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伊吾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循着历史的足迹,从哈密出发,沿着蜿蜒的天山山道向北而行,至口门子向东延去,行程100多公里,就来到了有着四十天保卫战光荣历史的东疆小县——伊吾。
  

  伊吾县志记载:古之“伊吾”,是今哈密市辖称谓;今之伊吾,于1929年废哈密王设哈密、宜禾、伊吾三县后转借命名;1935年7月建伊吾设治局,代行县政府职能;1943年1月升格为三等县,改设治局为县政府,1949年9月26日,伊吾县与全疆同时和平解放,1950年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一营二连奉命由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胡青山副营长率领进入伊吾,当时被我政府留用的旧政府县长艾拜都拉等人,暗中勾结匪首乌斯曼、尧乐博斯策动武装叛乱,与新生的革命政权为敌。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武装工作队在胡青山副营长的指挥下,与数倍于我军的叛匪进行了激烈地决战,在孤立无援,通讯完全中断的情况下,坚守伊吾山城四十昼夜,最后在援军的帮助下取得保卫战的彻底胜利,粉碎了艾匪的阴谋,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嘉奖。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因战况惨烈,情况特殊复杂,形势危急而闻名全国。
  

  伊吾四十天保卫战胜利后,经中共伊吾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牞修建伊吾县烈士陵园和军功马纪念碑。伊吾县烈士陵园经三次迁移,最后选址在县城南山平坡之上。
  

  顺着登上平坡的台阶拾阶而上,眼前的一切如此肃穆,让人陡然生出敬慕。烈士陵园内草木繁茂,一条宽阔的水泥路面直通纪念碑前。整个烈士陵园占地55亩,主要建筑有纪念碑、烈士墓、陈列室等。陵园东西宽110米,南北长160米,正中的烈士纪念碑碑体高10米,碑顶上镶饰铁质红五星,碑体空心,安装有脚手架,直通碑顶。在纪念碑后面,就是安葬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32座白色圆形陵墓,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共有97名,其中有32名烈士安葬于烈士陵园。
  

  位于纪念碑右侧的四十天保卫战陈列室里,陈列着四十天保卫战革命遗物及各级前来观瞻吊唁领导的题词。走进这里,正面墙壁上悬挂着的大幅保卫战系列画图,震撼人心,形象地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四十天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和惨烈的战斗场景,在印证着历史,更烛照着后人。
  

  在伊吾县城北侧,与烈士陵园遥相对应的一座山峰,被称为“胜利峰”,它与伊吾四十天保卫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有着一个关于马的感人故事———在伊吾四十天保卫战中,北山(即胜利峰)碉堡始终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能否保证坚守在北山碉堡里的战士们的补给,特别是饮水的供应,是能否取得保卫战胜利的关键。叛匪对二连坚守的北山主峰(海拔2111米)阵地实施了密集的火力封锁牞守军补给完全中断。二连决定由战士吴小牛牵一匹枣骝马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枣骝马往北山主峰碉堡不仅送水牞还送去了急需的粮食和弹药牞由于军功枣骝马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牞在战斗胜利后的庆功会上被授予三等功牞成为一匹“战功马”。
  

  1988年8月1日,为纪念战功马牞在县城西边的圆盘山上建起一座长2.46米、宽1.14米、高3.21米、重8.5吨的大理石军功马雕像,再现了当年的雄姿。而那座抵挡了匪徒子弹、火力的碉堡遗址至今还依然挺立在胜利峰顶。
  

  50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净,伊吾小城展露出现代的气息。然而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却让伊吾获得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财富,长期以来,烈士陵园和军功马雕像成为伊吾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1995年伊吾县烈士陵园被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自治区团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在前人浴血奋战的土地上,伊吾小城发生了巨大变化———紧紧围绕建设“小而精、小而富、环境优美、条件优越”的边陲旅游小县的发展定位,伊吾县加大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城市总体功能。三横四纵的城市交通,绿色的生态河谷,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构成了小城别样风情,享有着哈密后花园之美誉。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