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制定“十一五”粮油生产规划,是实现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一、指导思想

策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的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加快构建优势粮油产业带,打造优势粮油产品品牌,努力提高粮油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稳定面积、总产,主攻单产,优化品质,提高效益。经过努力,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优势粮油产业带,优势粮油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市粮油总量的80%以上,优质粮油品种覆盖率90%以上。

小麦55万亩,其中专用小麦40万亩,期末亩产达到350公斤以上;水稻稳定在70万亩左右,期末沿江圩田、通扬河稻区稻米品质要求达到二级以上,面积30万亩,其余稻区要求达到三级以上,亩产达到620公斤,力争650公斤;油菜20万亩,主要集中在高沙土地区,期末要求全面双低化,亩产达到180公斤以上;小杂粮面积40万亩(含玉米15万亩),期末要求亩产值3000元以上。

三、主要粮油作物的产业发展规划

(一)优质稻米

1、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开发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标准化的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对基地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做强做大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和优质稻米名牌。通过五年努力,快速提高我市优质稻米产业整体水平,开拓高档米市场,提高中档优质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发展目标。实现产稻大市向产米强市的跨越。整体推进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进程。

期末全市优质水稻种植面积70万亩,优质化率达100%。其中,无公害面积40万亩,绿化稻米面积10万亩。重点推广2-3个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国标三级的品种40万亩,国标二级的25万亩,国标一级的5万亩。培育并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企业3家,整合并做大做强优质稻米品牌3个。

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实现全市人民口粮消费优质化,优质稻米商品率达40%左右,全市稻米外销量在10万吨以上。全市划分为两个优势区域,即沿江通扬河及圩田稻区,该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壤条件较好,是优质迟熟中粳稻优势产区;另一产区为中西部高沙土稻区,该区域水资源相对缺乏,土质较差,期末要求达到三级稻米以上标准,可选择一些品质较好的中熟中粳种植。

3、配套栽培技术

(1)推广优质品种。推广外观、品质、产量和抗生均较突出的水稻新品种;示范应用苗头性的优质品种(组合);引进、利用高消费市场和出口需要的优质稻及特种稻。

(2)优质安全生产技术。开展适宜播栽期、优质群体调控、优质稻米品质形成的最佳施肥技术、节水及调优灌溉技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规范收获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研究开发稻渔共作等生态种养结合技术;形成无公害优质稻米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有效降低水稻生产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稻米产品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提高食用安全性。

(3)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开展省工、节本、高效的低成本稻作技术,如麦田套播稻、直播稻、塑盘旱育抛秧稻、免耕抛秧稻等新技术研究,并与无公害生产相结合,形成轻简高效稻作技术体系。

(4)投入品的无害化技术。重点开发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的有机无机肥料、生物肥、包膜肥、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等投入品及其应用技术,确保无公害生产的实现。

(5)机械化种植技术。重点开展水稻机插、机播机喷药和机收等种植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农机与农业措施的紧密结合,引进并改造新型种植机械,形成较为完善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体系。

(6)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市乃至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且生产水平较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亩产即突破600公斤,但近年来产量水平一直徘徊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在优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开展水稻超高产(亩产800公斤)技术研究,集成并组装水稻先进栽培技术体系,为水稻生产增添发展后进十分必要。

(二)弱筋小麦

1、发展思路。立足市场需求,以专用品种开发为龙头,以区域化订单生产为突破口。建成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专用小麦开发龙头企业,创建我市优质专用粉品牌,全面提高我市小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发展目标。西部高沙土地区为弱筋小麦生产区,面积40万亩,沿江通扬及圩田地区为中筋小麦生产区,面积15万亩。

3、配套栽培技术

(1)推广优良品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适合我市种植的弱筋小麦主要有宁麦9号和扬麦11号。组装配套出弱筋专用小麦品质调优栽培技术体系,形成栽培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形成我市小麦标准化生产质量优势。

(2)建立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在每个基地镇内,分别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集中连片村组,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收储、订单进入流通和加工,实现园区内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

(三)“双低”油菜

1、发展思路。严格执行双低油菜质量标准,实现全市双低油菜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双低油菜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亩产180公斤。具体目标:(1)培育1-2个优质油脂龙头企业,创造出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双低油制品品牌1-2个。(2)开发饼粕副产品,改善其适口性,每年提供高蛋白饲料1万吨。(3)引进双低油菜新品种1-2个,要求商品种子及菜籽的质量标准高于目前部颁标准,即推广品种的商品种子芥酸含量<0.5%,硫苷含量<20微摩尔/克,油分含量42%以上。商品菜籽芥酸含量<3%,饼粕硫苷<30微摩尔/克。优势区域:主要在中西部高沙土地区及沿江圩田地区。

3、配套栽培技术

(1)引进、推广新品种。为了提高双低油菜生产水平,必须实行一镇一品。要求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1%,硫苷含量<30微摩尔/克,常规种,芥配含量<0.5%,硫苷含量<20微摩尔/克,油分含量>42%,比同类型对照品种显著增产,综合抗性强于对照品种。

(2)推广油菜栽培新技术。组织对新品种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示范,研制新型油菜播种收获机械,推广省工节本种植方式,并建立示范区,进行连片种植,规模化生产,实施双低油菜无公害生产技术,保证双低菜籽的商品品质。

(四)特粮作物

特粮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小作物,谷称“小杂粮”,种类繁多,在我市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特粮作物中,春夏播的主要有玉米、大豆、小杂豆(赤豆、绿豆等)、甘薯、芋头、花生、荞麦等,秋冬播的主要有蚕豆、豌豆、啤酒大麦、元麦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粮作物作为重要的副食品正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1、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加工优势,创建特粮作物名优产品,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我市特粮作物及其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繁荣和农民增收。通过地方特色品种的提纯复壮和国内外优质专用品种的引进筛选;积极开展各类特粮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对现有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的改造,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力创品牌,把我市特粮作物生产及产业化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发展目标。至“十一五”期末,稳定现在的40万亩左右的特粮面积,形成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品牌1-2个,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应时产品应实现周年均衡供应,反季节上市,提高效益。特粮作物优势区域主要在中西部高沙土地区,亩产值达到3000元左右。

3、配套栽培技术

(1)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玉米:农大3138、苏玉糯1、2号、中糯1、2号、紫玉糯、通玉糯。甘薯:徐薯18号、徐薯34、湘农黄皮。大豆:泰兴黑豆、泰豆1号、南农大黄豆、南农大菜豆5号。蚕豆:海门大青白皮、启豆4号、日本大板豆。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赤豆:大江袍。花生:泰花4号、白沙、泰花3号。啤酒大麦:港啤1号、盐引1号、沪麦16。荞麦:平荞2号、小红花。

(2)研究推广应用高效、集约栽培技术。

种苗生产与扩繁技术。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技术、玉米塑盘乳苗移栽技术、甘薯脱毒技术,探索特粮作物种苗专业化生产、商品化供苗的产业化运作体系。

设施栽培技术。为使鲜食产品提早上市和反季节销售,采用设施栽培、分期播种等方法,确保产品周年均衡上市。设施栽培包括地膜或双膜栽培、大棚或温室栽培、盘育乳苗等措施,促进早熟高产。

多元多熟技术。充分发挥特粮作物可进行灵活间套种的特点和优势,示范推广开发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技术,实现特粮作物一年多熟。

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除应用优质品种外,通过生化调控、平衡施肥及病虫草害高效综防技术的应用,实现特粮作物产品优质无公害。重点推广应用生物菌、药,减少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粮油生产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落实政策。落实好中央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2、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一切形式的破坏粮田耕作层的活动,加强全市农田质量建设和管理。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整合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开发;抓好良种工程和新技术推广,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加强对乡镇农技推广组织的指导,稳定队伍,促进改革。

4、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加强我市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及“七大体系”配套规划编制,选择建设重点,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搞好争取投入的项目储备。

5、突出培育市场主体,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取得突破。大力吸引“三资”投资农业。狠抓载体建设,构筑“三资”引进平台,创新招商形式,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二是加强引导,加快发展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