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覆盖新疆北部牧区缓解农牧民“看病难”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记者关俏俏)眼下,位于中国西北角的新疆塔城地区已然天寒地冻,但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病患求医问药秩序井然。自辽宁援疆“组团式”医疗开展以来,当地就医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而“医联体”建设让偏远牧区群众直接受益。
    塔城地区是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病率区域,当地近些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攀升,致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危害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种。援疆医生高远发现当地大量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没能在发病早期得到心肌再灌注治疗,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
    “调研后发现塔城地区地域辽阔,但区域内医疗资源有限,塔城地区医院是辐射周边县市200多公里范围内唯一能做急诊PCI手术的医疗中心。”高远说,“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区域内急性心肌梗死综合救治网络,提高救治成功率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基于“医联体”建设,高远搭建了“塔城地区心内科学习讨论”微信群,尽可能将区域内不同医院心内科医生聚集起来,利用互联网搭建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平台以及心内科学术平台。
    在这个微信群里,基层医生遇到胸痛相关疑难、危重病例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并根据指导及时进行诊断治疗。此外,高远每天还在群内发布学术进展、新技术、新指南、学术会讲座等供基层医生学习。
    2018年7月18日,塔城地区额敏县人民医院收治一名病情危重的胸痛患者。接诊医生将患者心电图等资料发入群里后,高远即刻进行会诊指导。
    “经过综合分析,患者被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但考虑到患者高龄且病情重,转运时间偏长,建议当地先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高远介绍,溶栓后2小时患者胸痛大为缓解,当地医生上传心电图后判断临床溶栓成功后才建议转运。
    一个多小时后,患者被转运到塔城地区医院胸痛中心进入抢救“绿色通道”。高远说,“转运前在当地及时进行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左主干闭塞得到一定程度的开通,为进一步抢救创造了条件。”而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同时也为微信群里50多名基层医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家住塔城地区额敏县二支河牧场的马文英也是“医联体”建设的直接受益者。11月4日,85岁的马文英因胸痛紧急送医。“县医院与地区医院医生远程会诊后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迅速帮我们联系了地区医院并且开辟了绿色通道。”马学梅说,正是因为转诊及时才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今年以来,塔城地区人民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并与三家自治区级医院以及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签署医联体协议。同时,塔城地区人民医院还作为牵头单位与当地8家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
   “医联体建设主要为了推动医疗资源下沉,病人双向转诊,逐步缓解看病难。”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队领队、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郭传骥介绍,通过充分利用辽宁“组团式”援疆机遇开展同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联体建设,当地不仅加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的盛京医疗联盟,还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家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培训平台。
   “尽管目前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有限,实现双向转诊还有困难,但医联体建设也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郭传骥介绍,目前当地已有四名医联体单位医生被送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从组建医疗集团到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新疆已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新疆医联体已经发展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以及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成熟模式。
    根据发展计划,新疆将在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起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利益共享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区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