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教育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决定实施“才聚广西”就业岗位扩容计划、“技兴广西”就业能力培优计划、“暖心广西”就业服务提质计划、“宜业广西”就业保障护航计划,共推出20项举措,全力以赴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记者从中提炼了部分进行梳理,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干货”举措值得期待。
就业岗位扩容
●动态更新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地图,公开本地就业政策办理流程,大力推广就业补贴“直补快办”。社会组织招用毕业年度、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实施青年就业岗位募集活动,组织人社服务专员、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对接实体经济服务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挖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养老服务等新兴领域中适合青年人群的新职业和新工种岗位,动态归集岗位需求。
●深化“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访市拓岗”“访县拓岗”“访园拓岗”,力争2025年为高校毕业生增拓岗位超5万个。
●实施高等学校行政助理、教学助理岗位开发行动,开发一批有利于发挥毕业生所学所长的辅助类就业岗位,最大限度招录高校毕业生就业。
●原则上8月底前完成事业单位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幼儿园教师的补充,在不突破行业职业准入对学历要求的基础上,鼓励符合条件的县乡中小学幼儿园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等招聘条件。
●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至2026年12月31日。
就业能力提升
●聚焦就业市场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推动在区内高校开设100个“微专业”和1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重点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赋能就业培训。
●指导高校组织社会需求不足相关学科专业点学生参与“微专业”或培训课程学习,优化知识和技能结构,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应学习证明。
●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相关专业学生按规定转专业或辅修其他专业。
●全面推开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面向毕业年度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组织入企参观、跟岗锻炼等体验活动,开展简历修改、形象礼仪等课程教学,帮助青年增强职业感知力和胜任力,各市年内至少举办1期学员班。
●引导高校实施“双证培养”(毕业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支持高校申办开设与专业相近的职业(工种)培训项目。
●重点面向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院所等开发见习岗位,符合条件的高校、产业园区可申请认定为见习单位,按规定发放见习补贴,全年募集见习岗位不少于2万个。
就业指导帮扶
●加快推进“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建设,力争2025年底前,“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覆盖全区50%的高校。
●全年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允许失业青年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地进行求职登记。综合运用求职登记、电话联系、走访摸排等方式,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及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
●做好一次性求职补贴发放工作,毕业生离校前全面完成补贴发放。对离校后求职3个月仍未落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心理疏导,优先推荐就业见习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城市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
来源:广西云-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