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先进性是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完成。从63年前的延安整风,到拨乱反正之际的党内整顿;从20世纪末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到新世纪之初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纵观党的历史,每一次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党员队伍状况都会有一个大改善,党的事业都会有一个大发展。保持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保证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把这项教育活动搞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确把握党的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下面,我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就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从一些典型事例和数据中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例和数据之一 中国共产党坦城对待自已和人民,在自我教育、自我纠正错误中勇往直前,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在不断地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和成熟的。要求一个政党不犯错误,这是不客观的,有了错误,回避问题,也是幼稚的。因为那样会留给老百姓的感觉是不坦诚。据说,人与人沟通的最好办法是对自己欠妥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向别人作道歉,人最反感的是强词夺理的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德国和日本给世人的感觉不一样,道理也在这里。
    我们党建党以来走过许多弯路。大革命时期,大家认为苏联革命是从城市开始的,一些同志主张在城市发动暴动,结果犯了错误,以大量的革命有生力量牺牲和失败而告终。于是共产党就总结教训,从敌人统治最薄弱的农村开始建立根据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以农村来包围城市,终于取得武装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建国初期,大家看到中国从战乱中走出来,一穷二白,急于改变面貌,结果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一些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习惯于打仗,讲速度,讲拼劲,以情感替代认知,不太了解经济建设规律,操之过急。结果出现了大跃进之类的问题,造成许多损失。后来发现有问题,60年代初期,党中央开会纠正了这一错误。但思维方式和思想认识上“左”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好,1966年又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在政治上使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搞“文化大革命”,乱了十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逐渐开始彻底纠正我们党的“左”的错误,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对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做出了决议,坦然地承认错误,纠正错误,获得了人民的谅解,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党内开展的“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使人民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尽最大的努力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强大而奋斗,同时在新的征途上,不断地正视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倾力惩治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以实际的行动昭示人民。这本身就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同时我们也从党的发展历程中体悟到加强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
    ——事例和数据之二 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短缺的国家,要解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客观要求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接近2个欧洲,是美国的6倍。每年新增加人口超过1000万,每年需安排就业的达到2000多万人。中国的GDP总量居世界第7位,但人均却排到第111位。中国的山地丘陵占2/3;半干旱、干旱地区约占国土的1/2。东半部半湿润、湿润地区集中了90%以上的人口,每平方公里225人,特别在沿海和平原地区,生存空间狭小。中国森林资源面积26.2亿亩,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124.56亿m3,居世界第6位,森林覆盖率18.21%,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2.52%。各类资源的人均量是:人均国土面积仅仅12亩,为世界人均量的29%;人均耕地1.65亩,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3;人均草地5亩,为世界平均数的1/2;人均森林面积1.98亩,为世界平均数的22%;人均森林储积量9.421m3,为世界平均数的14.58%;人均水资源是2300多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数的1/4;人均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装机0.31千瓦,仅为世界平均数的3/4;人均矿产储量总值1万美元左右,至于各类矿产资源如果按13亿人口平均,绝大部分均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至本世纪20—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那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2亩以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也下降到1800立方米,资源供应形势将越来越严重。
    从上述数据看出,中国资源十分紧缺,人均占有量少,中国人口目前仍然在持续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还将继续降低,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表明中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过大。要当好13亿人这个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温家宝总理2003年访美时说,在中国,“13亿人意味着,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很大很大的问题;多么多的财富,除以13亿就成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儿”。面对这样的国情,我们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带领全国人民克服困难,永往直前,振兴中华民族。
    ——事例和数据之三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相比,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3000万左右。据统计,2004年我国还有260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近6000万低收入人口。我国衡量贫困人口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需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标准,即按2000年价格计算625元/人年,2004年特困人口为2600万人左右。二是按世界银行制定的国际贫困标准为人均1天1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我国低收入人口标准为865元/人年作为贫困标准,就增加贫困人口6200万。那样,这个收入下的贫困人口将为9000万人以上。另外,我们还有6000万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口,还有2300万领取社会最低保障金的城镇人口。
    ——事例和数据之四
    《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五年因腐败倒下的人数超过‘三大战役’总和”很是触目惊心。根据中央纪委的数据,仅在1997到2002年的5年间,全国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达84万多人,其中开除近14万人。而“三大战役”中我军受伤18万多人,阵亡不到5万人。如果把受到纪律处分比作受伤,把开除党籍结束政治生命比作死亡,尽管受处分的人未必全因腐败问题,但因腐败而倒下的人数肯定超过“三大战役”我军伤亡人数。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因腐败而倒下,除了体制弊端和监督漏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现在,视腐败现象为“正常”,已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在一些地方,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官位、私利的人,被认为是“有能力”、“有门路”;真心拒贿的官员,会被人讥笑为“假正经”、“不合群”,甚至不敢公开自己是“清官”,怕受到排挤。而对那些被查处的贪官,人们只是感叹他们“后台不硬”、“运气不好”……“贪官不臭,清官不香”,这种氛围导致了不少人在同一岗位上“前仆后继”地堕入腐败深渊,或者只要查处一个,整个班子就会被“一锅端”。因此,开展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事例和数据之五 
    1995年9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曾经召开过一个“费尔蒙特饭店会议”。这个会议参加者当中有后来当上美国总统的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和新保守主义大师布热津斯基等。该会议认为:由于世界人口过盛,世界将出现分化为20%的全球精英和80%的人口垃圾。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采用布热津斯基的“喂奶主义”:“弃置和隔绝那些无用而贫穷的垃圾人口,不让他们参与地球文明生活的主流。仅由20%的精英将一些消费残渣供给他们苟延残喘。” 二是 设法逐步用“高科技”手段消灭他们。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研讨会,暴露出了西方资产阶级政客的价值观。国家政策是政治家们价值观的体现,美英等国的现实政策与这次会议的关系,人们可以从他们后来的所作所为可以得到印证。
    如果我们环视四周,当今中国在国内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许多外部的军事威胁:从2001年布什抛出的“邪恶轴心国”,阿富汗战争,美国到蒙古和中亚等国驻军,到后来的“中国威胁论”,台海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所谓的“朝鲜核危机”,日本军国主义的不断复活,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一系列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等等,无一不在向中国传递着一种不祥的信息。
    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地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国人的强国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得到了初步实现,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03年,中国的国防经费仅相当于美国的5.69%、日本的56.78%、英国的37.07%、法国的75.94%。这些数字的背后实际上是国与国的实力的比较。
    当中国人民在享受着和平生活的时候,我们共产党人必须要意识到这种潜在的威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宗旨,清醒的认识到肩上担负的历史重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昂扬的斗志和与时俱进的先进性,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事例和数据之六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由一个弱国成为一个大国,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要从一个大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强国,却仍然是任重道远。一个大国成为强国,至少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老百姓能够从经济增长中获得财富;二是经济增长必须有民族企业的强力支撑;三是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具有鼓励创新的文化和制度。从最近的一些情况分析,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其一是我国GDP增长得较快,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新增人口的消费抵消了财富的增加,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比较粗放,成本和资源的消耗太大。
    其二是从世界发展历史看,19世纪50年代,英国取得世界工厂和贸易的垄断地位,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美国成为世界史上的第二个世界工厂。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过引进西方建设形成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第三个世界工厂。到20世纪末,国际上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将成为第四个世界工厂,但中国增加的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在高新技术领域民族企业缺乏优势。
    其三是中国经济遭遇增长极限。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中国是一个奇迹,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是,制造业是一个对自然资源需求极大的产业,再加上利用效率低,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太快。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率是日本的11.5倍,法国的7.4倍,美国的4.3倍。专家分析预测,如果我国要实现2020年GDP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又要保持现有的环境质量,资源生产率就必须提高4—5倍;如果进一步要改善环境质量,资源和生产效率必须提高8—10倍。
    其四是从长期看,经济的竞争力核心就是文化的竞争;哪种文化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哪种文化就有竞争力。西方经济在近三百年来能够独领风骚,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具有密切的关联,但我国目前在文化层次上存在的“尊尊”和“亲亲”,崇拜权力和只相信“自己人”等一些不良倾向,不利于培养个人的创造性、信用观点和合作精神。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和塑造鼓励创新的先进文化。
    二、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座的都是党员,大家对党章学了不知有多少次了。大家都应该记得党章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叫先锋队?“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惟有先进,才称得上是先锋队。所以,先进性是对党的性质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
    (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是品质、能力、行为三者的统一。品质也就是品格、品行、素质、素养,是内在的、潜存的。能力既包括具有内在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又包括具有外在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构成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件。行为是共产党员品质、能力的外在展示,是人的工作情况、交往状态、处事方式的全面体现。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到底主要是靠共产党员的行为,即靠共产党员的行动、实践和工作实效。共产党员行为上的榜样作用和模范带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最为人瞩目、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说明。
    在三者中,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优秀品质、高强能力和模范行为,涵盖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义,囊括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旨,揭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髓。三者统一,成为共产党员能够有效保持和充分发挥先进性的深厚基础、可靠依据和有力保证。
    (二)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中央在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1月14日召开的“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对党员的先进性提出了六条基本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都要坚持的标准:
    一是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党员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共产党员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同时还要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三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员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党员干部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体现群众利益。
    四是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体现到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体现到带领群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中,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要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要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要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
    五是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必须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自觉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六是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牢记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学加强党性锻炼,艰苦朴素、勤俭办事。
我站根据党中央、辽宁省委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精神,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对我站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七条具体要求:
    (1)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2)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局党组的部署及总站党委的决议;(3)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具有适应本职岗位和胜任本职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4)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坚持做到求真务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办实事,勤勤恳恳干事业;(5)坚持勤奋工作,胸怀全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林业和防治事业,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6)坚持遵守党的纪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7)坚持“两个务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挑重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关于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外在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世界观,构成这一世界观大厦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们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形势,就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就能够抓住本质,分清主要和次要矛盾,就能坚持“两点论”避免绝对化,就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就会善于总结,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
    (二)关于人生观
    ——人生观的概念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价值和道路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友谊观、生死观等等。人生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
    ——人生观的地位和作用 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论自觉与不自觉,总是受某种人生观的指导。人生观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不同的人生观,决定着选择者是勇敢还是懦弱,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鄙,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
    ——古代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回答着这个问题,即使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也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人生追求。一是庸俗、没落的人生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升官发财”,“吃喝玩乐”等等,这是一种人生观,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人生观,历来为人们所不齿。二是进步的人生观 中华民族历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所表现的是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进步精神的人生观。
    ——当今社会存在的腐朽的人生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大量引进的同时,资产阶级腐朽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趁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思想观点。什么要为“一切向钱看”正名,为“唯利是图”定位;什么“个人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动因”,“人生能有几回乐、何不潇洒过人生”;什么“理想不如实惠”,“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等。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袭,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善恶颠倒,是非混淆。 
    ——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会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公正、不公道、不合理的问题。如坚持原则,埋头苦干的人,可能会遭到非议;有才华,有创见的人,可能会受到埋没;见义勇为,有时可能会得不到理解和尊重。面对一些官僚主义严重、专横跋扈的国家公务人员,有的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也可能遭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尽管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主流,但确实不可能完全消除。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它,唤起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以公正、公道、合理的行为去改变它,切不可遇到坎坷不平就消沉、悲观和失望,更不应怨天尤人而坠入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相信历史的公正,实践的公正。事实终究会表明,吃亏在于不老实,而不是老实人吃亏。
    (三)关于价值观 
    ——价值观的概念 价值观是人们衡量不同事物价值标准的基本看法。亦即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判断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及价值的大小、优劣。
    ——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价值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好坏”意义,包含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祸福、荣辱、优劣、贵贱、有用无用、可爱可恨、妥不妥当、值不值得、应该不应该、重要不重要、有没有利等,也就是人们对事物所持的基本态度。因此“价值观”就是人的“好坏观”,即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怎样为好、怎样为坏,以及自己向往什么、追求什么、舍弃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等等。是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倾向和心目中的评价标准。
    ——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由于人们价值观的不同,常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分歧与冲突。
——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有这样几种:
    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的满足,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其典型表现。
    二是享乐主义。它强调人的感性生活的幸福与肉体感官的满足,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所谓“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是其典型代表。
    三是拜金主义。把崇拜金钱,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人所拥有的金钱财富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
    四是悲观厌世主义。它认为人生毫无意义,人生就是痛苦、悲剧,真正的幸福是永远达不到的。因此,人活在世,不必认真。
    五是实用主义。它认为人生目的只有个人主观的意义和欲望,人生的标准是以对我有用为基础。人生价值在于“方便”和“有用”。所谓“有用即真理”是其名言。
    六是权力至上的人生价值观。它认为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为了追求权力。权力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
    七是“合理利己主义”。它认为,奉行利己主义,要有节制,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要损坏他人利益,利己与利他要结合起来,在利己中利他,主观上利己,客观上利他,等等。
    上述种种,从本质上说都属于个人主义范畴,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反映,是共产党员所必须摒弃的,也是需要进行斗争的。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的侵袭,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甚至以丑为美,以耻为荣,善恶颠倒,是非混淆。严酷的事实告诫我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必然导致生活目标的混乱和思想、行为上的倒退。
    ——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中国,整个国家的主导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最高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以实现共产主义和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应把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共产党员只有坚持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自觉地把有限生命融入无限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才能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才能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锻炼共产党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做到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在思想上入党,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楷模。
    (四)共产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核心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决定着我们每位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功过观、得失观、苦乐观、荣辱观、爱憎观。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廓清迷雾,明辨泾渭,立稳人生坐标,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辨别和衡量是非、善恶、美丑、功过、得失、苦乐、荣辱、爱憎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价值观并付诸实践,我们才无愧于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称号,才足以凝聚群众团结群众,才能推进各项事业。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会随着党龄增加、职位上升而自然获得,必须经历一个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一个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把握好三条途径。
处理好四个关系是:一是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无私奉献的关系。党和国家现行的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这种分配政策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共产党员在对待劳动报酬的态度上,必须把执行现行政策同党对自己的更高要求统一起来,把按劳分配同无私奉献统一起来。只要是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事,就是报酬很少或没有报酬,也要不讲代价地尽最大努力去做,而决不能把按劳分配曲解为“按酬付劳”。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致富同共同富裕的关系。现在国家鼓励勤劳致富,党员和群众都可以依靠诚实劳动先富起来。但是,每一个党员都应懂得,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不是我们的目的,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应成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这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群众最欢迎、党员最应该做的为人民谋利益的实际行动。三是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共产党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把两个效益统一起来,当两个效益不能一起实现时,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顾全大局,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使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决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于不顾,也不能把局部或个人得失放在社会的整体效益之上,更不能靠损害社会效益摄取经济效益。四是要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活动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关系。在处理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时,要遵循价值规律,按市场原则办事。但在处理政治事务、参与政治活动时,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绝不能把商品换原则引入到政治生活领域。同时,要注意用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去克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消极影响,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社会生活健康发展。 
    把握好三条途径是: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个人生活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岗位责任,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科学地安排工作与学习,下决心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挤出时间多读些书,培养自己进行理论思维和从政治上观察问题的能力。二是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磨练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思想感情。要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坚持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们应以众多英雄模范和先进人物为镜子,对照自己的思想言行,找出差距,自觉地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不断使自己的思想品德达到新的境界。同时认真从别人犯错误和走向堕落的根源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微杜渐,警惕自己,使自己少犯或不犯错误。三是自觉加强党内生活锻炼,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不断求得进步。共产党员要坚持和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健全的党内生活,离不开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与帮助。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要善于进行真诚的自我批评,又要敢于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还要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欢迎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四、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
    (一)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发展既包括产出的扩大和增加,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的结构与机制的变革,社会和政治的变迁,人与自然的联系,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发展的自由选择和机会公平,等等。发展和增长比较,经济增长所强调的主要是物质生产方面,而发展则是从更大的视野角度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的变迁、进化、进步状况。增长要求回答“有多少”,发展则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对发展说,增长是最基本的,但是过分重视增长或过分强调发展都会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妨碍未来进步。
    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对发展的理解是走向工业化社会或技术社会的过程,也就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这一时期从工业革命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前。第二阶段到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将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变革的统  一,即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法律变革的经济增长过程。第三阶段,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各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注重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阶段,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将发展看作是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在全球取得共识为标志。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来的。科学的发展观的提出和我们党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一样,是来自实践,是对实践中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仅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加深了认识,而且对于什么叫发展、怎样去发展的问题也深化了认识,我们的理论认识又前进了一大步。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必须准确把握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要把握好几个基本要点。
    1、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会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或前景是什么等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地区,中到一个单位,小到一个家庭和个人,这都存在一个科学发展观的问题。科学的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2、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要改变那些只管建设,不管保护,滥开发、不治理,只顾眼前的增长、缺乏长远的打算,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错误做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要把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科学发展观以高效益发展为前提。高效益发展就是要克服片面追求速度和数量的倾向,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第二,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为中心。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第三,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第四,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取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为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和人的潜能的发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同时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过来,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生活水平越高,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二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要切实转变经济体制;四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五是要切实要转变政绩观。
    (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绩和政绩观 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所谓政绩观,则是人们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建立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为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政绩观的灵魂。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创造政绩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理解和把握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就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正确地应对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指针。我们党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政绩,应该是每个公仆的自觉追求。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实践中,必须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只有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政绩。
    第四,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核心在于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按照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真抓实干上,付诸实践、见诸行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能否坚持求真务实,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
    第五,实践、群众和历史是正确政绩观的衡量标准。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以实践、群众和历史来衡量政绩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部的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越大,职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大。作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好过去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自觉地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我们的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认清我国基本国情,牢记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业绩。
    第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要求我们在看问题、做工作时都要尊重客观实际,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具体工作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我们在制定一项政策,推动一项改革,应充分论证它的可行性,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充分估计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察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强烈的创造业绩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怕困难,不因循守旧,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
    (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权力和权力观 “权力”从宏观上看,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实行阶级统治的具有强制的支配力量,通常是以国家法律、法规等形式加以确认,并利用军队、警察、监狱的力量来保证其实现。从微观上看,权力就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内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权力观就是人(包括掌握权力的人和没有掌握权力的人)对于权力的认识和看法。
    ——权力观的内涵 从根本上说,权力观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是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权力观是观察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直接、最集中、最具体的窗口。由于所处的社会、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的不同,人们的世界观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在如何看待和对待权力上,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权力观。
    正确的权力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公仆,只有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用这样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手中的权力,就能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就能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反之,如果本末倒置,把自己由“公仆”变为“主人”,用错误的观点看待手中的权力,就会走不出“权力私有”的误区,就会在工作中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深渊。
    ——对权力观的错误认识
    有些干部没有树立起人民的权力观,按照他们的思想轨迹,大致有三:一是自己手中的权力是靠自己奋斗得来的。自己能有今天这样的位置,全凭自己的辛勤工作,努力工作的结果。自己凭“本事”获得的权力,就不能亏待自己,而要为我所用,实现自身的“奋斗价值”。二是自己手中的权力是领导给的。自己今天的这个职位,是由于某些领导赏识、器重和鼎力推荐而获得提拔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为领导谋私利,为自己敛财富就顺理成章了。三是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自己百般钻营,跑官要官,甚至不惜以钱贿官而来的。既然在“仕途”上花了大价钱,那么,就要核算成本,讲一下投资回报率了,所以,一旦权力在握,就不失时机的滥用职权,变本加厉,巧取豪夺。
    ——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权源观”。党员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这个命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和权力的主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也是西方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所坚持的观点之一。党和政府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和社会的公仆,而不能擅变为人民的主人。当然,党政干部到达一定的位置,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考察和推举,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但是,这只是为自己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为自己创造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而绝不能以此作为自己中饱私囊的资本和手段。
    二是树立正确的“用权观”。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民办事、为民谋利,还是为己办事、以权谋私,是立党为公还是立党为私的大问题。既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代表人民掌权的,就应该切实用好手中的权力,努力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中央领导在谈到干部要用好手中权的时候,强调要经常想想我们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什么?这应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座右铭。
    三是树立正确的“控权观”。权力的滥用和失控,还有制度方面的深层原因。政治学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加强对干部用权的监督,是防止滥用职权和以权谋私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措施。这种监督,除了包括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外,更应该加强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只有把权力置于法律、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才能有效地减少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现象的产生。
    四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落实到为森防行业服务,为全站职工服务,为辽宁经济发展服务上。多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
    五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要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服务的本领,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一名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保持一种“物利两忘”的淡泊心态,才能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党员干部要做无私奉献的实践者,做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倡导者。要谨慎交往圈,净化生活圈,纯洁娱乐圈,正规工作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行。
    我们要在森防行业管理,总站内务管理,机关五大建设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永葆总站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推进森防和总站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森防建设,促进森防事业协调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林业工作总体思路和全国防治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工作原则和各项措施,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森防工作,积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大力推行营林措施、无公害防治和生物防治;积极推进由重治理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变;合理调整防治生产力布局,加强防治能力建设;遵循防治工作规律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到把握规律、尊重规律、运用规律,稳步推进森防改革与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总站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总站同社会一样,涉及各个方面。从政治上讲,我们要切实加强总站团队的整体能力和职工自身能力建设,充分履行行业职能,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不断提高行业地位、形象和威信;从总站自身经济发展上讲,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开源节流,促进职工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当前,总站自身建设和经济总体状况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国家资金投入缺口较大,自我造血能力较弱。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直接注入,如增加人头事业费、业务专项经费等。另一方面更要在加强现有经营创收项目严格管理,增加收入的同时,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和经营项目。
要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精神,管好用好现有资金,坚决防止和杜绝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形式主义。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用人制度,任人唯贤。建立多种渠道用人、推人新机制,重用那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的;不用那些贪图名利、抬头看、围着转的。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总站直管的整体素质,营造一个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快人才培养、选拔步伐。
要加强机关五大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真正树立森防国家队的良好形象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创新型”机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我们总站领导班子要认真学习正确政绩观和权力观的内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全站职工服务的宗旨,为森防行业和全站职工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按客观规律办事。在此,我郑重的承诺,我本人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一定以要森防行业的利益、全站职工利益为重,以森防事业和总站事业发展为重,全心全意的谋行业之发展,谋总站之发展,谋全行业之利,谋全站职工之利。绝不为谋个人的政绩和升迁而搞形式主义、政绩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新的执政理念。坚持以总站职工为本,把全站职工的利益作为站领导班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职工生活,关心全站职工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全站职工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新的执政理念,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心中怀有强烈的爱民、亲民、为民的情怀,把总站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他们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他们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他们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尊重每位职工的权利,尊重每位同志的创造力,积极推行公正、公开的管理方式,努力造就人人平等发展的环境;要发扬民主作风,建立和完善协商、沟通、共同决策的制度和机制,真正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五、保持先进性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工作上都保持先进性。
    根据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和标准,要实现党的先进性必须要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来体现。一个合格的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工作上都保持先进性。
    坚持理想信念,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指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即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共产党员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二要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增强组织观念,与党中央和国家林业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服从组织决定,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反对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为党的事业和党的工作着想,发扬民主,出谋划策,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思想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保持思想先进的关键在于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掌握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保持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
    坚持党要管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组织上保持先进性。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每一位党员同志的共同责任,要时刻牢记自己对党的事业应该具有的使命感,对人民所承担的庄严职责,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寻找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体现,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有力保证。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党员来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要有好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光明磊落,不搞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那一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要有好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不懈进取,追求实效,去除花架子和形式主义;要有好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廉洁自律,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反腐倡廉的表率。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务必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夯实精神支柱,筑牢思想防线,真正是心胸开阔,无私奉献,避免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
    加强业务建设,在工作和能力上保持先进性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大能力是中央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方面,涵盖了治党治国的主要领域。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览全局五种能力,这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而提出的要求,侧重于各级党政领导应当具备的执政素质和本领。这“五大能力”和“五种能力”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国家林业局是中央国家机关,处于执政体系的较高层次,属于政权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国家级层次,是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林业工作部署的指挥部。我们必须要自觉锻炼提高“五种能力”。要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实践中,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站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埋头苦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林业和森防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要树立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好务,在森防工作实践中增强才干,提高能力。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