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多个层面,比如体质、人格、人际交往、生活价值观、社会意志的选择等等,但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是载体,心理健康是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体的创造和发展。玛娜博士曾经指出,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躯体并不意味着没有了一切,而没有健康的心理将意味着失去一切”,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希望,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文明程度不断增强,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的中坚力量。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培养德智体美劳心六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三代领导核心都曾经就如何培养全面、健康、文明的大学生有过经典论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国家,尤其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由于受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于心理问题始终存在着某种偏见,甚至把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看作是“鬼魂附体”,或者看作是患病主体的道德缺陷引起,把心理问题泛道德化。这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影响了心理卫生知识在我国的普及,甚至影响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同时,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因为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个体虽然相对具有较高的躯体劳动强度,但是相比较心理的压力不是很突出。而随着资本经济的深入,工业化社会的劳动强度不断加大,作为独立的个体,面对的各种压力明显增大。这其中因为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更显突出。同样作为在校大学生,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因为求学、择业、生活状态等方面原因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从80年代以来,全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面向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1987年,由一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志自发组织成立了“心理学兴趣小组”,开始在在校大学生中开展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讲座,并对于个别同学提供一些心理卫生方面的辅导。一年后,在原“心理学兴趣小组”的基础上组建了益友心理咨询室,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日常个体心理咨询,地点设在学院图书馆三楼,每位咨询老师每天都纯粹义务性地为广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93年前后,“益友心理咨询室”改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性质上依旧属于民间团体组织。但在发展过程不断得到学院党委和各有关单位的大量支持。2001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的1号文件,就高等学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专业队伍,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队伍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同年4月份,学院实施机构改革时,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挂靠于党委学生工作部。配专职人员一名。中心的主要职能是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此,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总结十多年来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日常个体心理咨询制度。日常个体心理咨询是我院开展比较早的项目,从80年代成立已有咨询室前期,我院个体心理咨询工作就已经开始运作。十多年来,先后进入心理咨询室或咨询中心咨询的学生达1800人次左右。仅98年年底到99年年底,进入咨询中心咨询并留有咨询记录的来访者就达400多人次。咨询内容包括社会交往、恋爱情感、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生活压力、择业困难、强迫抑郁等临床心理症状等。2001年4月底,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后,我们开始就中心建设的制度化和专业化进行了新的尝试。
    首先,我们通过多次探讨并借鉴部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重点院校的成功经验,我们颁布出台了《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员工作守则》,《守则》中提出了以下原则:
    1、保密原则。要求心理咨询员未经过来访者同意不得询问与咨询内容无关的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个人不宜暴露的隐私,不能擅自进行录音、录像等可能对来访者隐私造成播散或损害的行为。
    2、转介原则。心理咨询员如果在日常咨询中出现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的分离状况,咨询员有义务将来访者按来访者意愿转介给其他咨询员,不得强制性提供咨询。
    3、自助和成长原则。心理咨询员的义务是帮助来访者自我心理成长,因此在日常咨询中我们要求心理咨询员要尽力做到不妨碍来访者个人成长能力的发挥。不为来访者提供成长捷径,要求来访者和咨询员一起探讨成长的方式。
    4、专业化原则。心理咨询员必须通过日常学习、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5、非道德原则。在日常个体咨询中,我们要求咨询员对于来访者,不管来访者可能涉及的生活事件与道德伦理存在多么巨大的冲突,作为咨询员都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语),要通过恰当方式与来访者建立共情感,介入对方的内心世界,挖掘来访者心理冲突的根源,并分担对方的情绪体验。咨询员不得报有歧视或偏见的心理和态度去对待来访者,不得强行把自己的道德价值理念“推销”或强加给对方。
    6、道德原则。心理咨询员在日常咨询中必须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不得利用咨询机会向来访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礼物,更不得向来访者索要钱物。在日常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向来访者灌输我们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但不得强迫对方接受。对于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性来访者产生的移情现象,咨询员必须做到妥善处理,既不能采取武断措施伤害来访者情感,也不能利用来访者此时的弱势心理介入对方情感世界中,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咨询关系可能出现无法维持的情况,咨询员在征询来访者以后,要及时转介给其他咨询人员。
    第二,咨询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值班制度。我们建立了教师和学生双项值班制度。咨询中心每天开放时间为19:00----22:00,每位值班咨询员每周值班一次。在咨询员正在咨询过程中有其他来访者时,由值班学生负责接待,联系咨询员或者预约下次来访时间,并及时与下班值班咨询员进行联系。当班咨询员要尽可能就咨询过程以及事件分析等做好记录,填写咨询登记表;当班学生要做好来访者来访情况及处理结果记录。
    第三,在咨询形式上,逐步建立了全方位、多形式的个体咨询模式。在注意开展好日常个体来访咨询外,我们还开通了心理热线7935744,向广大师生提供电话咨询和电话预约。同时在今年5月初,我们创建了燕缘心理在线网站,网站包括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咨询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咨询中心等多个板块,通过网络互动向广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供社区情感支持。再次,我们还开展了信件和电子邮件咨询。广大同学可以通过我们的专用信箱和电子邮箱向我们寻求咨询。
    二、通过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师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多年来,我们通过视野聚焦论坛、101论坛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到人际关系交往、情感问题、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消解、抑郁和强迫意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和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节,使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趋于规范化和经常化。从2001年开始,我们确定每年四月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每年5月25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节。在教育月和教育节期间,我们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专题讲座、报刊宣传、团体辅导活动等等。
    四、开展心理普查活动,从整体上了解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据此不断修正工作思路。从99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面向全体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活动。普查的目的一个是掌握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随着年度变迁大学生群体心理的状态演变过程。同时筛查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个体,并为之提供心理辅导和跟踪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先后建立了6000多份入学新生SCL---90、UPI、16PF数据库,从而为全面掌握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创办《心理健康导报》,鼓励广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事务不断自我成长。2001年5月,经过长时间的筹备,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正式成立。院党委马书记、王副书记对协会的成立给予了大力支持。协会确立了“挖掘潜能    完善自我    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的发展宗旨,成立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心理普及活动。同时协会具体负责编辑中心报刊《心理健康导报》,并将印刷好的报刊负责发送到每个学生宿舍。另外协会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同类社团的相互交流,为增进校际交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程度。多年来咨询中心的几名兼职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杂志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或参与省级、市级课题5项。其中《河北省省会大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的课题成果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推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七、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广大学生系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院选修课,32学时,2学分。从开设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每学期选修人数在240人左右。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独特特点,拓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内容的组织上杜绝教条化倾向。我们注意做到形式多样,方法新颖,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归纳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我校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实力不断壮大,更加趋向专业化,主要是:
    一,我们做到了“一个面向” ,“三个结合”。
     所谓一个面向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指患有心理疾病的个别学生。国内多数心理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成长中出现的社会适应问题,真正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数不到2%,而这2%是属于医学模式解决的范畴,而不是心理咨询学和心里健康教育要解决的对象。因此在定位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始终是全体学生,涉及的问题主要以发展性问题为主,对于治疗性问题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临床信息服务以及配合临床治疗做好心理辅导。
    三个结合是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干部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相结合。在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中,学生工作干部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十分重要。日常工作中,个别学生工作干部往往成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他们往往存在着一种误区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简单划等号,认为心理咨询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为此我们利用学生工作干部培训班机会,专门邀请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为他们做心理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几年来,心理卫生知识每次都被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学生工作干部培训班学习内容。
    课堂理论与情境体验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要注意既做到向广大同学普及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体验来改变认知。
    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日常个体辅导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咨询员只要有一定的个体辅导经验就可以工作。但是个体辅导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辅导面窄,二是辅导效果往往不佳,甚至经常出现反弹。而团体心理辅导却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辅导面比较宽;二是可以比较集中得就某一心理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和心理互助;三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往往在一些具有临床倾向的心理问题上更具有明显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会心成长小组、森田思想团体学习班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是学院各级领导给予我们的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长期以来,学院领导十分关注我们的工作,不但从政策上给予极大支持,而且在物质、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目前中心拥有微机一台,光标阅读机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保证了中心日常的心理测查和数据分析处理业务。同时学院领导还多次批准中心兼职老师去参加国内各种心理咨询培训,为提高咨询员的整体水平,推进咨询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起到了极大作用。
    三是我们有一支具有团结、奉献精神,富有爱心的咨询员队伍。截至2001年5月,十多年来各位咨询老师都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纯粹义务性的心理咨询工作,分文不取,中心曾经两次被评为“院三育人先进单位”。中心绝大多数咨询员都有5—13年左右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经验,保证了日常个体咨询的效果。
    四是我们建立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经过多年摸索,截至目前,我们建立了以咨询员队伍为核心,以学生工作干部为支持,以德育教师为辅助的多向度工作模式。形成了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团体为主,个体为辅的工作思路。这一切保证了我院心里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序、科学化的发展。
    当然,我院心里健康教育工作与全国不少重点大学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同省内部分兄弟院校相比也存在着差别,但我们在今后的时间里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