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激发新一轮AI手机创新潮 深圳AI终端发展势如破竹

来源:深圳新闻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2025年,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的广泛落地,全球AI终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洗牌。其中,在以“端侧智能”为核心的手机领域,国产厂商已全系接入大模型。而在深圳,华为荣耀等厂商则以“系统重构+生态重构”的双线突破,再度掀起了中国AI手机的创新浪潮。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汉表示,深圳手机厂商有望依托现有AI优势,实现从“技术研发”到“硬件适配”再到“场景反哺”的高速迭代优化闭环,助力深圳在全球AI终端竞争中持续领跑。
  大模型激发新一轮AI手机创新潮
  当前,AI大模型正激发新一轮手机创新潮,包括产品创新和生态系统创新。
  记者近日走访多家手机门店发现,手机AI新功能是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深圳KKMALL荣耀门店店员介绍,不少消费者会特意来店里体验手机的AI新功能。
  据了解,因大模型支持多模态交互和高效推理,在接入后,手机的交互体验与功能边界可得到升级与重塑,尤其是逻辑推理和上下文理解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荣耀YOYO助理的准确率平均提升15%,特定场景甚至达85%,能“一句话预订餐厅”“一句话取消续费”等。在MWC 2025期间,荣耀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计划5年投入超百亿美元助力生态建设。
  华为日前宣布,将推出首款原生鸿蒙正式版手机,其语音助手小艺结合了盘古和DeepSeek双模型,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推理场景,因纯血鸿蒙系统已实现端云协同的AI架构,不管是AI调校还是处理效率都更高效、更智慧,充分展现出系统级的AI创新潜力。
  “智能手机终端接入大模型,整体上体现出我国产业链对技术变革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从‘硬件内卷’向‘软硬协同’的转型趋势。”李恩汉认为,从中长期看,因大模型的接入,手机行业竞争将从“参数比拼”转向“AI场景落地能力”的比拼,而拥有完整系统级生态和用户数据积累的厂商将更具优势。
  深圳正构筑AI终端产业沃土
  手机是智能终端的一种表现形式,手机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深圳手机的竞争优势,除了手机厂商自身具备的技术与系统创新能力之外,也离不开深圳在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和场景创新等方面的综合助力。
  一直以来,深圳都在加速布局和迭代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今年3月,深圳一日“连发四箭”推出4项重磅产业政策,特别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冲击1万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关联产业破千亿元;形成“手机+机器人+可穿戴”产品矩阵。此外,政府还通过“训力券”“模型券”等举措,较为直接地降低企业算力成本,配合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和人才专项支持,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完整政策闭环。
  在产业层面,华为、荣耀等头部手机厂商已构建起从芯片(麒麟)到操作系统(鸿蒙)的全栈技术能力,再配合大湾区电子制造集群和产业链供应链完备等优势,可快速实现AI功能与智能终端的深入融合,推动手机产业化与硬件化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的鸿蒙与荣耀的阿尔法战略形成“自主系统+开放生态”双模式,也在挑战iOS与安卓的垄断格局。
  在场景创新上,深圳正以“AI+制造”“AI+政务”和“AI+城市治理”为试验田,推动手机厂商与城市数字化进程深度耦合。此外,深圳还有深港协同创新机制,在河套合作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联合香港高校攻关多模态感知等关键技术,都在助力深圳AI终端产业的更快发展。
  无论是人形机器人的不断涌现,还是智能手机的不断突破,如今,深圳的AI终端产业正呈现“竹笋破土”式增长。相信全球AI终端的下一站,也将在深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