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工作经验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广东援疆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为目标,把优质服务作为推动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有效措施,突出特色争一流,着眼服务拓新路,大力倡导和推行新型生育文化理念,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创先活动的各项措施和任务
我们坚持按照自治区和地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把优质服务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人口与计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全方位贯彻优质服务理念,制定了《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实施方案》和《哈密市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争创自治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的各项措施和任务,力促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是落实领导责任。我市坚持实行计生工作市领导包乡(镇)、街道办事处,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包村(居)委会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两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单位、到村、到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计划生育责任管理体系。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考核制度,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将计划生育作为全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重点,直接与单位评先、干部政绩考核、晋职晋级挂钩,确保了计生工作领导责任落到实处。
  二是落实经费投入。做到了四个确保:确保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各项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的落实,确保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投入水平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00年起,计生经费投入连续三年超出了全市经济平均增长速度。2003年,我市计划生育人均事业经费投入达7.6元,较2000年的人均4.01元增长3.59元,年均增长29.8%;今年5月,广东援疆工作队援助35万元,市计生委自筹12万元,为部分乡(镇)配备了计划生育宣传服务车、B超机等先进的计生设备。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还先后投入20多万元,为市计生委和各乡(镇)、街道计生办及部分计生服务站配备了计算机,建立了育龄妇女个案信息库,成功搭建了计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市、乡计划生育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建立群众需求信息的采集网络——汇总分析群众的需求信息——群众需求信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全市计生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我市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把“关爱女孩行动”融入到优惠政策之中,把帮扶计生户与“固本强基”、“幸福工程”和“少生快富”工程结合起来,对全市领取“两证”的家庭给予了政策资金上的优惠和扶持,并作为长期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促进农牧民家庭“少生快富”方面,主要是由计生、农口和金融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为领取“两证”的农牧民家庭协调贷款、无偿划拨土地、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减免子女学费等。近年来,仅计生部门就为领取“两证”的农牧民家庭协调贷款200多万元,促使人均增收近90元;教育部门今年上半年减免“两证”家庭子女学杂费近10万元。通过计生部门的协调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切实减轻了“两证”农牧民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加了致富渠道,仅2003年,全市实现少生快富的农牧民家庭就达364户。
  在落实奖励资金方面,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哈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将领取“两证”的农牧民家庭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2003年,市政府对92年以前领取“两证”的165户农牧民家庭,每户按2000元标准一次性兑现了奖励金33万元。从2003年起,市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取“两证”的退休人员加发了5%的奖励工资。2004年年初,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又解决资金60.5万元,用于兑现1993—1995年55户领取“两证”农牧民群众的奖励金和支付农牧民免费服务四项手术费。市政府决定,从明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再拿出2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兑现农牧民计划生育奖励金。
  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结合实际,制定了计划生育奖励性优惠政策。例如,二堡镇为领取“两证”的12户困难农牧民免费划拨土地26.5亩,为30户领取“两证”的农牧民优先划拨宅基地,对67名困难家庭子女减免学杂费8180元,并按照“个人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乡(镇)补贴一点”的原则,由镇政府出资1.34万元,村集体出资6700元,为67户计划生育家庭购买了养老保险,还定期为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又如,花园乡优先为14户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畜牧业贷款7.2万元,每年为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两次。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还对考取高校的“两证”家庭子女,给予200—500元的一次性奖励,使近百名考入大中专的独生子女受到了资助。目前,我市领取“两证”的家庭有26593户,领证率达47.08%,较2001年增加18.63%,其中领取“两证”的农牧民家庭有2341户。全市育龄群众基本享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各项优惠待遇,落实率达90%以上。
  四是落实服务职能。为确保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依托社区网络,将计生优质服务的重心定位在社区,全市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都设立了计生服务咨询站、热线电话,建立了计生宣传教育一条街,并定期开设计划生育科普讲座,邀请有关专家针对不同对象讲授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知识。各社区居委会围绕服务对象婚、孕、育、避孕、保健进行了全程跟踪,普遍开展了“六上门”和“六承诺”服务。“六上门”即中青年新婚和再婚上门祝贺、一孩生育证上门办理、宣传资料上门发放、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上门指导、五期保健上门指导、节育手术上门随访;“六承诺”即组织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或低费开展妇科病普查,为孕产妇提供优生、优育、优教咨询,免费借阅科普读物、发放宣传资料,免费提供避孕药具,主动为不孕症患者寻医问药,积极进行生殖保健跟踪随访。计生部门还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开设的卫生、社保、法律等服务窗口,为育龄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各种困难和需求,特别是着力解决困难计生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为下岗育龄群众提供中介和失业救助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各街道社区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5万多份,上半年接待育龄群众来信来访288人次。2004年上半年,全市为110户父母下岗的独生子女家庭发放了最低社会保险金,组织106名下岗育龄人员进行了再就业培训,为40多名特困计生家庭免费或低费提供经营场地,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使得优质服务进社区的协同效应更加凸现,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根据自治区和地区建设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的要求和标准,我市逐年加大了对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和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先后筹集63万元对原已建站的8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了改扩建和设备更新,按照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要求,对全市技术服务站进行建设和管理。同时,我市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了市、乡计生服务站联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服务功能,使8个单独建站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达到了自治区一级站的标准。目前,全市计划生育“三查一治”,“四项手术”,生殖缺陷干预工程,妇女病普查普治,不孕不育病检查治疗等工作基本做到了不出市。
  五是壮大宣传队伍,拓展服务范围。为做好新时期的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宣传途径,深入开展了“培训中心户长,传播新知识”活动,由计生部门在每个村培养一批有知识、有热情、有威信的“五老”人员和有号召力的普通育龄群众担任中心户长,实行育龄群众计生宣传“中心户长”负责制,每个中心户长联系8—10户育龄群众,负责组织育龄群众集中培训和分片学习,面对面地开展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现有村级中心户长6000名,已形成一支更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宣传队伍,同时,充分发挥乡(镇)计划生育宣传服务车的作用,带人员、带设备、带资料,进村入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开展“三查一治”工作、提供生殖健康服务,成为计划生育的流动服务窗口,拉近了计生服务人员与育龄群众的距离,使广大育龄群众感受到了“零距离”式的服务。我市还积极拓展计生工作新的服务领域,启动了男性生殖保健服务,市、乡两级计生部门先后举办了男性生殖保健培训班30期,参训人员达1500多人次,各乡(镇)普遍开通了生殖保健咨询电话,全市开展男性生殖保健知识宣传、咨询服务面达到了80%。目前,培育中心户长、计划生育流动宣传服务和开展男性生殖保健已成为我市计划生育工作的三大特色,在全市普遍推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是狠抓队伍建设,塑造计生干部新形象。近年来,我市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各乡(镇)和村(居)委会担任计生专干,工资全部由市财政承担,更替了原来文化程度不高,由村提留中发工资的计划生育宣传员。对新一批计生专干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责任承包和服务承诺等制度,同时,在全市村级计生宣传员中坚持开展比创新、比知识、比服务、比管理、比实绩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将比赛结果纳入职称评审体系,极大地激发了计生队伍的工作热情。全市计生系统还聘请了18名计划生育行风监督员,先后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先进、比服务、树形象、创一流”等多项活动,迅速培育成长起来一批韩桂香式的优秀计生干部。近三年来,全市共有2个单位和2名计生干部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先进个人称号。在全市“万人评政府”活动中,计划生育系统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和“群众满意单位”称号。
   二、树婚育新风,走致富之路
  1999年,我市被列入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试点县(市),我们紧紧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地方特色,在活动内容上,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增强宣传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在活动形式上,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多种有效载体;在活动范围上,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以科普知识为主,形成了国情国策进户、法律法规进户、婚育知识进户、生殖保健进户、道德规范进户、扶贫帮困进户的“六进户”宣传机制。
  在城镇,我们把婚育新风进万家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歌咏比赛、绘画书法展、老年秧歌队、舞蹈队、计划生育文艺节目演出等活动,积极向育龄群众宣传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在农村,通过自治区计生委的大力支持,为全市各乡(镇)配备了计生宣传设备,向广大农牧民发放了婚育新风宣传资料,基本达到了每户农牧民家庭都有一套宣传资料。同时,我们紧密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小康示范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和创建模范乡、村结合起来,实施了宣传标语一条街、发家致富一条线、人口学校一堂课、家庭一套宣传品、服务随访一条龙、文艺宣传一台戏的“六个一”工程,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城乡结合部,我们把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与社会治安“三项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计生部门与综治部门联合组织宣传队伍,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区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婚育观念教育和计生知识培训,确保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不走过场、不留死角。
  自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教活动以来,我市共制作宣传标语1591条,展牌130块,放电影、录像等146场次,文艺下乡巡回演出28场,编印发放《计划生育知识读本》2万册、《婚育新风》1万册。目前,全市接受婚育新风宣传教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的育龄群众达80%以上。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丈夫有责任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我市各族群众旧的婚育观念普遍得到了转变,例如,回城乡阿勒屯村村民尼牙孜·司马义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之后,在乡计生办的帮助下,2001年争取到无息贷款2000元,乡政府为其免费划拨5亩土地发展养殖育肥业,2003年育肥量达3300只,年收入达15万元。尼牙孜·司马义自已富起来了,并没有忘记乡亲们,他先后购买了2辆运输车,以只收成本的方式为全村的养殖户提供羊只运输服务,带动了周边的群众共同发展养殖育肥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被群众一致推选为回城乡“少生快富奔小康”典型户。又如,现任二堡镇三村村长的孙美凤,在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后,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带领该村的五名女同志发展毛衣编织业,创下了当时人均收入近1万元的记录,得到了群众的高度信任和支持。2002年,孙美凤当选为该村的村长,在她的精心策划下,招商引资盘活了该村5座濒临倒闭的砖厂,办起了集木材加工、榨油、棉花加工、商店为一体的二、三产业小区,创下了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近30万元的佳绩,每年仅集体经济收入就可为全村人均减负近18元以上,该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3450元,村委会盖起了办公大楼,有30余户农牧民搬进了小康示范区,住上了二层小楼,率先走上了小康生活的大道,该村被地区命名为“集体经济十强村”。在婚育新风典型人物的带动下,二堡镇广大农民迅速转变了婚育观念,积极移风易俗,特别是男到女家落户已成为该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一个新亮点。目前,打破传统观念,男到女家落户的仅二堡镇已有66户。
  通过环境、阵地、舆论、媒体、资料和文艺演出等多种有效形式的宣传,以及各种典型事例的影响和带动,使我市广大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明显改变,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风气在全市形成,涌现出推迟领取生育指标的农牧民夫妇2830对,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1326对,文明户16209户,双女户2115户,农村年收入上万元的典型户4244户,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少生快富典型户881户。全市人口出生率从1975年的36.55‰下降到2003年的11.4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30.92‰下降到7.76‰,符合政策生育率由35.35%提高到99.7%。自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按市属人口总数统计,全市少生人口近21.1万人,大大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教育、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各位领导,我市在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市活动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特别是与争创自治区先进(县)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经验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改进,力争使我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力争早日跨入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和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市行列。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