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及六府办发[2004]127号文件《关于印发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精神,为加强卫生资源的宏观管理,推进全区卫生事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区经济发展、人口结构、自然环境、居民卫生状况等实际情况,制定六枝特区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在特区党委、政府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广大卫生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66.72岁,女性71.77岁,婴儿死亡率为6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74.5‰,孕产妇死亡率为157.74/10万,初步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

    2、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2004年全区拥有公立医疗机构28个,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个、县级4个、药品监督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19个、企业医院3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10人,其中区级336人,乡级342人,村卫生人员464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91人;开设病床456张,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0.71张;全区有合格村卫生室220所,个体诊所57家,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群众的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完成了特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改造、4个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特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及特区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大楼等相继建成。与此同时,特区人民医院还添置了CT、彩超、德国狼牌腹腔镜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区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4、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区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得到基本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控制了疾病的暴发流行。2004年全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30.03/10万。全区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以上;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活动,全区有7所乡级卫生院达到了爱婴卫生院标准;健康教育网络更加完善,城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95%以上。
    5、卫生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卫生执法水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6、精神文明与行业作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卫生服务行业是与群众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我们一直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我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发展保障。极大地改善了我区人民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推动了卫生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也须清醒地看到,随着疾病结构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化以及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区卫生事业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

    1、医疗机构的设施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太合理,急救能力需要提高。

    2、卫生投入的水平与卫生发展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补偿机制尚未理顺,落实国家卫生经济政策的难度较大。

    3、农村卫生发展的现状与实现小康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医护人才缺乏、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4、防病治病任务仍十分繁重。首先,一些急性传染病虽得到基本控制,但防治工作稍有松懈,某些传染病仍有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同时,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存在蔓延之势,并面临艾滋病由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威胁。其次,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问题都将成为重要的卫生问题。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也将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说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必须高度重视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完善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救治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确保我区公共卫生安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稳定中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具体把握好以下原则:

    1、发展卫生事业与调整和优化结构相结合,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我区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区人民健康保障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区医疗卫生设施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发展;从横向上看,应注重城镇和农村卫生机构功能的发挥;从纵向上看,应注重医院特色专科建设,达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扩大总量的同时,要注重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多地吸引、应用、开拓现代医学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依靠科技进步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相结合。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卫生机构是非盈利性单位,发展卫生事业必须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
    3、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以社会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满足人们多样化服务需求。对大型投资,要区别轻重缓急,做到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现有基础,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
    4、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大战略重点的落实,区、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急需下大力气,以逐步缩小相互差距。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发展。
    5、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二)战略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及特区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我区2005-2010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是: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为主的三大卫生体系。到2010年,我区人均期望寿命男性达69岁、女性达72岁,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人均拥有床位数0.91张。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61‰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为85/十万以下,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十万以下。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三大卫生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完善的卫生体系,人均平均期望寿命达7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达省级平均水平以上,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三、主要工作和任务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控制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寄生虫病等重大疾病,警惕新发生传染病的传入,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加强重点疾病的监则,掌握疾病流行的动态变化。到2010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十万以下;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保持在8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85%;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咨询服务;地氟病重病区根据本地区情况,通过改灶、健教干预等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要在全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处理能力。“十一五”期间在我区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与医疗急救网相互呼应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对传染病疫情、急性食物中毒、突发事故、化学性中毒、放射性中毒等涉及社会安全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迅速处理,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

    2、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住院分娩率,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保证一般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的能力;中心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难产的能力。到2010年,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要比2005年分别下降1/4和1/5;采取重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消灭新生儿破伤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3、农村卫生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十五期间初级卫生保健成果,积极制定《六枝特区2006-2010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为龙头,带动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调整和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在完成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以特区人民医院、特区疾病控制中心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按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床位设置,加强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管理功能;大力推进乡村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在现有村卫生室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居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重点解决农民因致贫、返贫问题。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5%以上,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4、卫生监督。加强卫生法律执法工作,以此推动我区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准入制度和加大打击非法行医的力度,净化医疗市场。加强以食品卫生为主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公共卫生秩序的改善,保证食品、生活饮用水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安全卫生,控制食品、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5%以上,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80%以上。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医疗费用的评价和监督,确保我区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5、医疗急救。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与应急机制。加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十一五期间,在完成医疗急救站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完善抢救设备,加强急救人才培养,修订和完善各项抢救工作的流程与制度,确保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6、无偿献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规范》,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弘扬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大力开展节约用血、科学合理用血、自身输血,防止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发生;实现临床用血100%来源于无偿献血;大力开展成份输血,五年内成份输血使用率要达到95%以上。
    7、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卫生行业是科技密集型行业,推动我区卫生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区、乡两级卫生机构的建设,使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区级卫生机构建设的重点是:加快特区卫生监督所、特区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急救站、传染病院、医技大楼、)、特区中心血库、特区疾控中心业务楼、特区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提高整体服务功能,带动全区卫生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特区卫生监督所业务楼建设:投资150万元,新建面积1500平方米, 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特区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设: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现住院大楼已不能满足临床科室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建成外科大楼并投入使用,拟建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480万元,以满足医疗业务工作的需要。

   急救站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规划辖区内的急救网络建设,使急救站建设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急救标准。加快改造120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完善医疗救援指挥中心的各项设施建设,更新救护车辆和急救设备,尽快提高急救人员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急救的需求。

   特区疾控中心大楼建设:投资180万元,新建一栋3000平方米的集预防医学门诊、性病检测检验、艾滋病初筛实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不断提高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乡镇卫生院建设:“十一五”期间,利用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新建及改扩建业务用房20500平方米,总投资1332万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医疗设备配套建设:“十一五”期间,继续完成19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装备任务。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重视和加强医护人员,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到2010年,全区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要有80%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区级医疗机构重点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到2010年,专科、学科带头人均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才职称结构符合相应的等级医院比例。

    8、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

    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资源重组或改制。要在全区或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竞争上岗,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保证其相应待遇。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搞活卫生院的多种运营形式,实行全员聘用制,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效率。

    9、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快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步伐,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基地,“十一五”期间组建特区中医院,加强特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建设,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科(或中医门诊),发展中医优势,突出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农村中医骨干。鼓励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群众服务。

    建立中药村研究开发利用基地,发挥我区民间中草医治疗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建立以鱼腥草、杜仲、黄连、柴胡、金银花等品种的中药村种植基地,并建成一定的规模。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工业园地,挖掘中草药防病治病成果。

   10、爱国卫生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卫生境整治,促进文明村寨建设。逐年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乡镇健康教育宣传点(站)建成90%以上,并能独立承担乡镇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10年底,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新增受益人口4万人;2010年农村改厕达标率达到40%,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食品、医疗用品和公共场所监督监测覆盖率80%以上;初级卫生保健的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城乡人民的卫生保健康水平更加提高。

    四、政策与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责,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发展卫生事业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应把卫生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卫生事业发展列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目标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落实;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使其拥有行业调控能力,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二)要落实有关部门责任

    特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农村卫生的全局性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并运用西部开发、卫生扶贫等方式帮助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卫生工作。宣传、计划、经贸、教育、科技、民政、财政、人事、农业、计划生育、药监、扶贫等有关部门应明确在卫生规划中职责和任务,群众团体要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卫生规划工作的完成。

   (三)增加卫生投入,理顺补偿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重点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经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

  (四)加强人才培养,扩大对合作交流

    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高新技术研究和实用技术革新的开展,把提高人口素质和防治重大疾病及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作为重点,集中力量,协作攻关。合理安排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或医学院校深造学习,以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对口支援和巡回医疗制度,组织区级医疗机构开展“一帮一”活动,采取援助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合作管理等各种方式,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建设。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向农村推广适宜的医药卫生技术,提高农村防病治病水平。

    (五)实行农村卫生综合配套改革,在人事制度改革上,要大胆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聘任、选任或向社会公开选拔,离任实行审计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按需设岗、转岗分流。在分配制度上,要搞活内部分配,建立起工资与担任的工作职责、工作效率与效益、工作业绩挂钩的分配机制,实行基本工资与活动工资相结合,基本工资为基本生活费,活动工资  按个人定额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出勤出力情况计算发放。

   (六)加强卫生法制建设。首先,加强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卫生法制意识,促进卫生工作的法制化。第二,加强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与健康相关产品的执法检查,从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执法监督。要重点加强食品卫生工作,落实有关监督监测措施,严防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第三,认真执行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切实整顿医疗市场,加强对社会办医和个体开业的管理,坚决取缔无证行医和江湖游医药贩,对借医行骗的要依法严惩。第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督监测水平,做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七)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响应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并认真组织实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居民、青少年健康知识的普及率、知晓率、教育每个公民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正确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推广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乡(镇)、文明村寨等活动。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工作;加强环境监测和职业病防治,开展老人保健、老年病防治和意外伤害预防、伤残康复工作。 
 

    (八)加强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行业广泛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教育,大力培育爱岗敬业,方便病人,优质服务的行业风尚。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规划的实施、监测与评价

   (一)“十一五”规划由特区政府批准下达实施,特区卫生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中的日常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年度和专题实施计划,协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创造条件,共同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二)特区政府“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订,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在规划进行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由咨询领导小组负责对规划不同时期(年度、中期)进行阶段执行进度评价,研究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和方向,并作出目标实现的可行性和可能性的预测。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