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岁月夕阳红

来源:  投稿人:张一峰   浏览次数:

   在辽宁锦州,有一个老工人,退休后走向社会为各单位演讲,非常受欢迎。截至2003年3月,他已作了1038场义务演讲,听众达到40余万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声音传遍长城内外,所到之处,掌声四起。他就是锦州石化公司退休工人、共产党员,现已70岁高龄的冯守民。

    一名退休工人是如何登上三尺讲台,激情燃烧,继而成为演讲家的呢?

    1986年8月,锦州石化公司举办演讲比赛,冯师傅所在的橡胶车间派出一名女工参加,结果临场忘词儿,讲砸了。工会主席找到冯守民,让他参加,跳过预赛,直接进入决赛。冯师傅“临危受命”,他以《我爱夜班》为题,情绪激昂地讲了两分钟,没想到一炮打响,拔取头筹。打那,冯师傅成了公司演讲团的骨干,并代表锦州市在辽宁省举办的6次演讲比赛中,6次获奖。他还应邀参加了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主办的全国第三届演讲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演讲学会筹备大会,并获得了中华演讲筹备会理事的殊荣。

    冯师傅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仅有的两分钟《我爱夜班》的演讲,成为他登上讲台的良好开端,引领他走上演讲之路。

    1994年3月,年满60岁的冯师傅退休了。此时,已获得工人技师职称、拥有10项技术革新成果的他,一退休就有两家企业打招呼准备聘请他,可他谢绝了。冯师傅觉得应该做些更有益的工作,这样才能使晚年生活更充实。也就在那一年,冯师傅看到《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间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心里一亮,演讲不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吗?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航船的又一个起点。

    于是他精心写出了近两万字的题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演讲稿,并自费印刷了讲稿的提纲,给自己制订了“不吃宴请、不要演讲费、不用汽车接送”的“三不”原则。他开始正式向社会推销自己,向人们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几十封信发出去了,可他没有收到任何反馈信息。他决定走出家门,向社会面对面地推销自己。他骑上自行车主动送教上门,自我推荐中,碰壁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曾几次被认为是神经病或被当成骗子骂走。尽管推销演讲的历程很艰难,但冯师傅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1994年10月5日13时,冯师傅在锦州钢厂迎来了他退休的第一场演讲。为此,他特别珍惜,精心设计方案。他把演讲稿分成若干段,设计语调、速度、表情、手势,连可能出现的掌声、笑声、落泪都考虑进去。然后进行模拟演讲,请老伴儿、儿子听听,征求意见。最后达到不看稿,一讲到底,一气呵成。在锦州钢厂整整150分钟的演讲过程中,掌声笑声充满了会场,从听众闪亮的目光中,冯师傅知道,他成功了。

    冯师傅的演讲集服务性、艺术性、哲理性于一体,适当运用相声、小品抖包袱的手法,增添幽默风趣性,吸引了众多的听众。

    这次成功的演讲为冯师傅打开了局面。退休后的10年里,他的足迹遍及20个省市,听众达到40余万人。陆海空三军部队的官兵、政府公务员、院校师生、社区群众、下岗职工、政法干警、劳教人员都是他热情的听众,他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一股“冯守民热”,他像一缕春风,吹拂着人们的心田,他像一场春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1996年,冯师傅的演讲步入了高峰期。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连续播出了三集的专题片《冯师傅》,引起了全国不小的反响,他一下成了名人。2000年1月,凝结着冯师傅心血和汗水的演讲词荟萃《岁月如歌》一书出版。

    同年,锦州市总工会授予他“工人演讲家”的光荣称号,同时他还当选锦州市十大新闻人物、劳动模范、学雷锋标兵,并获得中石化总公司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就在记者快要结束对冯师傅的采访时,他又接到了演讲的邀请。身体硬朗的冯师傅告诉记者,他已把演讲融为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不息演讲不止。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