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作者的思维方式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文章,从本质上说,都是作者思维的物质化结果。思维是没有形体的,非物质化的。但是,一旦用白纸黑字的形式确定并固化,思维也就有了物质形态。在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写”,而是“思”。不同的文体,其思维的方式方法并不相同。例如,文学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思维的形态呈现高度的创造性特征。学术性文章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思维的形态则有明显的科学性特征。那么,文秘写作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一、对象化思维

对象化思维与主体化思维,是一对特征相反的思维方式。所谓主体化思维,是围绕作者的主观因素而展开的思维,也就是以辨识、整理、传达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情绪、心境等为目的的思维。而对象化思维,是围绕作者想要处理的那一事件,或想要解决的那一问题而展开的思维。我们把思维指向的事件或问题称为思维的“对象”,那么,这种思维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以弄清对象的形态、性质、特征、规律为目的的思维。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处理或者解决这一事件或问题。这样的思维当然也不能完全脱离开作者的立场、思想、愿望等主观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不占据核心地位。

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辨析一下这种思维方式与主体化思维的不同。

首先,这种思维展开的推动力来自其对象,而不是来自作者的内心。一件事发生了,一个问题出现了,必须要处理、要解决,这就是对象化思维的基本动力。而在文学创作中,作者主要是有感情要抒发,思维的驱动力来自内部。

其次,对象化思维的基本功能是辨识客观事物,以事物的形状、程度、性质、特征、关系、功用等为思维的终端。而主体化思维的基本功能是传达情感,以主观情感获得有意味的形式为思维的终端。

其三,对象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认识事物、处理事件、解决问题,是实用性目的。主体化思维的最终目的是抒发感情、创造美的形式,以审美为目的。

二、模式化思维

与模式化思维对应的是创造性思维。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创造性有强有弱。文秘写作就是一种创造性较弱的写作行为,跟文学创作大不相同。

文学创作主要以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的创造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大而言之,从构思到表达,都要求有创造性。具体说,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构筑,社会环境设置,结构形态的安排,写作手法的运用,表达方式的选择,语言风格的设计,都必须有独到之处。而且,在以上各个环节上,作者既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有一个著名的小说家,因作品的思路总跟一些世界名著暗合,受到文学批评家的激烈抨击,认为他是抄袭。有一个著名的散文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出来的作品饱含诗意,但诸多作品的结构形态都很近似,不断地重复自己,也受到理论家们的批评。文学创作拒绝模式化。

文秘写作与此判然有别。文秘写作也要求有独到见解,但并不刻意求新求异。在结构、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要求标新立异,而更多地要求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展开。

在结构上,文秘写作有一个结构的“基本型”,由三大块组成全篇:开头、主体、结尾。三大部分的写法也有套路:开头一般都是写行文的根据、目的、意义。主体部分用来叙述基本事实,阐明性质意义,或者提出措施、要求,排列法规条文。结尾部分则是执行要求或申报请求。多数情况下,公文都按这样的模式安排结构,清晰合理,为实际工作提供了不少方便。如果不遵规矩,标新立异,反而会为理解、落实造成许多麻烦。

文秘写作的表达方式,主要采用五种基本表达方式中的三种。五种基本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描写文字铺张,务虚不务实,文秘写作一般不用。抒情是主体化思维的物化方式,主观性强,文秘写作也极少采用。文秘写作只用叙述、议论、说明三种表达方式。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也多是常规用法,如叙述,用顺叙、概叙较多,倒叙、插叙则少;议论,以判断为多,严谨的学理化推理则少。总之,公文的表达,模式化方式多,创造性手法少。

文秘写作的语言也是模式化语言。有一些词语,在公文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如“来函收悉”“希即遵照”“拟请”“敬请批复”“特此函复”等,这都是约定俗成的套语,言简意明,如果换用其它语言,效果反而不好。非套语性的公文语言,也要求平实化、常规化,反对藻饰。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倡的对实用语言“施加暴力”,用“陌生化”“反常化”的方法使语言获得文学性的方法,在用语上体现出极强的创造性,但那只适用于文学,而绝不适用于文秘写作。

公文的文种、格式,也都有很强的模式性。

既然在构成要素的诸多方面都是模式化的,那么,负责组织和实施这些要素的思维本身,也自然而然地要在模式化轨道上运行。对此,有人这样予以论述:

 

应用写作虽然也是一种精神生产,但思维的启动接受明确的指令,有意无意地受某种文体规范的制约,往往按照某种文体的模式去“构想”,先按照某种模式去想清楚,然后,再按照某种模式去遣词造句。

 

这段话确实概括出了文秘写作思维的模式化特征。

三、替代思维

替代思维是一种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替他人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采用这种思维方式,跟前面阐述过的“代言作者”的身份密切相关。可以说,既然文秘作者是代言人,在写作中他就必然要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别无选择。

替代思维具有下列特征:

首先,它是一种被动的思维,启动于法人作者的指令或授权,终止于法人作者意志的准确传达。思维的目的、思维的方向、思维的内容,都不是代言作者的主动选择。

其次,替代思维是一种限制中的思维,思维的运行,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在内容上,代言作者的思维必须无条件地循着法定作者的规定行进。

其三,替代思维还是一种组织性思维,而不是认知性思维。代言作者的思维成果,只能在结构的组织上、表达方式的选择上、遣词造句上有一定的体现。

四、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

与逻辑思维相对应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借助于表象、想象、意象来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主要用形象思维,而文秘写作主要用逻辑思维。

文秘写作首先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抽出本质属性并加以概括,概念就形成了。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人们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语词是概念的形式,但相同的语词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主题”这个词,在音乐中是指主旋律,在文章写作中有时指主标题,有时指全文的中心思想。文秘写作务必要对概念进行仔细的辨析,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

文秘写作还要注意判断的准确性。判断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在公文中要认定一个事物或事实,必须要对它进行判断。任何一个判断,都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如果判断所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它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在公文中,判断是否准确不仅影响到公文本身的质量,而且有可能影响到事务能否得到妥善的处理,问题能否得到真正的解决。判断的语言形式是句子,公文的有些句子就是用来完成判断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判断。判断是否正确,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实践。

文秘写作还要大量运用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推出未知判断(就是结论)的思维形式。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必须遵守两个条件:一是前提真实,二是形式正确。一些常用的推理方式,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在文秘写作中被大量运用。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