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十五”期间,在盟教育局、旗委、政府的领导下,我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五”发展规划顺利完成,为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十五”期间我旗教育事业的简要概况

正蓝旗位于锡林郭勒盟东南边缘,东邻多伦县和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全旗总面积10,182万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镇、两个牧场,总人口7.8万。是以蒙古族为主体,包括汉、回等民族组成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农牧业旗。
全旗现有中小学、幼儿园23所。其中:幼儿园2所〈幼儿在校生856人〉,小学15所,初中3所,完全中学2所,另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旗在校生人数为8,23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4,414人,初中在校生3,194人,高中在校生624人。全旗教职工1,001人。
“十五”期间,我旗始终把教育作为科教兴旗之本、持续发展之源、提高全民素质之基、经济发展之动力。在教育发展上,坚持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努力加强学校管理,教育方针得到了全面贯彻,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1、基础教育:“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7%;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944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261人),占适龄人口的72%,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5%。
2、民族教育:现有少数民族在校生4,668人(包括旗外就读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0%,少数民族小学净入学率为100%,初中净入学率为9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8%,民族初中全部开设外语课,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3、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哈毕日嘎职业中学已成为全盟示范学校,上都河职业中学的办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4、成人教育:全面推进全民素质工程,大力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五年中有2万人次干部、职工、农牧民参加了培训;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全面建立,农牧业生产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5、教师队伍建设: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专科率为4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2% ,本科率24%;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8%。
6、改善办学条件与教育投入:全旗“十五”期间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支出为7,720.3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九五”期间的3987万元增加了3,733.3万元。“十五”期末教育支出占全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32%,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16.75%。“十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720万元,各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7、“十五”期间,先后撤并了规模小、效益差、后续生源不足的初中2所,小学17所,教学点7个,使学校布局趋于合理。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旗教育事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主要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正蓝旗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与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

“十一五”时期是我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抓住机遇,加快我旗教育事业发展, 实现我旗教育的全面振兴, 根据锡教办发〔2005〕3号《关于转发编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旗教育工作实际,制定全旗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旗“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实现全旗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
总体目标是:在旗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继续推进“科教兴旗”战略方针,继续强化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既得成果,逐步深化改革,稳步提高质量,走科学、协调、均衡、优质发展之路。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强化民族教育,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从严治教、依法治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强化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牢固树立教育为经济建设大局服务的理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础教育
1、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逐步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到2010年全旗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60%以上,全旗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为88%。“十一五”期间加大对旗蒙古族幼儿园、旗职工幼儿园的建设投入,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对教师队伍进行调整,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达到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目的。充分发挥二所幼儿园的骨干示范作用,促进和完善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规范建设。
2、继续抓好“两基”达标的巩固提高工作。“十一五”期间小学入学率巩固在100%,小学五年保留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巩固在101%,初中三年保留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60%提升到77%以上,扫除青壮年文盲345人,扫盲提高班培训1,715人次,到2010年底,将青壮年非文盲率提高到99.5%以上,力争跨入全区无文盲旗县行列。

3、推行义务教育学制改革。2008—2009年全旗中小学全部实现“六三”学制,“十一五”期末在校生人数达到7,324人(包括旗外就读生)。
(二)民族教育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狠抓机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民族教育的优先重点发展。
2、“十一五”期间,结合我旗围封转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对民族基层学校布局进行进一步调整,建立和健全行政区域和地理分布兼顾的,投入效益和教学质量并举的学校分布新格局。“十一五”期末民族中小学在校生人数达2,35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236人,初中在校生1,114人,在保持小适龄人口入学率100%的基础上初中毛入学率控制在101%以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以上。
3、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政策,在制定规划、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确保民族教育的优先重点发展。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民族教育投入。“十一五”期末把我旗所有民族中小学办成民族标准化学校。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民族教育,进一步调整普通与职业教育结构,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实用性人才打好基础。在民族学校整体推进“三语”教学工作改革,在学好蒙语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汉语和外语的教学质量。针对部分民族小学生源逐年减少等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民族适龄儿童用母语接受基础教育。
(三)职业教育
1、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改革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十一五”期间,剥离旗蒙中、直属中学的高中部分,建立综合高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到“十一五”期末建立起较完整的、结构较合理的适应我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实行初中后的教育分流,努力实现“十一五”期末普高与职高比例9:1提升到6:4的发展目标。
2、积极渗透初等职业教育。在小学加强劳动、科技常识教育课;初中开设好劳技课,使学生得到劳动锻炼,增强劳动技能培养。
3、加强职业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在继续搞好哈毕日嘎职业中学基地建设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综合高中基地的建设,增加科技含量,带动农牧民科技致富。
(四)成人教育
1、继续搞好全民素质工程。逐步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职工培训1万人次,农牧民培训9万人次。
2、进一步加强农牧民文化技校建设。在原“七有”标准的基础上,使苏木镇文化技校普及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保证农牧民能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教育节目,健全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培训网络,使农牧民普遍能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五)师资队伍建设
1、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2010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3%;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分别达到65%、55%;小学师生比为 1:14.6,初中师生比为1:10.5,高中师生比为1:14.2。
2、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规划和标准。五年内培养旗级骨干教师340人,按时完成盟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制定《正蓝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校长全部持证上岗,上岗后加强提高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学校任教。引入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我旗工作。加强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学科结构,2010年各学科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
(六)教育投入
1、“十一五”期间,将继续采取争取上级支持与自筹资金的办法,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2006年完成我旗综合高中、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蒙中实验楼、蒙幼教学楼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分别是3,000平方米、3,240平方米、1,9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40平方米,加之辅助设施投入资金预计达到1,160万元。2007—2010年:预计规划完成旗第二小学教学楼、直属中学宿舍楼、旗蒙小宿舍楼、桑根达来二中教学楼建设工程。建筑面积分别是:2,833平方米、2,000平方米、2,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333平方米,建设资金预计达到912万元。
2、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信息教育水平。“十一五”期间使全旗中小学都能开设信息课程,并完成生源较多学校(直属中学、桑根达来蒙中、旗第二小学、哈毕日嘎小学、哈毕日嘎中学、桑根达来二中)多媒体电教室建设任务;同时在此期间完成旗蒙小、直属中学、桑根达来蒙中、桑根达来二中、旗一校、旗二小、哈毕日嘎中学的多媒体语音室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43.2万元。
3、更新、改造旧“三室”设备。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按照新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的标准,更新改造全旗各学校的实验室,预计投入资金32.5万元,补充部分学校普通图书57,200册、电子类图书1万片,计划投入资金76.2万元。
4、努力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到2010年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上,财政对教育的拨款(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5%。按照2006—2010年财政收入预测分析,2006—2010年教育事业费拨款将分别达到2,319万元、2,728万元、3,110万元、3,500万元、3,900万元。
公用经费占教育事业费的比例将达到20%以上,2006—2010年中小学公用经费将分别达到384万元、460万元、622万元、700万元、780万元。
(七)布局调整
“十一五”期间,继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2006年建立综合高中1所,撤上都音郭勒中学,并入旗蒙古族中学。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形成小学10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综合高中1所的办学新格局。校均规模基本保持在:小学515人、初中1,016人、高中960人左右。

(八)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
坚持科学发展观。到2020年,建立起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满足人民更高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义务教育扩大到高中阶段,民族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形成“体系完备、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我旗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三、“十一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支持教育事业,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证教育经费的落实,努力保证“三个比例”、“三个增长”的实现。
3、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择优聘任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民族中小学助学资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保证贫困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5、积极推进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更新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体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