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技术交易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

来源:大河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尹江勇 本报通讯员 李婉 王华雨
  4月2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今年以来(截至3月31日),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665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90.6亿元,同比增长161.7%,超额完成2025年第一季度技术合同交易“开门红”的目标任务。
  “实现‘开门红’,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硬核动力。”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季度技术合同交易呈现量质齐升、活力涌现、内外联动的鲜明特征。
  ——技术交易质效显著提升。第一季度成交的各类技术合同中,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类交易额分别跃升222.6%和171.4%;涉及知识产权的交易合同达207亿元,同比增长146.2%,技术交易的知识产权权属更加明晰,标志着全省技术交易成果质量和落地转化实效较同期实现新跨越。
  ——创新主体活力竞相释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第一季度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675.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97.8%,同比增幅181%,展现出较强的市场内驱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源头作用彰显,其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433.4%,技术开发合同增幅84.1%,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高新技术创新动能强劲。高新技术领域技术交易规模突破328.6亿元,占全省总额的47.6%,其中,先进制造领域技术交易稳居首位,占比22.1%,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领域技术交易同比分别增长865.8%、147.7%、82.8%,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技术交易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区域技术交易联动密切。第一季度我省向沿黄其他省份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66.6亿元,同比增长178.9%,其中,山东省占比48.9%;吸纳省外技术合同成交额81.6亿元,陕西、北京、浙江成为省外技术输入核心来源地,我省与沿黄流域、京津冀、长三角技术交易活跃度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向纵深拓展。
  “下一步,全省技术市场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四高四争先’,加快构建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促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质生产力。”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锦辉表示。
  为了完善技术转移网络,我省将按照“1+4+N”体系布局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及分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加大技术转移奖补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建设综合性、专业性技术转移机构,实现省属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全覆盖。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沿黄流域技术转移协同创新。
  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将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并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把成果转化绩效作为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院所由重论文向重应用转变。同时,探索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试点,鼓励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将专利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为了建强成果转化平台,我省将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布局省级示范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模式。统筹布局省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完善科技成果数据库,重点在各县(区)布局成果转化平台,打通成果转化“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
  此外,我省还将开展全方位、多维度、跨区域的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提高技术转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管理,畅通技术转移专业职称晋升渠道,打造“知政策、精技术、明法律、通市场、擅转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梯队。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