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监督管理考察的几点思考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胡长清、成克杰等腐败案件的案情显示:这些人养情妇、傍“大款”、收受巨额贿赂,大多发生在工作时间以外的个人生活、社交活动中。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有14%与其在社交圈、生活圈(以下简称“两圈”)中没有把握好有关;2002年全国10起具有典型意义的大案要案,有5起问题正出在这两个“圈子”上。因此,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两圈”的监督、管理和考察,在新形势下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领导干部“两圈”活动的特点
从现实看,面对领导干部日益扩大和延伸的“两圈”,要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和考察很难到位。领导干部的“两圈”是一个半明半暗甚至说是一个暗圈子,有这么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多样性。一是主体的多样性。除领导干部自己外,还有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亲朋故旧及其他人员,突出的是主体职业的多样性;而工作圈内领导干部的活动主体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主要是单位的领导、同事及与工作联系密切的其他单位的相关人员等。二是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既有社会的,又有家庭的,也有个人的,包括学习、家庭生活、社会交往、娱乐活动等等多方面的内容;而工作圈内领导干部的活动内容具有单纯性,主要是围绕工作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
  (二)分散性。“两圈”活动以家庭或个体为单位分散活动,缺乏整体性,且有较大的流动性,难以组织;而工作圈内的活动具有群体性和组织性,工作场所、活动场所相对固定,便于组织。
  (三)自主性。“两圈”活动没有相关组织和人员监督,主要靠自我约束;而工作圈的活动具有规范性、他律性,从工作、学习等方面不但有相关的组织和人员监督,而且也有相关的纪律和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
  (四)隐私性。领导干部“两圈”活动很多方面涉及个人生活空间,不少内容属于个人隐私,不宜介入,难以规范。如过多地介入,极易产生思想上的抵触,情绪上的对立,信任上的危机;而工作圈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规范、约束。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对领导干部“两圈”活动的监督、管理和考察无论是主体、内容、范围,还是方式、方法和途径、模式都有别于工作圈以内。正因为领导干部的“两圈”存在这些特征,容易造成三个监督、管理和考察的“盲区”:一是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多,使监督、管理和考察很难到位;二是隐密性和隐私性,使监督、管理和考察很难实施;三是权力“家庭化”,使监督、管理和考察很难深入。
  二、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两圈”的监督、管理和考察
对领导干部“两圈”的监督、管理和考察,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扩大监督、管理和考察的视野,在对领导干部工作圈进行监督、管理和考察的同时,加强对其社交圈和生活圈的监督、管理和考察。
  (一)构筑监督防线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违法违纪,客观上说,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是重要原因。许多地方存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不敢监督”的现象,对领导干部“两圈”的监督尤其是这样。在现有的监督体制下,要充分实施对领导干部“两圈”的有效监督,必须坚持家庭、单位、社会“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三重监督防线。
  1、家庭监督。家庭应是监督的第一道防线。领导干部在“两圈”中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家属特别是配偶最易察觉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内部这一关,是领导干部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关键。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领导干部家属多关心、多过问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常吹廉政风。
  2、单位监督。单位监督主要是通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不断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监督格局和下级在“两圈”中出了问题,上级也要被追究责任的约束机制。同时,要着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要本着对党、对同志负责的精神,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要关心提醒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也要互相关心、互相提醒其“两圈”的活动情况,看有无与领导干部身份不相称的地方,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
  3、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领导干部8小时以外应遵守的行为准则,让人民群众明白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干什么、干了以后怎么办等,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尤其注意建立相应保障人民群众批评监督的权利和渠道,如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制度、特邀监察员制度等,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管理就实施到哪里。
  (二)突出管理重点
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主要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纯洁思想,用规章制度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要做到“突出一个重点,落实两个延伸,建立三个规范”。
  1、突出一个重点。把领导干部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修养和遵守执行情况,作为教育管理的重点。教育领导干部在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行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友情、亲情,处理好家庭、邻里、朋友关系;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社会管理秩序等。
  2、实现两个延伸。一是主体延伸。把领导干部的主要家庭成员也纳入对教育的视野。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相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他们所具有的双重身份,对“两圈”活动的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向领导干部家属发送《贤内助手册》、上门家访、组织文明家庭、模范家庭、廉内助、贤内助评比及以家庭为单位的竞赛活动等,动员家属参与管理,形成合力,形成氛围。二是内容延伸。针对“两圈”活动的特点和教育管理的重点,明确领导干部参加各类活动的范围、界限和要求,规范领导干部参加这些活动的言谈举止。帮助他们过好“交友关、人情关、美色关、金钱关”。
  3、建立三个规范。一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首先要走出去,定期上门家访,加强与领导干部亲属、邻里、朋友的交流、沟通,通报干部在单位的工作、学习情况,了解干部生活状况。其次要请进来,一些大的活动如专题教育、工作总结、各类表彰会等邀请领导干部的亲属、邻里、朋友参加。再次要多联系,与干部居住地社区建立联系,了解干部在遵守、执行和处理社会公德、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况。二是建立行为规范。根据领导干部工作纪律、职业道德、工作任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规范约束“两圈”内的行为。三是建立重大活动报告登记制度。报告登记与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要求有关的各类重大事项,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
  (三)深入考察两圈
目前,对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考察已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和规定,而领导干部“两圈”活动的考察却是个空白点。一个人的本性特点、思想道德修养在“两圈”更容易表现得充分、完整,必须要做到工作圈和“两圈”考察两者并举,两者并重。
  1、明确“两圈”考察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交往。主要是了解干部对待社交或参加工作以外的社会活动的态度、动机、方式,看其是否以积极、谨慎的态度对待社交,交际行为是否健康;交际频率是否适度;主要交往对象是否合适;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交际行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等。二是个人爱好。主要是了解干部个人的爱好、业余兴趣情况,看其是否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的爱好、文明的修养、高尚的情操,是否无所节制、玩物丧志、经常出入歌舞厅及其他休闲场所;是否有赌博等不良行为。三是生活方式。主要是了解干部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公德修养等情况,看其生活作风是否检点,是否做到遵纪守法,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形象。四是治家情况。主要是了解于部的家庭情况、邻里关系、经济状况,看其治家是否严谨,邻里关系是否和睦,是否敬老爱幼;家庭经济状况与其收入是否基本相符。
  2、扩大干部考察的内涵。具体做到“五专”,一是在考察前发出干部考察预告,向广大群众提出专项要求,要求在进行个别谈话时,必须向考察组反映干部八小时以外的“两圈”情况。二是在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时,将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表现归纳为相关要素,进行专项测评。三是在考察过程中,对考察对象的“两圈”表现直接进行专项了解。四是与干部本人谈话时,要求其本人就“两圈”情况向考察组作出专项汇报,内容包括社会交往、个人爱好、生活方式以及住房等其它重大个人情况。五是在形成干部考察材料时,对考察对象“两圈”表现作出专项评价。除丰富考察工作的内容外,还应把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作为干部考察工作的延伸,在正式任用前,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听取群众对干部“两圈”表现的反映。
  3、淡化干部考察的痕迹。面对组织考察的“架势”,有时群众“掏心窝子”的话就比较少。因此,在考察干部“两圈”情况时,应注意尽量缩短与谈话人的心理距离,进行平等交流,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通过社区访问、民意咨询、家访、随机访谈等方式,深入到考察对象的生活、居住区,公众场所,从方方面面了解考察对象在群众中的口碑、形象与反映。
  4、拓展干部考察的渠道。干部的“两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特征,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就必须实现干部考察工作从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一是阅档调查。通过查阅干部档案、户籍资料,获取领导干部的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信息,作为确定其家庭圈子、亲戚圈子的基础资料。同时把领导干部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作为确定其同学圈、战友圈的重要依据。二是访谈调查。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到领导干部居住的社区、工作过的单位等走访调查,获取相关信息。三是问卷调查。通过向领导干部本人及其亲友发放问卷调查表格而获取相应的信息。四是综合分析。根据多渠道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归类、分析判断,确定需要考察的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具体范围和具体对象。由于领导干部的生活接触和社会交往是动态的,因此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确定与考察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更好地把握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