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贾梦妍)4月17日上午,市民赵敏匆匆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八楼主题公交车站旁的智能机器人公厕。她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电子显示屏,迅速锁定了空余厕位。当感应水龙头流出温水时,她不禁感叹:“这个设计太贴心了!”
与此同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旁的一座智慧公厕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正实时工作着。自动换气设备将氨气浓度严格控制在0.1ppm以下,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这些场景正是乌鲁木齐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环节,智慧公厕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卫生品质,更让市民的如厕体验发生了质的飞跃。
科技赋能公厕变得“会思考”
4月17日,走进自治区人民医院旁的智慧公厕,天花板上密集分布的传感器格外引人注目。“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温湿度、氨气、硫化氢等6项指标。”新疆阔霖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渊介绍,“一旦某项指标超标,新风系统会在10秒内自动启动。”
除了空气质量管控,这套系统还能根据人流量智能调节照明强度。据统计,这种智能化管理每年可节约20%的能耗,实现了环保与舒适的完美平衡。
在人民公园旁的智慧公厕,记者看到了更直观的智能应用。每个厕位门楣都装有红绿指示灯,入口处的大屏幕实时显示使用状态。数据显示,这套系统的应用使市民如厕等待时间平均缩短了40%。
“以前带孩子上厕所总要挨个敲门确认,现在看屏幕就能直接找到空位。”带着孩子来公园游玩的市民王凤丽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
精细管理数据驱动服务升级
智慧公厕的管理不仅体现在表面,更藏在“看不见”的细节里。通过安装流量计数器和智能水电表,管理人员能够精准掌握每座公厕的使用情况。
“我们发现某座公厕单日客流量高达2000人次后,立即调整了保洁频次和物资投放量。”刘清渊告诉记者,这种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让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35%。
在红桥公交车站旁的智慧公厕,管理员刘明明正在认真拖地。他说:“下雨天我会多拖几遍地,特别是要照顾老年人的安全。”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正是智慧公厕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人文关怀彰显城市温度
智慧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市民需求的深度关照。在西大桥CCMALL时代广场附近的公厕,“第三卫生间”里配备了儿童坐便器、婴儿护理台、无障碍扶手等设施,为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
“这些设施的使用率每天都在增加。”公厕管理员徐丽说,“特别是单独带孩子的父母和残障人士,都对这样的设计表示赞赏。”
据了解,在2025年乌鲁木齐市春季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全市662座环卫公厕、78座公园公厕、257座旅游公厕都增加了清扫频次,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
夜幕降临,八楼主题公交车站旁的智能机器人公厕亮起柔和的灯光,空气净化系统轻声运转,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文明标语,清扫机器人在自动清洁厕位……
这些曾经被贴上“脏乱差”标签的城市角落,如今正通过数字化与人性化设计,悄然变身为展现城市治理智慧的“微缩样板”,成为观察城市文明进程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