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汉族抱轿的婚礼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西汉年间就有汉族人在楼兰屯田,西汉王朝为了保证屯垦戍边队伍的稳定,据史载是买当地的女奴给官兵们做妻子。到东汉时,刘秀皇帝在新疆土著人中取消奴隶制,再无法买到女奴给官兵解决婚姻大事,东汉政府曾调集甘肃民女千人,给每个官兵配发一个妻子,唐朝采取年青官兵换防制来解决官兵的婚姻大事,清朝系早婚制,到新疆的官兵结婚的才能来,过不了一年半载就把他们家属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九·二五和平起义官兵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军官兵共计万余人的婚姻问题摆在了各级当政者的面前,1951年和1952年在山东和湖南招收两批姑娘四千余人,来到巴音郭楞参军,解决部分指挥官的婚姻问题。1954年又在山东招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遗留下来五千多寡妇来巴音郭楞军垦部队,使官兵婚姻大事基本得以缓解,稳定了巴音郭楞的局势,为巴音郭楞人文环境添了一道最亮丽的色彩。

  巴音郭楞的汉族人来自内地五湖四海,婚俗大同小异,又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些风情,可以说是一种博大精深融合性的婚俗,但又有两千年来独特的汉族传统,可以说是一种特有的活泼明快,文明而大胆婚俗,这是不同于内地的。

  如在民国年间焉耆汉族流传的一种抱轿婚俗,结婚前3日,姑娘禁止吃烟火之食,以免坐花轿路上轿夫捣蛋颠轿,搞得新娘肚泻肠排而丢人,只是吃些杏干、葡萄干等干果充饥,新娘上轿前由伴娘纹脸开眉,即纹去脸上汗毛和多余的眉毛,意即人已进入成年,成了当家立事的媳妇了。临上轿前,新娘哭嫁,先谢爹妈,后谢亲戚邻居百舍,这时新郎迎亲的队伍来到,新郎一步路也不让新娘走,而是一手抱腿一手抱背,把新娘安放在轿内。如果新郎是小女婿或力气小,要由新郎的嫂姐抱入轿内。轿夫在路上颠轿,新郎数着颠够30下,要喊停轿,掀开轿帘看新娘颠得怎么样,要给以安慰,接着轿夫又在焉耆大街摇轿,摇得如同船儿一般,摇到30下,新郎又喊停轿,再关心新娘,看看新娘摇得吐了没有,如无不适,轿夫又甩轿,甩得秋千一般,引得路人阵阵喝彩,新娘在轿内要等甩到30下,把新郎刚刚拿进来的一个饭碗飞速踢出轿外,轿夫甩轿才算停了,意即再整治新娘,要打烂你轿夫的饭碗,到了新郎家门口,新郎或嫂姐又抱新娘到典礼堂屋,证婚人要问,你愿意娶新娘吗,新郎答愿意,又问新娘,你愿意嫁给新郎吗,新娘答愿意,才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互相对拜,然后新郎父母给媳妇送金银首饰,又由新郎父母讲一番热闹的话,他要学狗叫,要给他黑泥巴弄脏脸面,脖子上挂老茄子、老萝卜等,客人们是白天闹喜公公、喜婆婆,晚上闹新郎新娘洞房,一般闹至半夜为止,下半夜听喜,以给人们以后留下乐子和笑料。

  现时汉族人结婚,一是方便婚礼,领了结婚证,两人搬到一起住就行了。在寻求一种自由和宁静的结婚乐趣,也有穷的,新疆又没多少亲朋好友,就方便结婚了。二是茶话婚礼,由双方家长或朋友主持,各有茶水、糖、瓜子,夫妇介绍恋爱经过,热闹一番,这在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为多,目前只有些农村、农场使用这种形式。三是旅行结婚,赴口内,坐火车,坐飞机旅行,全国各地旅游结婚。四是集体婚礼,几对或几十对新人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同时举行婚礼,高才大德予以主持,亦有让官员来主持的。五是婚宴典礼,在大酒店大宾馆举行,以示婚姻典雅大方,目前这种婚姻最为流行,也有的农村的汉族人仍然实行抱轿的婚礼,以示婚姻传统喜庆。尤其在焉耆农村,还不在少数。但不论哪种婚姻形式,多是遵从古老的巴音郭楞汉族人抱婚形式,使新郎新娘提前进入了爱情角色。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