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如何编制“十一五”规划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对市县来说,市县规划贴近老百姓和基层,跟国家和省一级要求是不一样的,应该怎么去做,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和学习,结合工作体会我讲几点操作性的意见。   

一、编制发展规划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规划,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我们搞规划的人要牢牢记住的一句话。李书记也说规划是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刚刚时匡介绍时也讲到,为什么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这就是规划的作用。规划是对未来的一种谋划,它本身就是一种优化的方案,优化的方案如何形成,这就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为什么我们在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看过很多地方的规划,你把某个市的名字、某个县的名字拿掉以后,放在什么地方都合适,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没有立足自己的当前,对自己地方情况不了解,要谙国情、谙省情、谙市情。做规划的人自己都不清楚地方如何发展,怎么可能规划出一个让领导认可、照着做的规划呢?我说一个案例,什么叫长远问题,什么叫当前问题。今天田司长讲到,国家在做“九五”计划时,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但到1997年出现了通货紧缩,这就是把一个短期的经济现象当成了一个长期的发展问题,这就错了。所以我们在做规划时,如何解决长期发展关系,这就要了解未来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省里和市里是有区别的。比如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也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好好利用,优势会变成劣势,哪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后把不利的变成有利的,或者把没有的变成有的。在规划中,要立足当前,了解省情、市情,了解哪些条件和因素是可变的,哪些是不可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怎么转换,就是要研究这些内容。同时要研究历史,分析过去。记得在做“十五”计划时,当时请美国一个教授讲如何进行经济预测,其中有一个理念、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预测美国未来经济走向的时候,先是把美国前三十年整个经济发展的状况做出来,应用他的模型来校正;在预测未来的时候,分了五种类型,什么情况下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情况下不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他是把历史研究透了再预测未来。所以我们在立足当前的时候,要充分研究历史。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好,不是几个人在家里画图画出来的,而是做了许多分析。我们现在很多规划部门把规划工作当成很简单的事情,用个模板,几个月就能出个规划。好规划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编制出来的,通过大量的分析才能得出规划的结论。在规划中一定要把长期问题、短期经济现象体现出来。现在我们说到的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些都是长期问题。把握一个原则,规划是解决长远问题的,不要把短期问题或者暂时出现的现象做为规划内容的重点。编制规划必须研究和了解现状、历史以及本地的市情、县情,这是编制规划最重要的原则。   

第二是统筹兼顾、谋划全局。举一个例子,国家编了一个船舶工业规划,提出在长江口、珠江口等地方建设大规模的船舶工业基地。从船舶工业来说,这个布局要求没有任何问题。但另一个方面,船舶工业占用岸线很长,投入产出的效率不是很高。中国哪些地方能作为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就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长江口、珠江口的这些地方。如果建设船舶工业基地,肯定会挤占其它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的空间。船舶工业布局不一定要放在长江口和珠江口,而是放在其他地方。比如说东京湾,整个东京湾没有一个造船企业,全部集中的是石化、电厂、大型钢铁厂,都是重化工业在这里布局。做产业布局规划不仅要考虑产业发展本身,更要考虑整个国家大的生产力布局。再说一个局部和全局的例子,作为一个地区,在做江苏“十一五”能源规划时,预计2010全省电力需求量将达到2.2亿吨,电能的需求量达3400亿千瓦/时,而我省的能源自供率只有20%,80%的能源资源要靠外面调入。到2010年,我省煤碳调入量将比2003年净增9000万吨,这9000万吨煤碳从哪里来,如何运输,港口运能如何。这就是规划要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能源规划不是仅仅做一个能源需求量多少,还要把交通运输考虑进来,特别是运能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全国的布局,这就要做方案,要建多少港口,水运、铁路运各承担多少等等,这就是规划中局部和全局的问题。作为发展规划的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六个更加不是简单的GDP,如何在规划当中体现。省里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类十八项指标如何体现,这些都是大局,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地区自己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如何使规划更加体现这样的全局意识,这个是要把握的。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建设十分漂亮,有人说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为什么这样?因为顾此失彼。规划一定是要在实现五个统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一个规划必然会对其他方面产生可能是好的影响,可能是坏的影响,如何在这个决策过程中避免不好的影响,这是规划工作中必须要把握的。把握这个原则的核心,是编制规划的人心中不仅要有地区或部门,更要有周边的地区、全省、全国甚至全球。要想到或者谋划到这个规划出台后带来的正面效果是什么,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如何规避,发挥最大的正面效应,这是要把握的核心。

第三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这个原则做起来非常难,把握这个原则的核心是三点,第一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市或县级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和手段的有限性,突出本级政府能干的事情,突出本级政府在履行职能领域和要干的事情,国家GDP叫预期目标是有道理的,国家有手段。地方只能在国家大的政策框架下促进自己更快更好的发展。(1)要突出本级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和手段的有限性,如财政,我们只能靠财政收入,手段十分有限。(2)要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配置资源,政府仅仅是引导。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是农户,不是政府。政府可以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方向,在本级政府有限市域范围内引导市场行为,如产业在哪里布局;建学校给小孩提供上学机会,建立职业学校提供职工培训,提供医疗的条件,提供公共交通等等,这都是政府要干的事情。(3)要考虑规划期内时间的有限性。充分考虑规划内时间的有限性,我们现在是一个五年规划,这次做“十五”计划评估的时候发现,“八五”计划里有的任务“十五”计划还没做完,就是太超前了。今天钱主任说到,重大问题是“十一五”期间必须要解决,但不是全部能够解决的,而是一个时期解决一个阶段性的任务,在今后还要不断地解决,一个五年规划就能让五个统筹全实现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4)要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规划编制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决策什么,怎么决策就要进行分析。一是分析重大问题,哪些是地区的重大问题,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或者是要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长远问题,重大问题一定是长远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比如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问题,提高地区竞争力的问题。三是深层次的问题,要从经济发展的现象背后寻找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有些事情是地方政府能做到的,有些是做不到的。比如说财税体制的问题,我们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有条件调控的范围内做有限的事情,如何去做?有些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并不是地方政府能做到的,那么如何在有限范围内、有限权利内做能做的事情。

四是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是分析重大长远深层次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措施、做法和项目。   

五是注重操作、强化实施。不能实施的规划不是规划,只是个报告,规划是一定要实施的,项目是实施规划的一个方面。有人说规划中没有项目,这个规划就不好实施。这个话我觉得只讲对了一个部分,不是全部。比如说,我们“十五”计划提出来,规划要有“三性”,指导性、战略性、政策性这些肯定不好实施,还有战略性、口号性都是空的东西,预测也是空的,实施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说指导性,指导什么东西,明确指导什么,如何指导什么,如何引导你政府的行为方向,引导政府的眼球。我们在做“十五”计划时,提出要富民强省,这四个字不是简简单单提的,我们是做过大量分析后提出的,是有道理的。当时分析,江苏经济总量比较高,但反映收入、人均水平、老百姓富裕程度的一些指标,在全国的排名不是很靠前。为什么“九五”计划经济增长目标没有实现,这与富民是有关系的。老百姓收入没有,消费上不来,在这个前提下提出要富民。为什么要提出强省,一些经济效益指标排名偏后,所以要提出富民强省。虽然是四个字,好象是个口号,但不仅仅是口号,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富民问题从“十五”以来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落实到行为当中,这就叫操作性。战略性不是喊几个战略口号,搞的“十五”计划都有五个战略了,战略太多了。战略是什么,是一种真正体现战略思维、决策的思想,这是体现在战略性上。如何体现决策?体现在长远的、深层次问题的一种分析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案上面。很多城市提出以港兴市,为什么港就没有兴起起来,实际上没有战略方案支撑战略口号,当然实施不起来。我们要通过大的决策思想来体现战略思维,这就是可以操作的。关于政策性,不要以为政策不是操作,出台的政策就是操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制定哪些政策,出台哪些政策,规划中只是出了个题目,今后在工作中必须要去做这个事情。规划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给政府工作以方向,政策提出来,规划当中不可能全列出来,而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制定这样的政策,才能实现规划目标,这也是体现在操作性上。约束性,这是过去规划没有讲到的。现在提出要明确规划的约束功能,主要体现在空间、产业的布局上。政府在空间约束上,要约束这里不能做什么、能发展什么,要说清楚。规划是什么,也应该是规划社会最基本的政府要求上的最低的准则,在此范围内都可以做,不能干什么,要说清楚。关于预测性要明确预测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结果有什么用,实际上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预测和预见的基础之上的。如国家讲GDP是要预期调控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如金融手段、财政手段、货币手段等来实现调控目的,而作为地方政府就没有办法调控,但可以预测GDP增长10%。从布局来看,要促进一产、二产、三产增长多少,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对未来的判断,预测出大概是什么状况,可以从中发现服务业是个短腿,就知道必须调整结构,抓服务业发展,要找服务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是制约它发展的因素,虽然调控不了,但可以通过工作来实现目标,哪一块弱就抓哪一块,调整工作方向。作为国家,就必须要做,作为省,有时候也要考虑。作为地区就要考虑投资和消费。有些地方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消费低了,就要考虑如何促进消费环境的改善,政府能做什么。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出未来工作抓哪些工作就清楚了,这就是通过预测来体现规划操作性。关于项目,体现操作性就是项目,重大的工程和项目。这次“十一五”规划中,钱主任说了十大工程,它们并不完全是基础设施的项目,有社会发展,也有社会保障,有看的见的硬工程,也有一些软工程,这些都是政府要做的。实际上这就是操作性,不是说建厂、修路才是操作性,这些只是规划的内容之一,可以把这个工程放大到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可以作为一个可操作的内容。   

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背景。   

征求“十一五”基本思路有一稿中讲了六大背景,后来被说成不该成为思路的内容,被删了。我们当时写这段的目的是要在省委、省政府做决策时告诉他们,规划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制的,因为背景不同,要求是不一样的。六大背景分析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一个前提,即在“十一五”规划中如何体现时代背景上的要求。   

第一个背景是,“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十六大提出的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和“六个更加”的要求体现在规划当中。省里已经拿出四大类十八项指标,提出苏南地区2007年基本实现这样的目标,苏中地区是2012年,苏北是2017年。对苏南来说,我觉得“十一五”期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怎么样向现代化迈进,到2010年目标时,要描绘现代化目标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小康社会的成果,这个方面要体现出来,小康的目标如何在“十一五”中体现。作为每个地方可能有自己的时间表,到2010年建设性目标是什么?要紧扣小康社会的目标来提出我们“十一五”目标,所以这个必须要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做好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性目标的衔接,承前启后,面向未来。   

第二个背景是,“十一五”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个五年规划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五年规划的核心内容。必须根据发展理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扩发展思路,不仅要注重物质财富的增加,更要注重人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社会的发展,还要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当中,不仅要把GDP的增长作为主要指标,要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农村和城市等各方面都要统筹兼顾起来,落实到规划中去。   

第三个背景是,“十一五”规划是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初步建立后的五年规划。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初步建立后的规划,我觉得要分析重大战略问题,阐明重大战略意图,  区分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的范围,  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引导市场行为的方向。政府要干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的事情不要去写,特别是产业发展的事情。   

第四个背景是,“十一五”规划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背景下编制的五年规划。2006年我国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在这个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加剧。我国和世界联系的紧密程度日益紧密,要用一种开放的思维、全球的视野、国际的眼光来规划未来的发展,不是简简单单地说自己封闭发展,计划经济下可以做到封闭,而全球经济下是做不到封闭的。

我们在做东陇海规划时,在分析应该可以有哪些产业发展空间的时候,不仅要分析这个地区,因为你的产业发展不是我的地区人消化我的产业,还要考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很多地方来消化生产的产品。这样考虑有哪些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这就是全球视野。所以怎么去发展,要有全球意识。包括资源问题,能源丰富的地方并不是发展最好的地方,为什么?有依赖性,有资源,实在不行就卖资源。而很多没有资源的国家反而发展很快,日本没资源,利用人家的资源,发展很快,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因素,日本有人才,还有技术,可以创新,有很好的机制。我们在这个当中,如何以全球的观念做好发展定位。

第五个背景是,“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上升期条件下编制的五年规划。这里必须利用好“黄金发展期”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切实化解好“矛盾凸现期”带来的问题,努力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多年改革开放,老百姓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房地产、汽车两大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支撑国家经济增长几十年的发展,中国13多亿人口,有那么多人需要住房,这就是需求。房地产的发展,水泥、钢材的生产是有效需求。我们要抓紧“黄金发展期”,在这个时候也是“矛盾凸显期”,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分化很明显,资源环境的约束会加大。国家预测过,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翻两番的话,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它消耗的资源是过去翻两番的四倍,资源压力会大大增强。若不注重社会的公平和分配,社会的分化差距会越来越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贫富的差距会越来越扩大,这个时候矛盾会出现。如何利用“黄金发展期”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又要化解矛盾带来的问题,实现平衡快速持续的发展,这是五年规划中必须把握的问题。

第六个背景是,“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李书记说,规划是建设和发展的前提,规划的编制过程是决策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要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分析重大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举措,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能力,这给规划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对未来发展十分清楚,这样领导才会清楚。编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就是要把“十一五”规划编制成为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规划,体现特色的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符合政府职能转变的规划,通俗说就是“有用的、可实施、好评估、易检查”,这就成功了。总体规划的定位就是给社会老百姓以信心,本届政府在未来五年中干些什么事情,通过这样事情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什么提高,住房面积是否增加了,道路交通方面是否改善了,医疗条件是否提高了等方面。第二个就是,给市场主体发展以信息。企业来这里发展,要给他信心,要明确鼓励什么样的企业来。比如搞研发机构,在土地、税收、服务上给什么样的优惠,政府要有措施,要有政策与其配套;第三是给本级政府以方向。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干什么事情包括各部门,围绕五年目标规划的实现,必须干些什么事情都要明确。最后是要给当地人民以承诺,总体规划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是对老百姓一种承诺。所以我觉得总体定位是,给社会以信心,给社会发展主体以信息,给本级政府以方向,给当地人民以承诺。   

三、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几个要求。   

首先要在理念上由重物轻人转向以人为本。这体现在规划指标设计上。不仅要有经济发展的指标,更加要注重人文发展的指标。在规划的出发点上,GDP是一个重要方面,就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一个地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有什么特别重视的吗? “三二一”的结构一定是最好的吗,不一定每个地区都是这样,有些地区就适合发展工业,为什么要把第三产业比重放得那么高。有一条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很大职能是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如果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它就会排斥就业,服务业是吸呐就业的产业,这就要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服务业来促进就业。测算指标时,不仅要测算GDP,还要测算就业。我们经常把国家指标当成自己的指标,比如说,国家讲城镇失业率控制在多少,这是作为国家来说是可以的,作为一个地区来说,每个地区都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政府应该关注自己创新了多少就业岗位。以人为本是要体现在指标设计上,把人的因素考虑到当中。就业要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在规划内容上,不仅要注重产业的发展,更加要注重人的布局,关注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差距的问题。

第二在形式上,共性过强,个性不足,要转向特色鲜明,彰显个性。国家发改委2000年给我们一个课题,对全国规划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规划体系改革的方向做研究,我们把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与省、十三市包括县规划做了统计,与国家发展思路表述完全一致占60%,11个市与全省的发展思路完全相同,抽取了10个县,他们的思路与国家思路表述完全一致,这就是发展战略的雷同,和省里提出五大战略一样的,全省市县60%都是一样的,有的地方100%都一样,这就是我们秀才们写出来、抄出来的规划,根本对自己的地方不了解。我们总是说领导对规划工作不重视,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重视,没有编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难怪领导不重视。没有真正体现对一个地区发展决策的思想。

第三在内容上,由提出战略口号转向体现战略思维。过去提的口号太多了。如何体现战略思维,就是体现决策思想。我们去年以来和日本在做沿江港口规划,很多部门认识,你们规划处做什么港口规划,应该是基础产业处、交通厅的事情,而我觉得江苏省对港口问题并没有把这个事情说的很清楚,然后我们跟日本做规划后,发现如何体现战略思维的问题。

第四在方式上,由过去几个秀才写规划转向动员全社会力量编制规划.这点非常重要。我们在编制规划之前,都要做一些前期研究,因为规划涉及面太宽,规划处的几个工作人员没有那么多认识的水平,对很多东西并不了解,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的力量是无限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设计前期研究题目非常重要,一定要针对自己未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薄弱环节,通过这些问题委托别人把问题研究透。所以要从几个人写规划转向动员全社会力量编规划。前期研究可以委托专家做,但最终成稿写规划必须是自己完成,委托别人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当时请德国人做徐州规划,他们花了两年,在徐州整整呆了半年,以1.5平方作半径,划了一百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跑过了,这个单元里有多少人口、基础设施条件、就业岗位及资源都作了调研,然后才做规划。我们有许多规划都是来了几天就做出来,有什么用?还花了大量的钱,我看了都心疼。我去浙江省,为服务业的事业调查,发现浙江省政府确实是非常重视调研工作,他的研究报告一编就是几万字,还有数字公式等,看都看不懂。浙江省的研究成果也就十页纸,正反两页,很多是五六页纸,但他们研究的内容很深,很管用。我们一定要管用,不要太多。分析问题研究一定要请专家来听、来评,这期间还要请当地老同志、人大政协的领导来进行评议,不合格的就不给钱。   

第五在性质上,要从规范全社会的行为转向更多的规范政府行为。规划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主要要体现政府如何约束引导市场。现在要把明确政府要干什么事情写清楚,哪怕一两件涉及重大、长远、深层次的问题,把这些弄清楚了,规划就成功了。   

第六在功能上,由指导性转向指导和约束性并重。既有指导性,也有约束性。指导性就是说重大问题及很多方面指标、目标,约束性要通过空间功能区来提高约束功能,在哪些地方不能干什么要说清楚,如高污染肯定不能干,严格禁止高污染的产业进入,这就是产业进入规划要做的,这就是政府行为,所以政府要禁止所有一切高污染,这就是约束功能,体现在空间上。市县规划就是改革规划空间要向概念规划转变,要真正有战略思维,空间规划要考虑人口承载力。苏州工业园规划为什么成功,规划面积是定的,还会考虑保证绿地面积,  以及多少城市产业之类的基数,在此前提下,分析水资源、建设用地、人口密度等,最后确定最大人口量,以及相应的空间构架。国家很多战略规划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没有规划期,是要实现的战略目标,但不知道何时能实现。做这样的规划,必须有大量的基础工作,承载能力一定要做大量分析才能做出来。

第七是在视野上,要从国内、省内、本地区的平衡转向具有全球视野、国际眼光、全球配置资源。不能仅从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讲自己的平衡,实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做不到的。

四、编制规划要做的具体工作。

第一,要开展前期研究。前期研究课题设计结束后,一定要进行评议,有些地方让我们参加评议,关键还是要本地的专家,还没有进行听议的课题都要进行全部评议,委内相关处都要参加,有关部门也要参加,不合格的要重来。

第二,要进行预测。预测和测算的,背后实际上是透视着你今后工作的方向、工作的重点。测算的重点有GDP、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收入怎么增长,要好好进行测算。还有,人口要测算,有多少劳动力,有多少人口要流动,自然增长极限有多少,人口在今后规划中如何分布和布局,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就业岗位预测与地区产业结构有关,通过一二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算出来。

第三,支撑条件分析。一是资金,GDP增长10%,需要多少资金,如何吸引投资,要分析资金从哪里来,银行有多少,外资有多少,外资从哪里来。这样分析算出来,国际眼光就出来了,整个外资,并不是全世界所有地方的外资都来了,也就是那些发达国家。这样,你今后的工作重点也就出来了。二是交通,要想如何让外国人来,就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什么我说省里“九五”有个决策失误的地方,当时全省布局的时候,没有视野,只仅仅看到10.26万平方公里,当时叫“建立各省辖市通向省会城市的高等级公路的联系”。当时的建设重点是通向南京的路,是以政治为中心,没有以经济为中心。在“九五”期间到201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仅仅建了一个江阴长江大桥。我们在分析区域发展时发现,从92年到98年,苏南与苏北、苏中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扩大速度比苏北跟苏中的扩大速度还要快。地缘政治问题不谈,实际上,跟我们重大交通框架布局有关,应加快与上海的联系,苏中地区没有长江过江通道,经济发展上与上海、苏南形成了阻隔。既要外资企业,又要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投资从哪里来,浙江、广东是重点,那么就要发展这个方面的道路和航线。三是土地,“十一五”期间,按照目前国家和省里土地总体规划,能够有多少建设用地。超计划用地现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要给我们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地方政府在未来五年中,能够提供多少土地要进行研究。要有解决土地的方案,如何节源,如何开流,是向省里提出降低基本农用保护率,还是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吸纳更多的投资。

四是能源和资源。能源是开放性的,很多地方建了电厂,但煤炭从哪里来是个大问题。全国煤炭订货会议提出,凡是国家批准的电厂,保证供应,凡是国家没有批准的,都不保证供应,那么我们有些电厂的煤炭哪里来?还有一个运能问题,码头在哪里建?江苏有很多码头,而秦皇岛没有足够的码头,还是运不来煤。对待能源问题,要有开放的思维,不一定我什么东西都要拥有啊,这也是小农意识。需要集思广义,用一些专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到海外建能源基地不是件简单的事。记得去年四月份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科学发展观研究班上,一个美国专家说“中国人讲我们是美帝国土义,到处要保证能源供应线不能断,建立很多军事基地,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保证美国的经济利益稳定和和平;中国13亿人口的石油资源今后60%要靠国外进口,要保证供应线,不也是帝国主义了吗?”对待能源问题,我们很多应急方案并没有建立起来,国家不得不把经济速度放慢。一个地区如何解决能源问题一定要算帐,帐清楚了,规划就出来了。还有水资源也要预测,哪些地方可能缺水,怎么调水,哪些地方水被污染了,如何治理,污染治理的费用政府能投入多少。“十五”计划提出生活污水率要达到70%,但这个目标没实现,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去算达到70%要有多少投入,也没有具体项目支撑,规划当然就实施不起来。

五是财政资金的测算。你不能只算财政收入增加多少,还要算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服从于公共政策。发展规划就是提供一个公共政策,必须明确资金如何使用,投入哪些领域。这是非常难做的。发展规划要做到逐渐引导政府,考虑长远的、全局的利益,如何建立透明清楚的公共财政。

最后再讲一下专项规划的要求。很多地方都要编制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本身是总体规划的延伸、细化和落实,省里的专项规划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有些部门把专项规划做的非常大,做专项规划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因为规划实施是需要政府出钱的,因此专项规划需要发改委来统筹兼顾。需要发改委从综合性和统筹兼顾上,审核和衔接专项规划,然后服务于部门,将专项规划做得合适,适应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一定要源于部门、高于部分、服务于部门。专项规划要有用,须体现在“深”和“实”。深,体现在战略思维、全局的观念、前瞻性和统筹兼顾,体现战略思维和决策;实,是可操作性、绩效性和实施性。绩效性要求规划是可以评估的。我们初步对专项规划分了四项。对资源开发保护类的专项规划,明确规划区内资源的供需情况,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供需平衡,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土地规划、能源规划,一定要把资源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保护和集约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第二类是基础设施类的专项规划,必须要测算规划期的需求情况,分析供给的可能,有没有这种需求,能不能提供这样的供给。如果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供给的情况怎么样,然后提出规划期内建设的重点、时序和布局的要求。同时,对有些要与国家、省的周边地区一些规划进行衔接。第三类是公共服务类的专项规划,编制要求是要根据规划期内本级政府和财政可能提供资金的数量来确定目标和任务,公共类的就需要政府投入,如果政府提供不了,通过什么途径利用社会资金,明确社会资金的使用方向、重点和要达到目的。作为竞争性产业类规划,原则上不编,但政府确实需要扶持的,那一定要分析测算该产业在国内外的供需情况。如果需要政府引导的,那就要有引导、扶持的手段,有什么资金或者有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明确资金扶持方向、重点和绩效,同时要提出限制产业布局的要求。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