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摘要)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惠山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通过)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发展为抓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推进以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以新市镇建设为核心的城市化、以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为内涵的国际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惠山区打造成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区、科技教育的先进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和谐宜人的居住区,真正建设成为全市最具实力、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强区,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奋斗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预期增长15%,到2010年实现翻一番;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5%;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预期增长15%;到位注册外资累计达到12-15亿美元;财政收入年均预期增长16%。
2、综合发展环境。人口自然增长率(户籍人口)控制在1.2‰左右,常住人口控制在80万人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20%;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分。
3、综合创新能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达到4400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达到2000人;每万人专利申请数预期达到40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
4、综合生活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预期增长10%;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预期降到30%;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以上。
三、发展重点
1、经济发展。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增强特色冶金、光机电一体化、汽车及零部件、高档纺织及印染、现代商贸物流、房地产六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六大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发展层次为导向,着力培育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经济林果、精细蔬菜、优质稻米、特色养殖等优质农产品。积极承接无锡市“退城进园”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整合区域资源,基本形成“工业向园区集中、服务业向城区集中、农业向基地集中”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
2、科教创新。以体制创新带动科技创新,搭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服务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以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为特点的现代教育体系,重点推进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率先争创全省基础教育的先导区、示范区。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构建人才服务平台和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活力激发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逐步凸现人才资源优势。
3、改革开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各项重点改革,努力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和水平,高度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加快20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合资合作步伐,做好10家后备境外上市企业的辅导工作,力争5家企业上市,建办境外企业40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对接,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融入无锡主城区,加快接轨上海,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4、城镇建设。以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确定各区域分布和区域功能定位,形成完善的城镇空间构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现代城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镇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整体形成“二区四园、一核两带”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惠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无锡市的副中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城镇之间通二级、镇村之间通三级、村村之间通四级的现代区域新路网。加快水利和水、电、汽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城镇管理体系,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
5、资源环境。继续加强以水、气为重点的综合环境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源头控制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到2007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以“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以土地和水资源保护利用为重点,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引导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加快生态区建设,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十一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平均每年下降4.4%。
6、社会和谐。大力倡导优生优育,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导入外来人口,进一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完善就业网络体系,拓展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扩大劳动就业,确保每年就业和再就业人数不少于10000人,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0人。加快推进“三有”富民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收入增长机制,不断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提高经营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严格执行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建设“生活、就业 、医疗、教育、住房、法律”六位一体的社会救援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