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惊蛰节气,很多地方气候已经回暖,但是早晚和中午的温差还是很大。春寒料峭之时如果贸然减衣,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很可能发生感冒等一系列身体问题。面对初春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厉秀云提醒大家,春捂并不是说穿的越多越好,捂是有讲究的。
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厉秀云说,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脚、时时顾护人体的阳气。脚部位于肢体最末端,是身体上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所谓的“寒从脚上起”就是这样道理。脚部受凉后不但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让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袭外,还容易引起腹泻,并影响到脑部的供血量。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经常出现偏头痛、小腹疼痛却总也找不出原因,其实就有可能是因为脚部寒冷影响到全身经络运行所造成的阳虚。天气开始转暖后,很多人习惯于先脱去厚重的绒裤、毛裤、秋裤,一下子脱成了单裤。厉秀云说,这是不符合初春养生原则的。裤子最好是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的秋裤减成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道理和捂脚是一样的,目的是防止寒邪侵入人体。春捂是不需要捂头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所以如果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到阳气生发。只是摘帽子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如果您现在还戴着厚厚的帽子,先换个薄一点的,别一下子摘掉,要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厉秀云说,初春除了要注意腿部和脚部的保暖外,身体还有其他一些部位也需要注意适当保暖。
手腕 在手腕腕横纹附近有神门穴,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这是心经的原穴,心主血脉,气血运行畅通,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手腕不能让它受凉,一定要注意保暖。
腰部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人就会怕冷、尿频、腰膝酸软、精神不振、容易困倦疲乏,所以不要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里露着腰,以免着凉。
肚脐 肚脐上有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厉秀云告诉大家,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气温超过15℃时,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该脱掉厚厚的衣服了,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会适应不了,对健康同样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