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党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新一轮《行动计划》)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发展战略纲要》,加快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早日实现“省属重点、国内知名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信息工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主要形势

  (一)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是人才,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国进入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做出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定,确立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在顺利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又出台了新一轮《行动计划》,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十五”期间,我院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各项建设长足发展。学院顺利完成了由中央划转四川省的管理体制改革,由成都气象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建设了新校区,学院占地面积由原来的117亩增加到1400多亩,办学资源大幅度增加,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申报硕士学位授予权成功,办学层次上了新的台阶,研究生教育开了个好头;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事、分配、后勤、内部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学院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十一五”规划是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与竞争分化的关键期。2003年,学院在制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用5—8年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属重点、多科性的信息工程大学;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是学院实现第一步发展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院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时期,改革和发展是我院“十一五”的主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关键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实现学院的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院取得的显著成绩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办学经费紧张仍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客观制约了学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学院的发展水平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及我院的发展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院配套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办学条件有待加强;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还不突出,学科专业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教师中职称、学历、学科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形势严峻,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比较薄弱,科研团队、梯队还没有真正形成,重大课题、高层次的获奖项目较少;教风、学风问题和政治思想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学院管理适应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大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改革;学校对外开放度和利用校外资源办学不够,教育直接为地方经济服务不足。要实现我院发展目标,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真分析现状,谋划发展,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推动学院各项建设持续、健康、协调、快速的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院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十五”发展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促进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质量较高”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省属多科性重点大学。

  三、“十一五”发展目标

  按照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目标,学院“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信息技术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多科性信息工程大学。具体目标为:

  1、办学规模:普通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人数1.8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规模达到500人左右)。

  2、办学层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3、学科专业建设: 巩固发展气象、大气探测、统计等传统专业,加强电子信息类优势专业,积极探索设置交叉学科、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形成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结构。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2—3个;本科专业数力争达到5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以上,新增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3个。

  4、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很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服务面向: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继续加强为气象行业和统计行业服务。

  6、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汇聚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努力建设一支与省属重点大学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高质量、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和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到2010年,全院教师总数达到125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左右.

  7、教学和科学研究: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建设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人才培养基地和1—2个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每年发表科研论文、出版专着、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科技产业。

  8、教风学风建设:师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全院教师形成求真、务实、敬业的教学风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院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9、办学条件:校区建设及教学科研配套设施得到改善,办学基本条件达到教育部规定标准。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教学手段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四、“十一五”建设主要措施

  (一)树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增强学校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理清思路、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树立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是推进学院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准确把握我院在四川省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定位,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调整办学思路。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努力实施和认真落实“学院发展战略纲要”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风建设”及“校园建设”等规划,以极大的热情和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稳定规模的同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重点,努力保持、挖掘和培育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大力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1、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要按照“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适应需要,强化特色,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结合我院学科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省属重点、多科性的信息工程大学”的发展目标,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巩固传统优势学科,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大力发展工学、理学和管理学学科,适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构建结构合理、具有我院特色的学科结构体系。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主干学科,并把它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主导的重点科研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重点投入和支持,努力将它们建设成为特色更加明显、优势更加突出的学校重点学科,并进一步建设成为四川省和国家的重点学科,以此带动全校各学科协调发展。

  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教学建设,努力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体现到培养计划中去,落到实处。加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要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龙头,积极开展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力争创建省级精品课程8—12门,国家精品课程1-2门;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推动教材建设;支持教改研究课题,鼓励出高水平教学成果;加快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工作步伐,建立灵活开放的学习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育管理,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确保教学运行的需要。

  3、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科水平。科学研究是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和学科规划,抓好重点学科方向的科学研究,并使科研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相互促进。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通过科研政策的倾斜,大力支持优势学科,紧紧围绕学科发展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科团队和梯队,力争产生一批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研究项目。努力营造浓厚、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形成有利于科研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学科的发展。

  4、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扩

  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高起点地做好硕士学位点建设,各硕士点逐步形成三个以上长期稳定、特色明显的科研方向,努力将此建设成为学校和四川省的重点学科。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导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新增2-3个一级学科授权点,为今后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做准备。

  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合作领域和范围。加强学院与国际、国内在办学、科研、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努力推进各个学科或专业与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实行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学生第二课堂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三)继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要落实《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造就一批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在优势重点学科造就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专家,力争培养和引进“国家级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继续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十一五”期间,培养或引进100名左右博士或副教授以上人员,150名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加大对骨干教师的支持力度,将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托学科建设凝练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学术梯队和创新人才的快速成长,推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倡导教职工爱岗敬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树立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切实创造和改善广大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教师收入达到并保持在省属高校中上水平,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加强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切实加强校园建设,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施《校园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和科学使用校园的有限空间,优化资源配置,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学校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合理的校区学科专业布局,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管理规范,整体协调的有机整体。完善各个校区的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校内文化设施、校园景观建设。努力筹集资金,按规划、高质量地完成校区基本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清新、幽雅、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活动和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活动,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努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适合学生成长的具有我院特色的现代化校园。

  (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根本。要认真落实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教师的师德教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继续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良好的教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尚真理的精神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和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提高有机地结合,注重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在教育活动中有机地结合,坚持能力培养和人格塑造的统一,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育,深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积极探索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索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工作。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落实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不发达地区就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确保我院普通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省属高校中上水平。

  (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加强科学管理是实现我院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针对办学规模扩大、多校区运行等新情况,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遵循“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的原则,强化依法治校。加强学院制度建设,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促进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强化管理人员思想政治教育、作风建设、业务培训和管理研究,改革用人制度,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工作责任制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结构合理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管理队伍。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理顺关系,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校实际的后勤保障体系。

  (七)加大经费筹措,为学院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十一五”期间,力争投入资金4—5亿元用于学院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校园基本建设等各项建设,对重点建设项目设立专项经费予以重点投入和支持,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确保办学条件改善,各项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