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政务公开是我国党政机关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各级领导的群众观念,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决策民主化,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对本部门的行政事务,按照真实公正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腐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措施。

    实行政务公开有以下几点意义:一、促进本部门和人员办事效率的提高,方便群众办事。二、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严格依法实施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管理。三、强化对各部门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遏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四、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的落实。

    不可否认,政务公开在各机关单位、部门推行以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总的来说远未达到要求,对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所产生的作用也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开的深度不够。有的部门(单位)只公开一些不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不按规定进行全面公开。二是公开的广度不够。有的部门(单位)只对外公开有关本部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政策法规,而本部门(单位)的行政事务却不对内部干部职工公开;或者对于内部行政事务只在小范围内公开,不对广大干部职工公开,如对于经费开支、基建、大宗物品采购问题只在领导阶层中公开等。三是没有形成制度化。二天打渔,三天晒网,在上级部门要求督促时公开,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就不公开,实际上只是应付了事,有的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做表面文章,收不到实际效果。

    当前,党中央号召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坚持以法治国,实行政务公开是势在必行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笔者认为,要使政务公开工作得到真正落实,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观念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可以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影响政务公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条,即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政务公开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特别是“一把手”政务公开这根弦绷得不紧,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治”思想在各级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实行政务公开排除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必然侵犯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领导阶层的利益,有的单位“一把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个人说了算,害怕受到监督,不愿、不想、也不敢公开,因此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不过是应付了事、做做形式而已。这是政务公开工作长期得不到落实的根本原因。要搞好政务公开,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转变思想观念,牢牢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树立政务公开、接受监督的意识,将政务公开作为主线贯穿于队伍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始终,才能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真正落实。

    二、把握好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哪些内容应当公开,哪些内容不必要公开,把握好这个尺度,是搞好政务公开的基础。该公开的不公开,不必要公开的公开,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收不到实效,达不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要把握好政务公开的内容,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把握重点,确保实效的原则。推行政务公开,要抓住重点,紧紧围绕重点部门、关键环节、热点问题来展开:1、要抓住代表国家实施执法权的部门(岗位)和事项;2、抓好行使行政管理权的部门(岗位)和实施过程;3、社会和本部门(单位)干部职工普遍关心或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问题。二是改革创新,力求深度的原则。政务公开要结合业务实际,突出部门特点,不断充实政务公开的内容,着眼于增强透明度改革创新公开的形式,使政务公开围绕公示、承诺、监督、追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具体来说,一个部门(单位)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公开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大决策要公开,如涉及编制调整、重大人事变动、重大开支、基建工程,以及与部门内部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二是人事管理公开,包括干部职工调动、任免,晋级提职,职称评定和评先评优等重要事项;三是财务财务收支和管理使用情况公开;四是物品管理公开,包括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招(投)标,以及各种重要物品的管理使用情况等;五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公开,如本人通信工具、用车、医疗费用等方面情况和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等;六是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公开,干部职工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的“德、能、勤、绩、廉”的民主评议结果,要向本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及时公开。

    执法部门还要在一定范围向社会公开执法权方面的有关内容。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这方面公开的内容应包括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制度、工作规程,以及违章违法处罚标准、受理投诉部门和举报电话、执法人员违规责任追究等。 在把握好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还应把握好公开的范围。一般地说,除规定的保密事项外,行政管理权方面的内容应向本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公开,执法权方面的内容应向管理和服务对象或社会公开。

    三、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 解决好机制问题是搞好政务公开的治本措施,机制建好了,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没有健全的机制,政务公开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抓好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机制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一)领导环节。政务公开是一项涉及到全单位的重要工作,必须纳入本单位重要的议事日程。任何部门、单位要切实搞好政务公开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责任,抓好落实。“一把手”要对本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和落实政务公开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主动提供有关政务公开的资料,并按公开的内容落实公开事项。

    (二)制约环节。要制订必要的制度来规范政务公开的运行,统一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并逐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使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当前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如果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开发研制规范统一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扩大计算机应用于政务公开的范围,借助计算机科学、严密、铁面无私的优势,规范政务公开的运行,那么将会进一步加强制约,促进政务公开的落实。

    (三)监督环节。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监督政务公开制度落实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本单位和下级单位落实政务公开的情况进行监督,尤其对应公开而未公开的重大事项或突出问题,要进行重点监督。除了强化内部监督,执法部门还要切实强化社会监督,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畅通社会监督渠道,还要广泛从社会各界聘请社会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政务公开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四)检查环节。检查是发现问题、矫正过失的必要手段。检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本单位组织的自查,二是上一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检查。要使检查工作产生威慑效果,关键是严格奖惩的方法,对检查出的政务公开不力、或政务公开制度不落实的单位,要按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规定,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并把政务公开的检查考核作为完善和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落实的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政务公开的运行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部门的自觉行为。

    对任何部门(单位)来说,推行政务公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粗后细,不断完善的原则,稳步推进,循序渐进,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