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立法严管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入疆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都市消费晨报讯(记者曹华报道)新疆将严格控制引进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项目,违反规定的直接负责人将会被记过、降级、开除,甚至是被追究刑事责任。近日,新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通过,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新时期新疆环境保护立法上的一次调整,除了完善与上位法的有效衔接外,还加大了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推进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据了解,此次修订后的《条例》主要有四大亮点:一是理顺了各方面的环保责任。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人民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兵团、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各方面的责任。二是完善了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制度。对环境保护法确定的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进行了衔接和细化,增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具体措施。对改善大气质量、水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农业污染源监测预警等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并明确了州、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制度。四是加大了违法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设置了对违反禁止行为、超标排污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处罚力度上也较之前的条例要更加严厉。

    记者了解到,199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条例》的实施对我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与建设洁净新疆、美丽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尚有差距。近年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相继进行了修订,在此背景下,自治区启动了《条例》的修订,以适应新疆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环境中的突出问题。

    今年6月发布的2015年新疆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5年新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优良水质断面比率比2011年高出2.4个百分点,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与上年相比,全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4%和2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与上年持平。今后,自治区将重点解决乌鲁木齐市及周边环境同治问题,把昌吉市、石河子市纳入环境同治的重点区域,实行区域同治、兵地同治,确保“十三五”期间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乱建污染项目罚10万至50万

    新修订的《条例》增加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并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比如,《条例》设置了对违反禁止行为的处罚规定。包括在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和河流、水库周围建设工业污染项目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经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向沙漠、滩涂、盐碱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经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对于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或者损毁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单位,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将被责令公开,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予以公告。

    夜间噪音污染最高罚20万

    在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上,《条例》加大了处罚数额。如,夜间在城市居民区、医院等区域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或者中考、高考期间在居民区和考点周围从事产生噪声污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而此前,此类处罚是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从中不难看出,修订后的《条例》处罚数额上要比以前大很多,对环境违法行为将是一个震慑作用。

    环境监管失职将追究责任

    《条例》还增加并进一步明确对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违反条例,对直接负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

    如,因未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等造成重大环境事件的;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未严格控制引进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建设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限期内没有取缔的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会被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鼓励对污染环境提起公益诉讼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完善公众参与程序,健全公众监督制度,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鼓励和支持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提起公益诉讼。

    此外,《条例》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投诉和举报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经核实投诉和举报内容属实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奖励。

    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新修订的《条例》首次将“网格化管理”写入其中,明确州、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依托城镇网格化管理,对辖区内社区商业、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发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当及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对环境污染引发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申请调解。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