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民为本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  投稿人:鄢 波   浏览次数:

  去年7月,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来到闽北山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稠岭村,任支部第一书记。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南平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牢记使命,把群众利益、集体利益摆在首位,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立足村情,克服困难,积极工作。通过深入接触农民、了解农村,我深切感受到,驻村工作不仅是组织交给我的一项光荣任务,同时也是组织为我创造的一个到农村基层锻炼、向农民朋友学习的难得机会。作为“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实践者,一年来我总的实践体会是:要坚持以民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筑台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抓好稳定。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我到村的第一天,闻知村两主干的矛盾已经激化,两委工作陷入瘫痪。次日,在走访自然村途中,村委会主任向我提出了辞职。在这种情境下开始驻村工作,我无法回避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农村的稳定问题。几经思索之后,我决定将化解矛盾,加强班子团结,提上优先解决的议程,并做了以下三项主要工作:
  1、协调主干关系。 从“拽牛鼻子”入手,对本人到任后形成的主干新关系进行诠释,将之喻为三轮车的三个轮子:“前轮”为下派支书,把握方向,负责全面工作;“后轮”为村里两主干,共同驱动,分别落实两委的具体工作。通过促膝谈心,明晰分工,我逐步地解开了两主干的思想扣子,缓和了干部之间的信任危机。在两委会上,我更强调珍惜机遇和团结之可贵,希望主干们为村里基础建设、村民增收和社会事业发展多做贡献。并不时让他们随同走村串户,了解实情,宣传政策,防止上访事件发生。团结,是一项没有成本的工作。自己都团结不了,其他工作又从何谈起。目前,村里两主干基本认清这一态势,在他们的带动下,两委关系悄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2、千方百计维护群众的利益。 针对到任前村里发生的两起越级上访事件,一面查清问题,找出根源,积极纠正,落实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议事权与监督权;一面说服、感化和教育群众,把信访纳入正常工作的管理轨道,而不一味埋怨群众,粗暴对待群众。作为下派支书,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是我的职责。由于和村里没有利益纠葛,在维护群众利益的时候,我总是立场坚定,观点鲜明,秉公处理。一些村民因此打消了上访上告的念头,主动把上访材料交到我手中,村里几宗林地纠纷就是因此得以化解的。在此,我感谢村民们所给予的信任。至今,村里没有再发生过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3、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这是实现好群众利益的一个前提。记得刚来那阵子,村里士气低落,拟开工项目屡被拖延;两委干部相互猜忌,以致我每到一村一户了解村情,说话都格外的小心;有时,村里会莫名地传出一些流言,让人好气又好笑。为了扭转干部队伍中的这种不正常关系、不健康心态,我鼓励村干们要敢于说话,讲公心,讲良心,勇于纠错;要求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只争朝夕,不辜负广大村民的期望。不久,村里便相继启动并建成了水泥坪、人饮水等五项工程。
  其次,致力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稳定是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农村经济要发展,社会事业要进步,农民生活要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没有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将缺乏完整的意义。从稠岭的实际情况看,要实现农村的发展,应致力于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并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扶持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贫困村而言,扶贫要扶智,扶智在扶教。反之也可以说,教育是一项最长效的扶贫措施。在稠岭村,原来四大自然村各有一所小学,现在只剩下一所。几年前,该校尚有180多名学生、6名正式教师,如今只剩下学生8名、须请代课教师1名,明后年将不得不撤点并校。造成这种状况,除人口出生率下降外,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现在,有的农户子女因经济困难、就学不便,辍学在家务农,收入很低;外出打工不会技术,不懂管理,收入微薄,难以在外扎根,土地最终成了他们唯一的人生保障。去年到村后,我发起了助学行动,提请本人派出单位——中闽公司以支部结对子的方式,资助6名辍学和濒临辍学的学生;今年,接着成立关心下一代协会,就是想通过助学与帮扶,为特困生们托一把,不让他们眼睁睁地误掉一生。
  2、寻找农民收入增长点。 实现农民增收要因地制宜,兼顾条件,从点滴做起。稠岭村海拔高,山岭陡峭,气候寒冷,曾是“北苹南移”著名试验区,因土壤条件差,试种苹果和葡萄均以失败告终。现在主要种植竹、锥、茶、稻,人均面积小,增产空间有限。去年,村里曾计划种植反季节蔬菜,通过连片承包,使村民得到增收。无奈梯田都是“望天田”,利用面积不大,生产成本高,至今无人问津。没有加工业,养殖业又不成规模,村民唯有对种植做精管细,收入才勉强获得一点增长。要扩大丰产高优竹林,强化锥栗培育管理,进行茶叶品种改良,提高种植收益,还面临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短缺的制约。通过调研,目前村里正试着走“猪—沼—菜”发展之路;试着建立农户与公司直接联系的渠道;试着支持村民合股创办竹木加工作坊,为难以转移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尽管都有一些风险,但没有新机会就没有新发展。在创业竞赛中,村民们能够面对市场,积极尝试,挑战风险,对接需求,经济增收的亮点一定会闪现。
  3、开辟村财创收新渠道。 稠岭村集体负债高,是典型的空壳村。为降低债务,村里早把集体茶场和部份山场林权抵押出去,难有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没有村财收入,村里有会难开,有事难办;干部工资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低;村级组织运转困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为打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解决村财创收任务艰巨而紧迫。对此,我与两委干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村财创收的有效途径,决定将即将到期回收的茶场,承包给有实力的茶叶公司作基地,以建立稳定的村财来源。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拟依托某一项目、品牌,与其它村、企走“共同投资、联合发展”之路,壮大集体经济。如果政府在市场信息、流通等方面服务、引导得好,产品适销对路,风险得以规避,扩大村财创收渠道将大有成功的保证。
  4、解决发展后劲问题。 关于这一点,关键是要明确发展定位,选好后劲项目。稠岭地处鹫峰山脉北段和武夷山脉东翼余脉,旅游资源丰富,经地壳切割形成有许多奇岩怪崖和独特的峡谷景观;村子又处政和县中部,省道贯穿而过,是南平经高山区通往宁德的门户。发展旅游业,无疑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但由于政和县经济相对滞后,开发资金不足,造成稠岭旅游资源多年闲置浪费,无法体现应有的价值。从经济长远发展考虑,稠岭要重新审视自己,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整村利益的最大化。定位为生态休闲旅游村,就是稠岭村重新认识自我的一个结果。现在,在各方不懈的推动下,县里已成功地与浙商签订了投资千万元的稠岭旅游开发合同,实现政和旅游招商引资零的突破。这将为稠岭村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解决医疗保障问题。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指的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对农民来说,健康的意义不单是一个身心快乐的问题,还有一个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稠岭卫生状况差,残疾人多,举县闻名。村里医生少、医术差,医疗状况也大不如前,村民健康得不到保障。有的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加重病情,增加了支出;有的看不起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加剧了家庭负担,甚至连累子女,耽误了学业。凡此种种,村里只能或予困难救济,或予低保照顾,或在环境卫生方面做些整治工作。至于如何能切实解决农村医保问题,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未觅得与政策相对接的治本良方。
  第三,积极改革。改革要稳步推进。
  初到村里,我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似乎“时光倒流”了十多年。这里的落后,让人想起我国的西部。其实,这里就是一个真切的福建“西部”。因为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在拉大,我明了地告诉村干们说:“村里很多方面是需要改革的,人家走了三步,我们能走两步的话,就不要只迈出一步”。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动力不足,发展将举步维艰。
  改革,必然要涉及到利益的调整。鉴于对村里深层次问题还难以把握,在推动有关方面改革之前,我未敢贸然抛出措施,而是先从间接方面开始着手。
  1、从转变观念做起。 一是发扬老区革命传统,摒弃“等、靠、要”思想。稠岭是老区基点村,又是省定扶贫村,部分群众长期享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物质资助,淡忘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旦少得一点救济或捐赠,便计较、想不开。对此,我都坚决、严肃地予以教育,以免滋长不良风气。二是移风易俗,鼓励勤劳致富。稠岭地势险峻,曾有些村民参与过偷盗、哄抢过往车辆上的货物,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今通过开展“平安建设”和法制宣传,车匪路霸匿迹了,稠岭人焕然树立起了新的形象。三是创造条件,革新观念。鼓励年轻人走出大山,并大力支持电视、通信工程建设,解决信息闭塞问题,促进了村民与外界的沟通和对新事物的感知。
  2、注意方法方式。 一是讲究艺术。农村工作的艺术在“巧”不在“硬”。以诚待农,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许多事情并不难做。但这不等于不敢碰“硬”。对于害群之马,能绳之以法的要决不姑息。二是统筹发展。项目建设要兼顾村民小组之间和自然村之间的平衡,掌握好“四个结合”,即基础建设与经济项目结合,农民增收与村财创收结合,经济建设项目与党建、社会事业项目结合,短期项目与长期、造血项目结合。三是求实创新。工作创新要实事求是,立足村情,宁稳勿躁。四是授民以“渔”。在扶贫工作中,关心群众要救急,引导群众要自立,鞭策群众要自强。搞开发式扶贫,要让群众掌握本领,让成功的事业泽被后人。
  3、有序调整组织。 一是适应工作需要,增设相关机构。如,成立民主理财监督小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等,把上级党委、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组织战斗力。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亲自入户调研,教导干部要提高觉悟,加强学习,自觉奉献,奋发有为。三是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大胆起用有文化、有干劲的青年,对离开组织、外出发展的干部,找好“替补”后绿灯放行,进而为年轻干部参与换届选举,为两委干部结构调整,作好铺垫。
  4、加强制度保障。 按照村民组织法和党建工作要求,讲民主、建机制、求公开,修订并严格执行《正确处理两委工作关系规章制度》,为建设一支团结有为、爱民有心、协调有力、办事有信的干部队伍和“五个好”支部,夯实基础。在“三公”机制的作用下,增强项目民主决策和资金运作管理的透明度,确保工程质量,节省项目资金;对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以消除群众的误解,取得群众的信任。
  第四,筑牢平台。工作须耐心、细心和尽心。
  稠岭村两委干部文化程度低,居住分散,联系困难,工作基础十分薄弱。要推动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必须按阶段设定目标,提升基础,建筑平台。实际上,打造这一平台也是在开道铺路,为村两委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过,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个计划,也需要一个过程——摸索、实践、磨合的过程。所以,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耐心、细心和尽心。
  1、耐心,要充分估计困难。 有道是“稠岭有路十八弯”。在其它地方,许多看似平常、简单的事,要在村里做成,却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村民创业意识弱,思想反复性强,所以对发展道理要多说,解释工作要多做,农户家中要多跑,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有关项目的实施;因为较之同乡一些村场,这里下派支书迟,要求起点高,安排时间紧,工作任务重,村干们工作强度大增,难以适应,所以我只能根据各人的实际能力,张驰有度地安排工作,多与干部沟通,排遣其心理压力,保护其积极性。耐心,不是消极的等待。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尽管只是一段崎岖的“盘山路”,但我仍然能够感受得到,“海拔”升高了,“山顶”靠近了。
  2、细心,要认真理顺关系。 林改是村里这一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政和高山区,群众普遍认同“土地证管山”,对林改的精神不理解,许多历史矛盾迸发,引出新的林地纠纷。此时,如不及时处理,错过良机,将使村里矛盾进一步淤积,引发上访上告活动。然而,这些有着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的矛盾与纠纷,又牵涉到散居各处的众多当事人,包括一些老干部,真似一团乱麻。村里长期不能解决这些关系交织的老问题,村民们就找下派支书,显然是要我为其作主、给个说法。于是我认真地分析情况,细致查阅有关材料,并多方走访知情人,了解来龙去脉,终于找出了症结,理清了脉络。经与乡里配合,成功地调处了面积总和逾千亩的山场纠纷,保证了林改任务的如期完成。理顺关系是一项“人心工程”。矛盾纠纷化解了,历史关系理顺了,群众的心也就安了。群众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林权证管山”的意义,对村里工作走上正轨也是一个促进。
  3、尽心,凡事要尽力去做。 服务“三农”,既光荣也难得。因为下派时间有限,对于村民的困难和需要,只要能够解决的,我都热心相助,设法解决。因为个人力量有限,对于资金和项目,只要能够拿来的,我都依托单位,尽力争取。真心与农民交朋友,就会得到群众的帮助。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是先求教于村民,让他们为我出点子。我相信村民,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好办法;我同情村民,因为有时环境阻挡了他们的视线,束缚了他们的才智,没能让他们的聪明得以充分发挥。农民辛苦,有的家庭经济还相当困难。党和政府为此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和措施,并下派干部驻村切实对农民进行帮助。我想,把这些政策措施落实好,把党的执政基础打好,把村里的贫困人口降下来,把村里的经济促上去,作为下派支书——我责无旁贷。
  以上,工作粗浅,体会亦乃一管之见。身在农村,心思农业,情系农民,“三农”工作是我驻村工作的重心。对于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事,我自当竭力而为。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远景进行谋划,这一点也十分重要。我的愿望是:通过科学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互动联动,加快整村发展,让稠岭村从此走上良性循环的康庄大道,永不发愁。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