加快发展,需要振奋精神,保持奋发有为的昂扬士气;需要树立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不放松;必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做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农产业为重点,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市支持农村,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壮大龙头企业,做精榨菜、做强蚕桑、做优畜牧、做大苎麻,加快优势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积极推进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就业空间。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为重点,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定不移地实施重点发展战略,精心打造李渡工业园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构筑产业带、培育产业群、完善产业链”的要求,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接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能源建设,配合市上推进重庆核电站前期工作。大力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建成重庆市化肥基地、船舶制造基地为突破口,推动六大工业基地建设,基本建成重庆市新兴工业基地。坚持以壮大商贸流通和交通运输业为重点,提高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能力。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城区重点打造“三圈一带”,吸引周边消费;农村着力实施“双建工程”,拉动农村消费。充分发挥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瞄准工业物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运输产业。以建成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为契机,推出旅游精品,尽快融入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信息、咨询、中介和社区服务等产业,增强三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围绕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在建的3座大桥、东西干道、李渡南北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构筑城区交通环线,形成“一城两区五片”的城市格局。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重点发展卫星城镇,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市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人居环境。加速构建区域交通大循环,开工涪南路、涪垫路(珍溪至澄溪)改造工程,竣工渝巴路涪陵段,实施乡镇“环线工程”,建成黄旗集装箱作业区,配合市上建设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连接线、重庆至安康高速公路涪陵段,以及涪南铁路、涪利铁路(渝汉沪专用铁路)、渝怀铁路复线,努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路、港站综合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重庆交通副枢纽。按照“抓巩固、抓深化、抓规范”的思路,深入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把涪陵打造成投资安全、办事方便、执法公正、服务高效的创业高地。
  ——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规模扩张、科技提升和外向开拓。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控制政府负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高扬开放主旋律,以大开放促大发展。认真研究外贸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以主城为依托,以落户企业为引子,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提高招商引资的组织化程度,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集聚发展的动力源。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科教兴涪”战略,加大高新技术孵化、涪陵信息港、企业技术创新三大平台建设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履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建立有效的教育支助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发挥区内人才的作用,吸引区外优秀人才。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统筹调剂能力。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基本完成移民迁建任务,积极推进移民后期扶持,逐步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突出城市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依法保护土地,合理开发土地。启动“五五”普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树立清廉高效形象。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外贸出口增长2.0%;新增就业岗位55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人均受教育年限8.2年。
  根据上述目标,2006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坚持工业强区,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深入实施“161”工程,走内涵与外延扩大再生产相结合的路子,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实现本届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
  增强龙头带动作用。继续实施重点发展战略,落实“重点企业无小事”的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激发重点企业“手把红旗不放,争当排头不让”的动力。加强动态管理,培育预备企业,壮大重点企业群体。强化营销工作,积极参与市场角逐,拓展市场空间。加快发展步伐,进一步增强重点企业在全区工业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突出项目支撑作用。按照“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把项目作为“抓手”,竭力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化涪陵化工30万吨磷酸一铵、天原化工8万吨氯碱一期、榨菜集团万吨出口榨菜生产线二期、辣妹子现代食品工业园、东升铝业3万吨新型铝合金等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增长点;中化涪陵化工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尿素、建峰化工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3万吨三聚氰胺、川东造船厂特种船舶产业化等项目,加快进度。着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水投集团6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中化涪陵化工10万吨湿法磷酸盐等项目开工建设。
  发挥园区平台作用。围绕建成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的目标,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李渡高速路入口城市广场一期工程,提高承载吸纳项目的能力。加大项目跟踪落实力度,在建的博联变压器搬迁扩产、诚信包装材料、三特华厦等项目竣工投产;已签约的马来西亚威佳亚、台湾保吉生医药、日本富藤电器、台湾美纪化工等企业,促其项目早日上马;积极走出去,高效率招商,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扩大品牌示范作用。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狠抓质量管理。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开展食品加工质量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搞好品牌经营,力争有更多的产品创建“重庆名牌”、“中国名牌”。
  强化能源保障作用。注重电力建设,竣工南川水江3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厂,力争开工贵州道真梅江河流域及桃源小河水能开发项目。完善电网配套,全面启动完善西部农网改造工程,争取开工大东门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白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强能源调度,做好衔接协调,保持电力、天然气为重点的能源供需基本平衡,满足发展需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鼓励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能源节约替代、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力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纳入重庆和国家扶持计划,为建成重庆市循环型工业经济示范区创造条件。
  二、坚持农业稳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选择2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推广应用农业机械,提高机械化综合水平2个百分点。做好“四篇文章”,力争青菜头种植面积48万亩、产量85万吨,新栽桑0.5万亩、产茧10万担,新发展苎麻1.2万亩,稳定发展生猪、出栏85万头。大力发展小家禽,加快发展水产业。抓好优质水稻、蔬菜、水果和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双十百万”工程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积极发展企业农业、业主农业、现代农业、规模农业和品牌农业。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乡镇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以搞好“回引”工程为重点,新办一批乡镇企业。承接区内骨干产业辐射,积极为重点企业配套,加快重点乡镇、沿江乡镇、重点乡镇企业的发展,力争1—2个都市工业园进入市级行列。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23%,其中乡镇工业产值增长20%。
  着力培育劳务经济。以“321”工程为载体,坚持内转外输相结合,挖掘劳务输出潜力。加强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整合技能培训资源,提高农民工素质。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加大组织引导力度,提高成建制劳务输出比重。力争全年转移培训1.5万人,新增转移劳动力1万人。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改善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发展基础产业,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积极争取扶贫资金投入,完成第二批47个、启动第三批19个特困村建设。加快高山易地搬迁扶贫,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农民生存环境。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以治水兴利、清洁饮水、村道通达、生态家园、清洁能源“五大工程”为重点,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狠抓农村道路建设,改造等级村道100公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推进龙潭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天宝寺水利工程渠系配套,整治病险水库,解决7800人的饮水安全。加快库周绿化带工程建设,完成市上下达的年度任务。
  三、坚持建管并重,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认真研究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大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立足涪陵实际,组织得力班子,精心制定方案,加强上下衔接,确保落实到位,推动城乡建设。
  注重交通先行。建成涪丰北线涪陵段、涪陵汽车客运中心,加快渝巴路涪陵段建设,进一步打开涪陵出口通道。基本完成港口码头复建任务,推进黄旗集装箱作业区、铁公水联营作业区和涪陵港客运中心建设,开工白涛港区化工专用码头,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争取市上开工涪南铁路、涪利铁路(渝汉沪专用铁路),配合市上做好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连接线和重庆至安康高速公路涪陵段,以及渝怀铁路复线涪陵段的前期工作,为构建重庆交通副枢纽创造条件。
  加快城乡建设。提速城市路网建设,建成涪陵东西干道一期、火车站站前大道、通江路一期、洗墨路一期和李渡南北快速通道、环城大道西段,加快建设在建的3座大桥,开工涪陵东西干道二期和李渡新城主干道二期、南北复线工程,为“一城两区五片”铺设快速通道。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竣工两江广场一期,开工明瑜国际二期、南门山人防地下工程、涪陵规划展览馆和桥南温泉城,启动两江广场二期和顺江小区两个移民花园,加速在建旧城改造项目进度。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新增城镇人口2.1万人,城镇化率增加2个百分点,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
  强化城市管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以《涪陵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做好有关控制性详规和专业性规划,严格遵循规划,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合理疏导人流车流,提高城区道路畅通率。加强城市容貌管理,努力创建市级卫生城市,按照管理规范化、监督社会化的要求,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塑造地净、路畅、灯明、城美的城市形象。
  四、坚持三产活区,切实增强集聚功能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活跃城乡市场,把握“双稳健”政策,发挥财税金融杠杆作用。
  活跃服务产业。围绕“4543”商贸流通战略目标,依托重点商贸企业和重点商品市场,巩固南门山商圈、高笋塘商圈,建设滨江路商业带,完善商业设施,增强集聚功能。依托白涛、珍溪、新妙、龙潭等重点集镇,加快农村集贸、连锁超市和便民商店建设,丰富农村市场,拉动农村消费。利用市上扶持涪陵加快建成大城市的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吸引周边区县更多的人来涪购房。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宣传,完善旅游设施,拉动假日消费。培育汽车、休闲、健身等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档次。
  加强财政金融。积极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严格控制支出,确保收支平衡。突出优势企业和税收大户,巩固“主体型”税收;努力发挥国有资产的增值潜力,挖掘“替代型”财源;强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设“节约型”财政。加强乡财区管和分类指导,逐步消化历史负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配合市上推动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银企双赢。
  五、坚持改革开放,有效催生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国企改革步伐,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执行政策,拓展改革成本的筹措渠道,妥善处置企业的债权债务,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确保国企改革有序推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和简化投资审批,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探索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和利用外资有机结合的途径,采用BT、BOT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涪陵建设。简化城区入户手续,放开区以下户籍管理,促进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转化。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公务员法》及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发展非公经济。大力实施“12345”发展战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致富热望,调动创业热情,鼓励有特长、有闯劲的优秀人才勇立潮头,创业经商,形成“自主创业光荣、支持创业有责”的良好氛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突出招商重点,传承历史渊源,加强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主城区的合作;利用对口支援,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合作;依托产业转移,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创新招商办法,搞好已落户企业的服务工作,以商招商,起到“办好一个、引来一批”的效应;选择经济效益好、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精心包装,组织团队有针对性地外出招商。提高招商成效,做到有意向项目广泛接触,在谈项目扭住不放,签约项目狠抓落实。力争实现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扩大外经外贸。认真研究国际贸易动态,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用好用活对外贸易政策。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年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以上。
  六、坚持开发移民,确保通过三期终验
  今年是移民工作的转段之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年度移民工作任务。
  做好三期移民迎检。按照国务院稽察组对我区三期移民现场稽察提出的要求,加强整改,保证质量。根据三期移民验收大纲的规定,统计核实移民任务,加快办理销号手续,认真开展库底清理,扎实搞好区内自验,以高质量的工作迎接国家审计、市上初验和国家终验,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
  启动四期移民迁建。争取落实移民年度投资计划1.5亿元,完成移民搬迁1203人,房屋复建7.14万平方米。编制四期移民迁建实施方案,增强移民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加快城镇移民迁建进度,完成城区淹没线以下的拆迁任务,推动四期移民工作有序开展。
  强化移民管理工作。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争取产业发展资金,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移民用地、移民工程、移民资金管理,对移民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移民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七、坚持科教兴涪,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事业和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开展科普教育,增强科技意识。整合科技资源,健全投入体系。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创建各类示范学校、特色学校,适应优质教育需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扶助贫困学生入学的绿色通道。从今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基本完成涪陵一中主体工程建设,涪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形成就读能力。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控制重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加快农村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成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标准文化站建设。开工蔺市龙门桥复建项目,配合市上完成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全民健身,开展体育竞赛,提高竞技水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自然盲村“村村通”工程,完成广电中心综合楼主体工程。举办“一会两节”,凝聚全区人民的精气神。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帮扶“4050”人员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管理,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医疗保险。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对农村困难群体实施济困帮扶,对城镇符合低保条件的人群实现应保尽保。
  认真贯彻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搞好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突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噪声污染治理三个重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有效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规范地产市场,做好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坚持依法治区,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按照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认真贯彻依法治区决定,确保一方平安。
  强化民主法制建设。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贯彻执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联系协商,虚心接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规范厂务、政务和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坚持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相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不断规范从政行为,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开拓促创新,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机制,提高理解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上级精神,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透明促规范,建立健全决策和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听证制度、法律审查制度和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政府决策和实施的社会基础。以诚信促优化,打造诚信涪陵,做到承诺有诚、承诺有度、承诺有信,营造“政府诚信、企业守信、人人讲信”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环境的品牌效应。以高效促落实,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进政风建设,增强责任意识,畅通政令,提高效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廉洁促清明,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审计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做好信访工作,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反映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坚持“严打”方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涪陵”。加强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严把安全准入关,从源头上遏制事故发生。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形成责任明确、指挥顺畅、配合有序、反应灵敏、抢救及时的应急救援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珍惜;展望未来,目标已经锁定,曙光就在前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涪陵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涪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开创“十一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