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陈蔷薇报道)记者从阿拉山口海关获悉:10月21日,一辆装载产自乌兹别克斯坦李子干的货车通过“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业务申报驶进阿拉山口边民互市贸易区,随后驶向已备案的落地加工企业仓库。这标志着“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业务正式落地阿拉山口口岸。
“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是指以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进口的商品,在边境地区由落地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增值的贸易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边民从互市进口的商品,直接在边境的落地加工企业开展加工,让原本的原材料变成更值钱的加工品。
当地政府会引导企业在边境建加工厂,解决“在哪加工”的问题;边民则把进口的原材料卖给这些本地工厂,解决“原料从哪来”的问题。这样一来,边民不愁货物销路,加工厂能稳定拿到原料,进口商品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值,边民和企业都能从中获益。
一家落地加工企业总经理艾孜哈尔江·热西提表示,公司今年刚成立,现有2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干果预包装食品,年产能达5000多吨。
“现在已经进口了两车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原料,正在试生产。理顺各项流程后,我们将通过‘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大量进口原料。”艾孜哈尔江·热西提说。
为确保首票业务顺利落地,阿拉山口海关提前介入,协调相关技术部门开展边民互市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测试,全力保障“边民互市+落地加工”首单测试顺利进行。
阿拉山口海关综合业务二科科长窦晨军表示,海关将持续以兴边富民为核心导向,做优“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完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健康发展,推动边贸业务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