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王丽丽)7月17日,第十二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乌鲁木齐赛区)暨第十一届乌鲁木齐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乌鲁木齐创新创业大赛”)举行。
本届创新创业大赛以“因创而聚,向新同行”为主题,聚焦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方向展开,引导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链聚集,搭建多向对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本届创新创业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乌鲁木齐市注册报名企业共161家,经初审符合报名条件通过资格确认企业118家;经过海选专家评审,92家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入围行业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领域。
“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乌鲁木齐的创新活力,更代表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市科技局局长马丽娜说,本次比赛将评选出真正具有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的优质项目,市科技局将联合金融机构,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助力企业成长。
乌鲁木齐创新创业大赛举办11年来,始终秉承“政府引导、公益支持、市场机制”的办赛模式,在营造双创氛围、发掘双创人才、对接双创资源、打造双创生态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也为乌鲁木齐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了投融资对接、专家技术指导、企业交融交流的良性互动平台。
数据显示,10年来,大赛累计吸引1710家企业报名参赛,共有251家企业获奖。其中,3家企业获得国家奖项,93家企业获得自治区奖项,155家企业及团队获得市级荣誉。
继续阅读
创新活力在产业“细胞”中奔涌
当老人独自在家感到身体不适时,机器人不仅能帮老人取药和供氧,还能呼叫救助;当到景区旅游想了解相关历史时,戴上眼镜就能进入场景和历史人物对话;当荒漠寸草不生时,一种名为“陆生藻”的生物,可以像敷面膜一样覆盖土壤沙地,起到防沙、增肥效果……
在乌鲁木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正上演着一场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7月17日,第十二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乌鲁木齐赛区)暨第十一届乌鲁木齐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参赛企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新能源等产业方向,以科创为笔、产业为卷,展示出创新活力在产业“细胞”中的奔涌。
智能技术带来新体验
企业活跃在经济主战场最前沿,在把握创新方向、感知产业趋势变化上独具优势。
新疆迪瑞特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了16年,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块链、数据可视化、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上取得突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软件解决方案。
近年来,该公司共取得了20余项软件著作权。
“我们企业基于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这两年开发研发机器人,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新疆迪瑞特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潘露说,这款机器人名为“数智家卫士(DSHGS)”,是一款集基础清洁、应急响应、老人/小孩看护、健康管理、智能家居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守护平台。
这款机器人配有高清触摸屏幕和高质量喇叭,为用户提供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支持信息展示、语音对话和多媒体播放。它有可伸缩活动的肢臂,用于执行简单的物理操作任务,如按下紧急按钮、触碰特定开关、参与灭火等。机器人内置有急救药仓、高压氧气、血压、血糖装置等应急模块,以应对突发状况,当检测到潜在危险或用户呼救时,系统立刻响应并提供基础处理建议或拨打急救电话。
以往,人工智能如同拿着锤子找钉子般去为行业赋能,而如今身处大模型人工智能时代,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融入人工智能,由此涌现出诸多机遇。
眼下正是新疆的旅游旺季,如果以后想在新疆具有历史底蕴的景区参观游览,戴上一副眼镜,就能和相关的历史人物互动或者对话。
这是新疆同道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褚晓光带来的解决方案——AR+AI赋能数字城市元宇宙。
在褚晓光展示的博物馆、纪念馆、景区、古镇等应用场景中,AR眼镜就像一副墨镜一样轻便,只要戴上,就能通过视觉获取画面,通过听觉获得声音,有些历史文物更加立体,甚至可以悬浮在空中与人互动。眼镜还具备支付、照相、听音乐、导航、翻译、提词等功能。
“新疆文旅资源丰富,待开发领域很多。”褚晓光说,企业的技术团队有空间计算技术、XR混合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多方面的人才技术储备,可以为各个公园、景区、商场等地做内容输出、定制化服务和市场运营,让“到此一游”转变为“情感共鸣”,改变景区景点“观光打卡”的单一模式。
新质生产力助产业升级
数字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驱动。
新疆光达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通过尖端技术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赋能新能源物流与供应链生态圈,为客户提供集采贸易、数字物流仓储、特定场景无人驾驶及供应链金融等于一体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新疆光达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卿亚峰介绍,在新能源智慧物流方面,企业可以提供电动重卡换电服务,建设智能换电站,优化运输能源结构。企业还通过搭建数据平台,监测碳排放,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已经为钢铁、矿业等重工业提供短途清洁运输服务,并整合新能源车辆、智能调度系统,降低柴油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们用数据和算法把贸易、仓储、物流、金融全部串起来,让大宗商品在‘低碳账本’上跑得更快、更省、更绿色。希望和各界一起努力,共建绿色科技型行业生态。”卿亚峰说。
产业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价值的获取能力,企业在专注于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创新是其发展的源头动力。
说起藻类,人们想到的多是海藻、水藻。但新疆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地貌特征,在各类土壤里面,休眠着陆生藻,它们抗旱、抗照射。
金正生物科研团队2009年开始研究陆生藻,10余年来踏遍新疆各个沙漠、戈壁,采集野生陆生藻5000余种,在国际陆生藻的种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中优选出耐高温、抗旱等不同特性的40多个品种进行培育。
新疆金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取研发建立陆生藻“种质库”,不仅让新疆在国际陆生藻的种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以向沙漠喷洒陆生藻的方式,将沙子粘连起来,遏制沙丘流动,进而通过覆绿工程和生态恢复,有效遏制荒漠化扩张,目前已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州开展应用。
“我们希望利用最少的水资源,做最大的生态修复,计划在三年内完成100万亩的生态修复项目。”新疆金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盛鹏说,企业已经形成生态治理、农业升级、护肤品研发生产、生物大健康等绿色产业链条,未来还将借助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让陆生藻治沙技术和相关的产品“走出去”,服务于更多荒漠化治理,也让更多人享受到产品的实用性。(记者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