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找到发自内心喜欢的生活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生活中是有这样一种人,口口声声地抱怨生活太累,要么是干不完的工作,忙不完的应酬,操不完的心;要么就是伴侣不管家,孩子不听话,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担着,心力交瘁,身心疲累……
  
  其实,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生活,如果一个人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或心力,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虐待。
  
  说穿了,这种忙碌和疲累并不是别人或环境所逼迫,而是自己潜意识所选择的结果,因为潜意识中有一种自虐的需要。而自虐是因为内疚感和恐惧感。
  
  谁都知道,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实际上是被累死的,这么一个成功的人竟然过劳死,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从现实的层面来看,乔布斯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但是从一个人的内在生命来理解,他无法从这些外在所取得的成功和荣誉中得到他真正想要的内心安全和自由。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一个人最高层面的需要,如自我实现、被尊重以及家庭带给他的归属感,其实都已经实现了,但是作为一个人最基础的安全感他无法找到。终其一生,他都无法接受亲生父亲对他的抛弃,直到去世前他也没有去见他的父亲。这种被遗弃的恐惧和痛苦才是乔布斯真正的绝症。从外在的世界中去寻找安全感,注定是一场必输的赌注,而乔布斯就累死在了这场赌注的中途。
  
  再来看内疚。
  
  例如一个女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已经被期待是一个男孩,或者一个男孩子被期待成一个女孩子,或者一个孩子生下来只是因为父母需要他照顾那个身有残疾的哥哥或者姐姐,这些生命有一个名字叫做“替代儿童”,当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成为自己,只能成为别人或父母期待的替身。
  
  一旦他们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生活时,他们就会感到内疚和罪恶感,这种内疚和罪恶感让他们只能去做那些自己并不愿意去做的工作,去维系那些自己并不愿意维系的关系。在这样的状态下的生活和工作,内心必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洞感和不存在感。
  
  为了抵御这种内在的空虚和黑洞,一个人就只能忙个不停。疯狂李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疯狂的粉丝们不要真的认为这位导师有多么热爱英语,英语不过是他抵御内心巨大的空洞和恐惧的工具罢了。
  
  然而,一个人只有成为他自己,拥有自由选择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按照他自己真实的意愿来工作和生活,并发自内心地享受他的工作和生活,他才可能不陷入这种盲目的、可能把一个人的心力消耗一空的状态中,自然他也就不会抱怨自己忙碌,抱怨自己疲累,抱怨生活把自己困住了。如果是发自内心喜欢的生活,所有的忙和累都是真实而自然的,忙碌和疲累之后应该是满足和喜悦,而不是抱怨。
  
  当你深陷一个不能承受的、快要崩溃的工作时,那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你是完全自由的,并没有任何人捆住你;当你深陷一个痛苦的关系时,那也同样是你自己的选择,而你是完全自由的,并没有任何人把你捆在这个痛苦中。疲累,只不过是一种自我虐待的结果。如果你不想这么对待自己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并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必须这么忙,这么疲累,这么无奈。
  
  现代人的疲累,说穿了,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虐待的结果。因为说到底,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必须事事拿第一,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必须买大房子、必须买名牌车,也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必须选择离开舒适的家园要在北上广这样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占据一席之地……任何“不得不”付出的疲累的代价,就是对自我的无尽消耗和剥削,直到精疲力竭。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