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经济报讯(记者王兴瑞报道)农业越来越追求优质高效,农村改革有序开展,环境改善稳步推进,农牧民见证家园变化并因此受益……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疆“三农”工作在新“航标”的指引下不断迈进。眼下,天山南北进入了火热的收获季,饱满的麦粒和甘甜的瓜果饱含丰收的喜悦。在这喜悦中,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变化也悄然显现。
供给侧改革引领农业发展
7月31日,记者从自治区粮食局了解到,截至7月29日,全区各类企业收购小麦共计162.43万吨。
今年是我区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从目前粮食收购的情况来看,各企业根据小麦品质不同分别确定收购价格,优质优价体现比较明显,质量好于上年。在市场定价的新机制促进下,企业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将更有效地传递到田间地头,粮农为获得更高收益,更加注重提升品质。
粮食的变化不止于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领下,一方面要种好粮,另一方面要生产适销对路的粮食产品,即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从大众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奇台县农业局生产办公室主任张爱民介绍,奇台县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区大力推广种植强筋小麦,为奇台面粉产品提供优质原料,很受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欢迎。目前,奇台县已经实现了小麦良种全覆盖,同时逐步扩大绿色小麦种植面积,打造新疆绿色小麦生产基地。
今年,自治区农业厅在7个地州的7个县市开展3.6万亩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探索小麦高质量发展模式。
从全区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贯穿农业发展始终,提升质量和效益成为全区农业生产者的共识。眼下,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种植业也陆续进入了收获季。综观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并日益显现出成效。
乡村由内到外展新貌
走进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村——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平坦干净的乡村公路边,黄墙红顶的房屋错落有致,美观大方。今年以来,合孜勒哈英村先后投入资金475万元,对村里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同时完成了4条街道的绿化带、面包砖、围栏建设,新建了村民活动小广场,还对34户居民的房屋进行了外观改造,一番建设下来,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道路干净了,污水和垃圾减少了,村容村貌为之一新,这样的变化如今正在天山南北不少乡村里发生着。
在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哈密市伊吾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志强说,伊吾县连续6年实施全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综合整治系列工程,实现了乡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9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
今年上半年,我区印发了《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更深层次的变化正在改变着农村。今年,全区启动了最后的276.06万亩土地确权工作,这项工作自2014年启动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吃上了“定心丸”,而明晰的承包经营权利更好地促进了全区土地流转,又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塔城地区沙湾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柳毛湾镇王家庄村作为全县6个试点村之一,探索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分红”,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国家要求,自治区正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让天山南北的乡村迸发出更强的内在活力。
农牧民参与发展享红利
乡村振兴,最终的实惠要落到广大的农牧民头上。乡村振兴战略让资金、技术、人才等不断流向乡村,也把广大农牧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亲身参与并见证着乡村的变化,也从中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眼下,各地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就是最好的见证。
打春季起,各地不少乡村就早早地行动起来,在旅游上大做文章。美丽的田园风光、别致的生活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农家景、住农家屋、品农家美食,不但城里人赏心悦目,乡村居民也走出家门,以游客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家乡。尤其到了夏季,广大乡村风景秀丽,瓜果飘香,成为大批游客的心仪之地。以乌什县为例,该县依托县内资源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60余户600余人,乡村旅游间接从业人数达2000余人。
回看今年自治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工作,不论是乡村产业发展,还是人居环境治理,老百姓无疑都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漫步在乡村街道,行走在田间地头,农牧民的生活变化俯拾皆是。产业融合催生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让农牧民致富渠道越来越宽;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新思想、新观念激荡着农牧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乡村创业者层出不穷,农村发展机会被更多的人捕捉……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新疆万千农牧民正在收获着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