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  投稿人:马吉林   浏览次数:

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近年来我县召开的一次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工作的盛会,也是在衔接“十五”科技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今天上午,县长尹贵友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重要报告,市科技局、市科协领导专程到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会议期间,参会同志还围尹县长和市科技局、市科协领导的重要讲话及《中共鲁甸县委、鲁甸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上,表彰了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者,授予张腾霄特别贡献奖。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于加快我县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全县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进鲁甸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将产生现实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五”科技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县科技工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科技普及体系,狠抓实用科技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鲁字号”玉米育种、制种取得新突破,生猪人工授精、黄牛“冻改”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名特优新经济林果和经济作物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工作不断加强,烤烟漂浮育苗和腹腔镜结扎等新技术得到推广普及。工业生产技术改造得到加强,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科技宣传以专业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扫盲、科技下乡等为载体,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活动,每年培训人员10万人次,累计7000多人次参与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07件作品获国家、省、市的奖励。2004年,全县有科技人员3979人,其中:副高职以上82人,本科以上学历161人。成立了县科技工作领导组和四个“促进科技进步职能工作领导组”,县科技局与科协合署办公,乡镇和县直部门的科技工作机构逐步建立。农民专业协会、科技开发企业逐步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与发达县区的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科技对全县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且发展不平衡;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落后于生产发展需要,致使林果、中药材、蔬菜、生猪、肉牛等优势种养殖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工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远未形成;科技人才培养不够,专业技术队伍总量不足,产业、行业分布不均,科研水平低、创新能力弱,同时也存在人才资源管理不到位、使用不充分、学非所用等人才浪费现象;科技工作机构不健全,科技管理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不力,自主创新能力弱。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科技大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依靠科技进步,振兴鲁甸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二、立足县情,突出重点,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

我县经济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和资源开发型经济,经济总量小、外向度低、产业链短,加之人口密度大、素质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特殊县情,决定了我县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科教兴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县域经济实力;必须深入贯彻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抓住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突出重点,统筹推进,逐步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要围绕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科教兴农,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农作物、林业、水利等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力度,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把主要粮食、经济作物、林果、畜禽种植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和重大虫害、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作为引进的重点,有选择性地引种粮食、烤烟、林果、蔬菜、中药材等名特优新品种,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5年提纯复壮或更新一次,主要经济林品种12年更新一次。烤烟生产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按照基本烟田规划布局,推广良种,规范栽培,科学烘烤,提高效益。全面推广普及肉牛“冻改”、生猪人工授精、脱瘟鸡养殖技术,创新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引进农特产品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对“鲁字号”玉米育种、制种进行重点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县人均有粮稳定在300公斤以上,肉蛋奶产量达2.2万吨,水利化程度达到26.5%,森林覆盖率达33.3%。

(二)明确创新主体,加快重点产业发展。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业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市、县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引导县内企业逐步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强自主创新,创立品牌、名牌,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营效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引进、应用高新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科技工作机构,推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要围绕全市“三基地一屏障”建设目标,坚持市场运作,大力扶持和引进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快县内优势资源开发,着力培育矿产、电力、生物资源创新产业。狠抓以铅锌、银为重点的矿业,积极引进利用先进安全、生产技术,实现采选冶一条龙,全面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矿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要督促协调红石岩水电开发公司、滇能集团、昊龙公司加快牛栏江梯级电站和黑石河电站建设,缓解电力“瓶颈”制约。扶持理世食品有限公司、东君养生食品有限公司等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落实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快我县重点产业开发。

(三)逐步夯实基础,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一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科技人才的政策,制定完善《鲁甸县拔尖人才培养办法》、《鲁甸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坚持本土培养与开放引进相结合,力争到2010年全县科技人员总数达到4800人,比2004年增加20%,专业和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科研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从2006年开始,在粮食、烤烟、林果、蔬菜、畜牧、医疗、水利、矿产等专业领域开展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力争到2010年培养各类拔尖人才20名以上,使其成为我县重点专业的权威专家和技术带头人。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培育,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示范基地、科技实体,促进支柱产业发展。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快乡土技术人才培养。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并通过成果转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狠抓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重点产业培育,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抓好茨院工业园、桃源肉牛和龙树生猪养殖开发区建设。坚持示范先行,基地带动,大力引进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十一五”期间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2—15个。三是健全基层科技工作机构。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坚持试点先行,逐步建立以乡镇长兼任科委主任的乡级科技工作机构,整合站所科技资源,形成以乡镇政府、乡镇科委、专业技术协会为一体的农村新型科技体系。以强化乡镇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责任,改变农村科技力量小而散的状况,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科技指导和服务。四是加快电子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办好鲁甸县政府网、鲁甸科技网、鲁甸农业信息网等网站,不断丰富网页内容,提高网站的影响力和点击率。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作用正日益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借助科技的力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科技创新政策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致力于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同时,努力加强公共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进步。一是要大力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科学技术普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国家科普法和云南省科普条例,以事业单位、专业学会、农民专业协会、科普阵地等为载体,采取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大行动、科技下乡等形式,推动科技知识进机关、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巩固扫盲成果,加快“普九”步伐,加强实用技术培训,逐步使农业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的比率达90%以上,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的比率达60%以上。认真组织好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以技术交易、技术咨询、人才与信息服务为重点,为公众提供快捷、高效的科技服务。在广大农村,要因地制宜,扶持发展一批能人牵头、群众参与的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交流互动,为农村种养业和加工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三是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针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开展预警和控制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抓紧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提升预防和应对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疫病等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逐步营造宽松、和谐、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四是要强化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水能、矿产、土地等资源,避免资源浪费。积极引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先进实用技术,开展节约型社会建设,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抓好造林营林工作,加强小流域治理,逐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再造鲁甸秀美山川。

(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以小博大的重要公共战略性投资。为切实解决科技发展的投入保障问题,要逐步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的社会化、市场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十一五”期间,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县政府将把“科技三项费”和科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2006年开始县财政列支34万元,其中:30万元作为科技三项费,4万元作为科普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长,到2010年科技三项费和科普经费分别达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0.5%和人均0.3元。三项经费要重点支持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自主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落实有关科技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科技开发企业、学会、协会、科技示范户等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实现科技投入多元化。各科技进步职能工作领导组,要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培育,有效整合项目和资金,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攻关技术的实施。各有关科技部门在产业项目实施中,要切块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引试研究和开发。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到2010年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占产值的3%,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25%以上。

三、注重实效,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我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必须结合实际,立足当前,扎扎实实抓好省、市、县科技大会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这次大会以后,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来,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结合各自实际,切实采取各种方式,重点传达学习省、市、县科技大会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传达学习省、市、县即将下发的关于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决定精神,进一步统一各级干部群众的认识,为做好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奠定广泛的思想基础。县发改、科技等部门要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研究制定好我县“十一五”规划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县直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也要充分体现科技进步的内容,确保“十一五”科技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十一五”期间全县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志们,实现鲁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振兴科技是关键。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科技大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努力形成开拓进取、务实创新、鼓励干事、支持创业的良好机制,推动鲁甸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