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教育材料之一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爱 祖 国 (供报告员参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这“五爱”中,今天着重讲一下“爱祖国”的内容。爱祖国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它表现为对祖国土地、人民、历史、文化,以及它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深挚的爱;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把个人的命运前途与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由此而凝结成的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力拼搏。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始终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 一、祖国——我们的母亲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着富饶的土地、壮丽的山河、优越的地理环境、阿那多姿的自然风光。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1/5,国内56个民族形成了唇齿相依、存亡与共的融洽友爱的大家庭。早在古代,中国就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丰富的文化典籍、先忧后乐的政治伦理、经世致用的哲学思维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华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十八世纪清朝康干盛世,中国的经济总量仍据世界第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当时全世界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即: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泱泱大国,倍受世人瞩目和尊重。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法国《百科全书》主编狄罗德在该书《中国》条目中,盛赞“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政治、智慧,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然而正当中国达到辉煌盛世之时,当时的清王朝统治者却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对当时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三件大事漠然置之。这三件大事是:工业文明已经萌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由此便决定了这辉煌盛世终于成了夕阳西下的黄昏。这其中的原因,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马克思则将此称为“奇异的悲歌”,他精辟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1/3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落后就要挨打。于是西方列强乘机侵略,瓜分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终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着蹂躏和屈辱。 爱国的志士仁人,为使祖国摆脱这悲惨的命运,奋起抗争,但均已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但革命的果实很快又被袁世凯所篡夺,接着便形成了由西方列强所操纵的军阀混战的局面,更使中国积贫积弱。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了正确的领导和主心骨,终于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又经过艰辛探索,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国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去年一年,我们迎来了党的80周年华诞,申办2008年奥运获得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在上海成功举办(今年上海又在争办2010年世界贸易博览会),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境况下,中国国民经济增幅达到7.3%,为世人所瞩目……这一连串的大事、喜事,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祖国的前景无限美好,我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二、光照千秋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爱国主义的颂歌。它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彼此交相辉映,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和感人的魅力。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讲: (一)抵御外侮,保卫祖国。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热爱和平,但也从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便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誓死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他们中的杰出人物彪炳史册,光照千秋,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诸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秋瑾的“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方志敏的“如果我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这些千古名句,已成为民族之魂!常州红梅公园塔园内有一座袈裟塔(原在省常中,后移建于此),它有什么来历呢?原来在南宋末年,金兵南侵,以20万之众围攻常州,常州人民英勇抵抗,激战50余天,终因外无援兵,内断粮草,城被攻破。护国寺僧万安、莫谦之在得到南门被攻破的消息时,率领300和尚兵,身披袈裟,手持禅杖,高举“降魔”大旗,与金兵奋勇拼杀,万安临行时作诗示志:“危时聊作将,事定复为僧”,表明了他为保卫家乡亲临前线与敌拼杀的决心。在拼杀中由于寡不敌众,以万安、莫谦之为首的300和尚兵全部壮烈捐躯。家乡人民为了纪念殉难的和尚兵,在原护国寺建起了这座袈裟塔。 八年抗战中,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战鼓,如军号,激励着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部《黄河大合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坚强决心和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在《游击队员之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先辈,在敌强我弱,处境极为险恶,条件十份艰苦的情况下,为维护民族尊严,与敌拼杀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必胜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他们宣誓:“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如果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他们活跃在“密密的树林里,高高的山岗上”,“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在我国的史书里和人民心目中,流芳千古的,是抵抗外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林则徐、杨靖宇、吉洪昌等等;而遗臭万年的,则是叛国投敌,破坏统一,制造分裂的民族败类,因而很自然地秦桧将永远跪在杭州西湖岳王坟前,汪精卫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制造“两国论”的李登辉,也终于被台湾人民赶下台,钉在了耻辱柱上。它充分说明,爱国主义已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道德之中,成为人们评判忠奸善恶,功过是非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二)兴利除弊,推动社会进步。爱国主义还表现为对祖国兴衰的深深关切之情。当国家内政出现弊端,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陷入混战乃至出现危机时,许多爱国的志士仁人挺身而出,以天下为已任,勇于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拯救危机,造福人民,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这样做不仅要与旧的体制和习惯势力进行艰辛的斗争,而且还会冒很大的风险,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它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秦国的强盛,历行变法,承受车裂,但他为日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弊兴利,发起“庆历新政”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明代大臣于谦“一寸丹心图报国”,在任监察御史、地方巡抚期间,平反冤狱,振济灾荒,很有政绩,有口皆碑,有一部电视剧颂扬了他的业绩。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自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已任”,促成戊戍变法,变法失败后,六君子遭杀,主将谭嗣同临危不惧,“我自横刀向天笑”,甘愿用自己的鲜血为后继者开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抱定“亟拯斯民于水火,扶抉大厦之将倾”的宗旨,响亮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虽屡遭挫折,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17年,终于推翻清王朝,建立起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1927年,蒋介石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人迎着血雨腥风“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们的尸首”继续进行战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开创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常州“三杰”瞿秋白(大革命失败后曾任中共主要领导人)、恽代英(八一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张太雷(广州起义总指挥),就是开辟具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早的拓路人和奠基人群体中的佼佼者。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置人民要求休养生息、建设家园的愿望于不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顽固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方针,挑动内战,再燃战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共产党的诤友、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常州人李公朴为争取民主和人民革命的胜利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而光荣牺牲。经过三年半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正是由于各个时期的爱国者站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使我们的祖国走出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困境,由乱变治,由衰变盛,由弱变强。 (三)辛勤劳动,建设祖国。这是和平时期最广泛、最普遍、最经常的爱国主义表现。大家知道,万里长城,靠一砖一石垒砌;京杭运河,靠一锹一铲挖就。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意志,为建设家园,建设国家,同大自然进行顽强斗争,努力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迈向文明、昌盛、富强的新台阶,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古代的大禹,为天下人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平水土定九州”。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更是历尽千辛万苦,组织领导民工修筑了宏大的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使成都平原千年受益。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凝结了我国人民的心血、汗水和聪明才智,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进步。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孔千疮。一大批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如钱学森、李四光、周培源、华罗庚等毅然放弃在海外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或谢绝挽留,或冲破阻力,万里归来建设祖国。数十年来,他们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想人民所想,急国家所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无怨无悔,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无愧为中华骄子。 60年代初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压力。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死,不信邪,发奋图强,渡过难关。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广大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则呕心沥血,把两弹一星和一大批高科技产品搞起来了,壮了国威,长了志气,功绩显赫。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奋力拼博,涌现出徐虎、李素丽、孔繁森、张海迪等一大批闪耀着时代光辉的先进人物,前年和去年荣获国家级科学发明奖的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王昆是知识分子、科技人员中的杰出代表。近几年来,许多在海外学习、工作的学子纷纷回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广大华侨或是已加入了外国国籍的炎黄子孙,虽然身在海外,但心系祖国,或出钱或出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许多在国际文体比赛中夺标的中华儿女,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气……。这些充满着爱国主义思想情怀的表现,已不仅仅是出于天然的乡土意识和对自己民族文化道德价值的认同和信念,更是出于对当代中国各项成就的由衷喜悦、无比自豪和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心,它已经把爱国主义由朴素的民族感情升华为民族的理性和良知,不仅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内容,而且把爱国主义提到了新的境界。 三、立报国之志,备建国之才,行效国之举。祖国母亲用她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为我们营造了安身立命之所,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同时捍卫着自己儿女的自由和尊严。我们青少年能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呢?我着重讲三点。 (一)立报国之志立志就是树立人生奋斗的志向和目标。一个人只有志存高远,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学习、工作才会充满动力和活力,在前进的道路上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功立业。我们的先贤总结人生实践的经验,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诸如朱熹的“百学须先立志”,谢觉哉的“一个人有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孙中山的“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李大钊说得更为形象具体,他说“青年啊!你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选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远无达到的日子。” 那么我们要立怎样的报国之志呢?总的来说,要根据历史的呼唤和时代的需要来思考和确定。1840年鸦片战争起的一百多年间,我们的前辈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的志向和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拯救中华”。而今历史召唤和时代需要我们的,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那就是“振兴中华”。从“拯救中华”到“振兴中华”,这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最集中的表现。因此,“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当成为我们实现报国之志的共同志向和奋斗目标。 (二)备建国之才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为了实现报国之志,必须具备建国之才。建国之才,从总的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 其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什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呢?因为道德是人的第二生命,是辨是非、分善恶、知美丑的判断价值标准。古代有“立德、立业、立言”为人生“三不朽”之说,立德为其首。有才无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国家的罪人。一位诗人说过,有些人活着却死了,有些人死了却活着。其中的核心和标准便是指的德。良好的道德素质,能指导人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索取与奉献的关系,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贵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重:要求人们具有崇高的人格意识。一个人只有自重,才能不为恶势力所屈服,不为挫折所压倒,不为坏思想所俘虏,也就不会与歪风邪气、丑恶现象同流合污,这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顶天立地的人。 自省: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孟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讲的就是人要有自省精神。一般来说,愚者常夸耀自己的成绩,智者愿发现自己的不足。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人格和品行,并善于从别人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得如何,不断地完善自己。自省所表现的,是自己的理性的明智。 自警:由于人生道路上总会有“雷区”,如不注意,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如何抵御腐朽的生活方式和西方精神垃圾的俘虏,抵御各种有损于人格道德的歪风邪气的侵袭,应当成为我们自警的重要内容。“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的是要学习和培养良好的品质就象登山一样艰难,必须矢志不移,坚韧不拔。而学坏很容易,象山崩一样迅速。自警贵在严以律己,要从点滴做起。自励:按照真善美的要求和优秀的榜样激励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善于自励的人,必然是充满朝气,永不满足,勇于拼搏和敢攀高峰的人。 其二,是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对社会的适应变革能力。 小平同志说:“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作用。”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必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将来踏上社会,建功立业打基础。学好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变革能力,则需要从现在逐步积累起来。因此,在学习的内容上,如何统筹兼顾,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要有科学的安排;在学习的方法上,如何循序渐进,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率,也要有科学的把握。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浅入深,并运用自如,还必须具备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奏效。学习是终生的追求。去年市委提出要把常州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城市,这是很有远见卓识的明智选择和重要举措。希望青少年们成为全民学习中的优秀成员。 (三)行效国之举 爱国贵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要关心国家大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思想文化交流的发展,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这对于我们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十分必要和极为有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总是制造事端,利用人权、西藏、台湾等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并采取渗透、兜售精神垃圾和腐朽的生活方式等种种手段,妄图使中国“西化”、“分化”。对此,我们要提高鉴别力,保持清醒的头脑。 当前,我们的祖国从总体上说,已进入小康社会,但毕竟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在前进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我们还要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加深对党在现阶段政策的理解,把个人、家庭的命运前途与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地联系起来,识大体、顾大局,同心同德,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为改革、发展、稳定添砖加瓦。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和长期方针,也是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发扬的高尚品德。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了,没有必要再艰苦奋斗了,这显然是不对的。有些人在学习、工作中遇到挫折、困难,唉声叹气,意志消沉,缺乏拼搏的信心、勇气和办法;有些人不顾自己的条件,把攀富比阔当作荣耀,把挥霍铺张当作潇洒,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显示他们的身份、地位、档次。其实只有素质低,修养差的人,才会以此作包装,掩饰自己精神的空虚。这些都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千万不能丢弃的“传家宝”。维护社会公德,是青少年效国的重要社会实践活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是维护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内容就不展开来讲了,需要强调的是,它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悠久的文明传统、礼仪之邦的美誉,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推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也是青少年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之一。青少年朋友们:人类已跨入21世纪。如果说,中华民族在迈入20世纪门槛时,背负着的是失败、屈辱和苦难,那么中华民族登上21世纪舞台时,则充满着幸福、胜利、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让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振兴中华”的志向和目标时刻准备着,以祖国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形象,接受祖国的检验。这是党和祖国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