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你生命健康的维生素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研究表明100到200个“开怀大笑”如同划10分钟船一样使你的身体受益。笑会增加你的血液循环,使你的心脏得到锻炼,为你的肺提供氧气,刺激你的大脑,活跃你的免疫系统,抑制产生压力的激素。

  你无需专家告诉你笑的感觉有多好;但在繁忙的生活中和日常的压力下,无疑你可以利用下面6种妙法得以“开怀大笑”:

  1.开一份乐事清单。记下每天令你开心的事,很快你就能把那些令你气得发疯的其他99件事抛到脑后。

  2.拍一些滑稽可笑的照片,把你和朋友做鬼脸的表情拍摄下来,把照片放在钱包里,感到压力大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3.看一些滑稽可笑的录相。

  4.为自己找一个内心幽默的同伴。你是否特别喜欢某一位喜剧演员,当你感到紧张不安时,设想一下他或她会怎样作出反应。

  5.创造一个令你欢笑的空间,把你喜欢的卡通画剪下来贴到冰箱上。还可以把你最喜欢的漫画书放在最方便拿到的地方。

  6.尝试一下夸张法。为淡化某一糟糕的境遇,你可在心中极力对该境遇进行夸张,使它在你的想像中不成比例而变得滑稽可笑。

  游览我国的许多寺庙,都会见到一尊体态丰满、露怀凸肚的笑佛---弥勒佛像。端坐的佛像终日笑口常开,给游人带来了愉快、惬意的好心情。

  当代人的生活太紧张,这使人们都在寻找/"放松/"自己的去处。人的生活如果能用筛子筛选,你会发现,烦恼的事永远筛不完;忧虑的事也一辈子滤不尽。

  仔细想想,烦恼、忧愁等等都是自己伤害自己。一个人在烦恼或忧伤时,人体内气的机能就失调,导致内脏的功能紊乱而得病。过度的忧愁悲伤,会使肺气消耗,使人出现气短、喘息等疾病。而长时间的苦思、焦虑,会使人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气滞而不畅,时间一长,造成伤血、耗气、损神以及心悸、失眠、心痛、食少等症状。这样便会使机体的功能退化、加速人的衰老。

  这些负面的心情有损健康,人应该学会督促或约束自己朝着有益健康的方向努力。具有克制、宽容、豁达、乐观的胸怀、能转移不愉快的情绪。要做到这点,其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笑,找笑,让笑充满生活。

  /"笑一笑,十年少/"医学专家也告诉人们:/"笑是你生命健康的维生素/"。笑的时候人体各部肌肉都处于活动状态,而停止笑时,这些肌肉又都处于松弛状态。肌肉紧张能引起疼痛,所以许多关节痛、风湿病及其它病痛患者从笑声中可以获益。如果我们能经常保持微笑,脸上的笑肌会使人看上去年轻、开朗、友善、亲近。

  笑已被生活的实践证实,是不可多得的健康维生素,是最便宜的灵丹妙药,是最有效的人际关系调和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确定的十项标准,包含体魄健壮,心理健全和良好的处世态度三大方面,而笑是唯一能覆盖这三个方面的/"全能/"高手。

  笑疗:笑的时候,由于呼吸作用,给胸腔和横隔膜增添活力,肺部会收缩、血液中的含氧量增高,因此笑是一种较理想的心脏和血液循环锻炼,对患有心肌梗塞、癌症病人的治疗十分有效。

  高兴时发出的笑声,可使体内产生更多的免疫物质,能有效地消除疾病。

  笑能增加人的愉快感、幸福感,消除那种削弱防御系统的恶劣情绪,对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效。

  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如何去摘取笑的花蕾呢?

  一、多和爱笑的人在一起:

  欢乐是能够共享的,笑是有感染力的。和一个乐观幽默爱笑的人呆在一起,你就会被/"感染/"、情绪轻松而愉快。

  二、掌握引起发笑的窍门:

  人的笑意,有的发自内心,是真切的;有的嘿嘿却是假笑。但是假笑能带动体内的横隔膜、且横隔膜会将假笑引发真实,使你不自觉地发出由衷的欢笑。不必顾虑别人讥讽你傻笑,只要你获得了笑对身体的益处就行。

  三、多看一些幽默的笑料:

  看笑话,幽默类的书籍、图画、听相声、看小品等,使人不由自主地发笑、自己找笑,也可以摘抄或剪集笑料故事,给自己增添乐趣。

  四、多和天真的孩童在一起:

  /"想照亮世界,只有儿童这道曙光就够了。/"儿童的天真无邪、顽皮活泼、使你深感到人的天性之美。人生有一片/"微笑的绿地/"是为给老人和孩子的。那盛开的花朵是孩子们的笑脸,绿草如茵,则是老人们心中的希望。

  人生是一串烦恼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它的。笑会带给你人生的奇迹,笑会帮助你战胜痛苦摆脱烦恼,忘记忧愁,带来健康。愿世上人和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让生命洒满欢乐的阳光。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