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与清真寺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阿拉伯语称清真寺为“MmJid”(麦斯吉德),意为礼拜的地方。唐宋时代,有称礼堂者,有称礼拜堂者。明清两代对于清真寺中国称谓多样化,例如,广州怀圣寺,又称光塔寺,狮子寺;泉州清净寺,又称圣友寺,艾苏哈卜寺,麒麟寺;杭州真教寺,又称正教寺,凤凰寺;扬州礼拜寺;南京有净觉寺;北京有普寿寺 (三里河)、法明寺。外人则称之为回回堂、回教堂、回回寺的。当时,这些寺的通称,则是Masjid的直接译意为“礼拜寺”。有不少寺兴建后便直呼为礼拜寺,并没有别的名称。如河北定州礼拜寺、北京牛街礼拜寺、南京三山街礼拜寺等都是以“礼拜寺”之前冠以地名而成。  
  
  十五世纪中叶,“清真”一词开始广泛为伊斯兰教所采用。

  北京东四清真寺建于明正统年间,据碑记载,如景泰立碑:“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寺成,蒙恩赐额曰清真寺。”这种皇帝赐额,对穆斯林影响很大,纷纷将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挂钩。明万历年间,敕赐法明寺的圣赞碑中,有“清真法明百字圣号”、“清真法明大道”等语。天启年间重修北京三里河清真寺碑纪中有“寺以清真名,志洁也;清真以礼拜名,志敬也。……国人撒哈八撒阿的斡葛思始传其教入中华,于是中华有礼拜清真寺。”到明代以后,叫“清真寺”的渐多,叫其他名称的渐少,清真寺便成为中国各地伊斯兰教寺院的专有名称了。  

  伊斯兰教逐渐使用“清真”一词后,赋予这一词汇以新的含义。明清之际的中国回族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是指真主独一至尊,永恒常存,无所比拟。近代新疆回族教长马良俊大阿訇解释得更加简明,清则净也,真形不杂也,净而不杂,就是清真。 

   严格说起来,中国“清真寺”这—名称与阿拉伯语Masjid之间不尽相同,是有区别的,Masjid是指礼拜的场所,而清真寺的字面含义要更深—些,更含蓄些,所指范围也更广泛些。事实上,回族人所称的“清真寺”已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了。 

   教坊就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包括附近教徒,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宗教组织单位。每个教坊清真寺内设有开学阿訇—人,主持本坊的宗教事务,并为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每个教坊设有“学弟”、“乡老”的管理组织,管理本教坊和清真寺的宗教收入、开支,管理清真寺的财产,操持清真寺的修缮事宜,筹办宗教节日活动,决定阿訇的选聘等事项。这种管理组织设“学董”—至数人总负责,下设乡老数人负责办理事务性工作。有的教坊于“学董”下设“四角乡老”,就是清真寺的东、西、南、北四方各设乡老一人,分别管理各方位区域的事务。  

  在格底木清真寺中,设有开学阿訇、治坊阿訇、二阿訇、掌学阿訇等。开学阿訇是教坊内最高的宗教首领。他在礼拜时,担任“伊玛目”即礼拜时站在教徒最前列的领拜人,率领教徒礼拜,平时还专司开学讲经说教,传布教义;执掌教规教法,主持宗教仪式,并为群众料理宗教事务,诵经作善事等。治坊阿訇则主持各种次要的宗教仪式。掌学阿訇是开学阿訇的教学助理,协助开学阿訇为清真寺经文大学讲经授课。二阿訇则任清真寺经文小学的教师,教儿童念经,学习伊斯兰教的初级知识。  

  开学阿訇实行选聘制,由教坊的穆斯林协商推选本坊的阿訇,或选聘外地的阿訇担任。治坊阿訇、二阿訇、掌学阿訇则由开学阿訇委派或由教众选聘,都没有—定的任期。此外,清真寺中还有—二名寺师傅,负责看管和打扫寺院、管理水房、烧热水及其他杂事。  

  清真寺以“三堂合一”的宗教场所著称。即礼堂、经堂、澡堂全集中于清真寺内。礼拜堂即做礼拜的大殿,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物。澡堂也称水房子,是净身沐浴的地方,内中有给教众作“大净”的沐浴间,有专为“净下”(洗下身)而设置的一些小隔间。水房子中间用石头或砖头水泥砌一个很大的长方形污水池,上面搭盖一个放置帽子、毛巾、汤瓶的大木架,两边设置两条长坐凳,上寺礼拜的穆斯林,就坐在长凳上洗手、抹肘、洗脸、抹头、洗脚,做“小净”。大净间、小净间的污水,连同长方形污水池内的污水,一并引出寺院。经堂是讲经传授宗教知识的地方。这是设在清真寺内的经文学校,有经文大学和经文小学。  

  回族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最早是由明万历年间,陕西咸阳人胡登洲(1522—1597年)提倡并实行起来的。胡登洲赴麦加朝觐回来,立志兴学,在清真寺招收徒弟,讲习伊斯兰教经典,培养宗教人才。学经教徒的生活费用,由教坊的穆斯林大众供给。学经的学徒即学员,又称“满拉”或“海里凡”。至清末民初,开始提倡阿文汉文同学。达浦生、马松亭大阿訇等组织师范学校如北京成达师范、西北中学、西北小学一直演变成今天的北京回民学校。  

  中国穆斯林在泛称中外一切清真寺时,多用阿拉伯语的 Masjid称中国清真寺时,一般多沿用阿拉伯语的Jama’ at(哲玛尔提)—词。哲玛尔提Jama’at,阿拉伯语意为社团、团体,汉语可译为“坊”。清真寺不仅是中国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回族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遍布全国的回族,是先有回族人民群众到达,而后建有清真寺,表现出来的都是回族围寺聚居,形成全国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事实上,每一座清真寺都将周围的回民自然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地区性的、独立的宗教和社区单位,这就是所谓的教坊。可以这样说:有一座清真寺,就有一个教坊。

  由此可见,清真寺的社会职能是多方面的:  

  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的场所;  

  清真寺是阿訇讲卧尔兹(宣讲教义)和宗教知识的讲坛; 

  清真寺是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的经堂; 

  清真寺是穆斯林儿童及幼儿失学者受启蒙教育的学校; 

  清真寺是为穆斯林主办婚丧嫁娶及屠宰食用禽畜的服务场所;  

  清真寺是纪念亡人先圣先贤的纪念堂;  

  清真寺是伊玛目、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处理教坊内各项事务的办公处; 

  清真寺是回民使枪弄刀锻炼身体的武术场;  

  清真寺是回民欢度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的礼堂和筵宴场所;  
    
  清真寺在历史上曾是动员、组织穆斯林反对封建王朝的指挥部;  

  清真寺是经商的穆斯林聚会的会馆,也是接待外地穆斯林的旅店。  

  中国清真寺既是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穆斯林进行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社会职能的多样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