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刚领)昨日,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该局近日印发《郑州市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方案》《郑州市制造业中试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按照《方案》,到2025年底,我市将认定10家示范效应强、服务质量优的中试平台。
中试平台是从研到产的“中间站”
《方案》旨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郑州市重点产业,通过建设一批中试平台,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为建设国家制造业高地、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中试平台是指主要以企业为技术、经费和场地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供必要支持,为科技成果进行中试熟化及二次开发试验,建立完善技术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行业准入资质,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适用、成套技术而开展中间试验的开放共享平台。中试平台定位于创新链中下游,致力于打通“应用研究—小试开发—中试应用—市场推广”全流程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是从研到产的“中间站”和紧密连接创新链上下游的重要桥梁。
从布局领域来看,郑州将聚焦新材料、智能终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铝加工制品、现代食品、生物医药、服装家居、智能传感器等领域,通过认定一批中试平台,打通重点产业链中试环节,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建设任务包括:提升中试熟化能力。针对我市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以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中试研究与开发,为有中试需求的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中试设备、中试场地等中试设施,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系列新产品、新装备。培育产业人才队伍。利用中试实现产业人才培养,培育从事中试验证总体方案设计、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生产运营的专业人才队伍。创新管理运营模式。充分运用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试项目对接机制。支持中试平台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面向社会公布中试服务清单,打造供需结合、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
今年认定10家中试平台
建设目标:到2025年底,认定10家示范效应强、服务质量优的中试平台。到2027年,力争建成10个省级新材料等行业领域中试平台,1~2个国家级中试平台。到 2030年,形成政策健全、功能齐全、开放共享、人才队伍完善的中试服务体系,在全市实现科技成果有承接、中试需求有供给的中试服务全覆盖。
提供政策支持推动中试产业发展
支持中试平台认定。对经工信部、省工信厅认定的国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分别给予依托企业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支持企业设备补贴。对中试平台依托企业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项目,按条件给予不超过项目技术设备投资额10%的奖励;对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其他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分别按条件给予不超过项目技术设备投资额15%、10%的奖励;对智能制造新建或改造项目,按照不超过技术设备和软件投资额的20%给予奖励,最高奖励均不超过1000万元。
推广应用“三首”产品。对经国家或省认定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分别按国家或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金额给予不超过1∶1的配套支持,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经国家认定符合要求的首批次新材料,按不超过新材料保险投保年度保费的20%给予投保企业一次性奖励;对经认定的河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单个首版次软件产品给予不超过10万元奖励。
支持专利产品产业化。鼓励企业依托行业中试平台加快产品性能测试、小批量试生产,加快推进专利产品产业化。对企业专利产品2年内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按照不超过销售收入的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支持企业贷款融资。对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相关条件给予不超过600万元的市级贴息补助;对工业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设备方式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按不超过设备融资租赁合同金额的8%给予补贴。支持基金等投资机构加大中试平台投资及中试项目孵化,推动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对中试平台依托企业参加市级工信部门组织的国内展销会、博览会的场地租赁费、布展费每年超过20万元的,给予最高70%补贴,同一企业每年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