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来源:  投稿人:   浏览次数:

学校是知识的宝库,学校更是育人的场所。今天,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育人的职责又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我校早在成立之初就指出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在育人机制上,指出了“关注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学院始终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中心任务。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中心。我院作为一个新兴的高职院校,其特殊的生源构成决定了学生管理中存在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特殊性。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后进生的比例高一些,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一些,如何做好该部分群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为此,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

一、      后进学生形成的原因的调查分析:

我们在我系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找到一些思想、行为上有所欠缺的同学无法进步的真正原因。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8份,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01份。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过高的理想与面对现实的落差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大部分由其感情支配。如果我们喜欢它,它就是好的,即使有点缺点也会忽略不计。反之,不喜欢就是差的,缺点也会被成倍扩大。同样,如果一个学生是带着向往、热情来到我们学校,那他肯定能接受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努力学习,把学校的荣辱看成自己荣辱。反之,如果带着不情愿、无法接受或者自暴自弃的态度来到我们学校,那这些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必须依靠老师、依靠学校、依靠同学将它重新建立起来。否则,这些学生极有可能成为学生中的异类,老师眼中的叛逆分子,成为后进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荣誉感,成为我们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问卷的第一个问题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你高考填报志愿时的理想学院吗?有40.6 %的同学认为我院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学院;32.7 %的学生选择了是理想学院但非理想专业;20.8 %的学生选择否,是家长的意见;而有5.9 %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73.3 %的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进了我院,尽管有部分学生没有读理想专业,但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希望。余下的26.7 %的学生应该成为我们更加关注的对象,要多为他们创造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让大学生活不留遗憾。

2、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

我们调查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觉得进入大学后有没有进步?在101名同学中,有53人回答有,还有48人回答没有,基本持平。这个现象颇使人惊讶,因为人总是在不停地往前行,会摔跤,但也会站起来,或多或少都会学到一些东西。可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后没有进步的同学占了几乎50 %,也就是说有50%的学生成为了后进学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在进一步调查中,认为自己没取得进步的这53名同学中有29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进步的原因是自己还处于努力中,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有所进步。有22.9的同学努力了却没有进步,没信心了。

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有49.5 %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努力改正;有31.7 %的同学想改,可决心下了很久就是没行动;有9.9 %同学改过,可很快又有了;还有8.9 %的同学认为天生的,改不了。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自己能有所进步,但是努力并不一定成功,也有可能更糟。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的努力创造机会,在他们努力的时候对他们表示鼓励,在他们成功的时候给予祝贺。在53名同学中只有一名同学选择了家庭原因。由于此次调查问卷是不记名的,我们也无法获知这名同学的姓名,家庭情况,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家庭对他影响很大。是家庭贫困?还是家庭矛盾?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能做的是付出更多的关心和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不愿意表露的问题与困难,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

我们也能了解到为什么改正缺点取得进步不容易,四个答案四个理由:缺少关键的突破;没有毅力和恒心;没有完全改正;缺乏对自己改变的信心。可以看出改正自己的缺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分成好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力量作用于他,或者说被不同的事物或者人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便形成了缺点。因此缺点的形成和存在并不是某一时刻的,而是一段时间并且有延续性,要改正绝非易事,并不是某个时刻形成或者某个时刻改正。当某天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某个缺点的时候,改正缺点便成了持续性的和自己的对抗。只有有信心、恒心、决心的人才会成功。

3、解不开心里困惑,找不到心里依托

如何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界讨论、学习、研究的难点。你可以观察、研究甚至限制一个人的行为,但是你无法观察、研究、限制一个人的思想。每个学校都会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咨询室,希望学生能主动去咨询,倾诉他们的烦恼,为他们解开心里的困惑,帮助他么度过难关。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只有42.6 %的同学会去心理辅导室咨询,认为心理辅导很正常,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有45.5 %的同学不会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有3 %的同学认为心理咨询很丢人,不会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人们对心理的咨询的了解还不够透彻,认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自己是正常人,不可能有问题;第二,不了解自己的问题,不信任他人,对自己盲目自信。

因此可以认为后进学生形成的第三个原因是——心理问题。如果我们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就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通过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个别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能对症下药。也许一下子让所有的学生都接受心理咨询有点困难,但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比如,平时闲聊的时候就可以做心理辅导。在祥和的气氛下进行沟通,学生容易接受,也能毫无保留。尽管问卷显示有较多学生不能信任心理咨询,把自己的问题给别人看,但我们也能看到还有一半的学生能坦然接受这种治疗自己心理障碍的方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心理咨询必将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二、后进学生的特点:

1、存在逆反心理,持一种幼稚的无所谓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自己进步的看法各有不同。当问到如果你获得进步没有人赞赏时会怎么样,有56人认为进步是自己的,别人不知道也没有关系;有39人认为应继续努力,一定要得到别人的肯定;还有6人持自暴自弃的态度。我们认为同学们对他人看法所持的淡定态度,是这些学生思想成熟的一种表现。任何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还是相当在意的,至少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获得肯定就抹杀了自己的努力。

当问到对别人获得进步时自己的表现时,有54.5 %的同学认为应该祝贺他,并以他为榜样;有22.8 %的同学感到羡慕,自叹;有19.8 %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跟自己没关系;还有3 %的同学觉得嫉妒,心理不平衡。从同学们回答里我们可以看到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以豁达的胸怀接受他人的成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里,或者说一个群体里,人和人之间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如果一个人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对比自身,使自己在同样的方向取得与他一样的成绩,那一定是可喜的。但如果一个人只能用狭隘的眼光看待他人的进步,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那只会另自己陷入嫉妒、自卑和颓废。

    有50.5 %的同学认为做一个决定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在认为自己没有进步的学生中有14.6 %是只想混个文凭,到了社会再说。在看待自己的缺点的时候,有8.9 %的同学认为是天生的,改不了拉。以上同学的想法单纯,容易把事情想的简单,或者想的极端。对于这样的同学,要引导、教育多于教训。

2、遇事易冲动,缺乏安全感,对他人存在不信任

许多人都犯过错误,情节有轻重,时间有长短。在自己要犯错误时,同学们都是怎样选择的呢?有64.4 %的同学会冷静理智地想想后果,果断放弃并劝服朋友一起放弃;有20.8 %的同学不会做,但是却无法排解;有11.9 %的同学比较冲动,难以控制;而另人吃惊的是有三名同学选择了自己不做鼓动别人去做。相信面对选择都是困难的,特别是面对友情的时候,要学会在友情和理智之间做选择。年轻人少不更事,易冲动,讲义气,很容易在是非面前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对于犯过错误的同学,有75.2 %的同学认为只要他诚心改过还是可以交往的;有19.8的同学会帮助他一起进步;有4 %的同学选择退避三舍;只有1位同学选择他不可信任,在任何方面都不好。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宽容和开阔的胸怀。给他人一个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让我们看看学生在做决定时最希望得到什么?有50.5 %的同学希望得到自己的勇气和信心;24.8 %的同学需要父母的支持;21.8 %的同学希望得到朋友的鼓励;在101人中只有三人选择老师的帮助。由此也对应了后进学生形成的第三个原因,心理问题。当面对问题时不愿去心理咨询,不需要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无法信任别人。也许是为了不增加父母、朋友、老师的压力,但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知道,靠一个人无法解决所有的事情,当你面临无法解决而又到了其他人也无法解决的困境时,如何度过这个难关呢?

3、平时喜欢特立独行,行为随性,不愿受约束

在对于有所争议的餐厅就餐后拿餐盘的问题上,有69.3 %的同学选择拿餐盘是为了给其他同学就餐予以方便,应该拿;有14.9 %的同学选择下一个吃饭的关我什么事,反正有服务人员收;有10.9 %的同学选择大家拿我也拿,有人不拿我就不拿;有5 %的同学选择有人管就拿,不管就不拿。尽管饭后拿餐盘不是学生守则中明文规定的,但是遵守就餐秩序,保持餐厅的整洁也是身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到的。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里,学生信息渠道多而畅通。在他们获得的这些信息中,有些是为了迎合青少年心理制造的虚假的或是夸大的、夸张的信息和内容。学生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极有可能被这些信息中的不良因素影响而做出错误的行为或者错误的决定。

三、  后进学生的思想状态及行为表现

后进学生在思想状态和行为表现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不爱学习,贪图玩乐。沉迷于网络世界

有些学生认为进了大学,则自己的人生前途已成大局,无法改变,故整天无所事事,热衷于郊游、打牌、喝酒、谈恋爱等,尤其沉湎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而在学习上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不佳,学习兴趣减退等厌学现象。这些学生应该说还是蛮聪明的,脑子比较灵活。但他们对读书提不上兴趣来,把时间都花在了其他方面上。他们的思想状态相对比较简单,就是对学习的重视不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往往把自己热衷的事情看得比学习重要。

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且以男生居多。他们很多人沉迷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找寻迷失的自我,但这样只会让他们自己越来越迷失。网络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和普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由于网络世界引人入胜,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中不能自控,无法妥善处理学习、生活和休息三者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个别同学因迷恋网络,出现了晚上上网,白天上课睡觉和旷课现象,受到校方的警告处分;有的学生甚至沉迷于网吧连续几天上网,荒废了学业,最后造成留级,有的甚至达到退学的严重后果。其次,网络也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由于网络系统强调言论自由与人际的虚拟沟通,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这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网上相互漫骂、制造假新闻、网上聊天文字粗鲁、欺骗交友等现象,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有这样一个学生,大一刚报到,第一天晚上不是在寝室而是在网吧度过,以后更是连续几天都泡在网吧中,最长一次竟达2个礼拜之久。好不容易找到他的人,看到他已经是面容憔悴……问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他开始无语,后来才慢慢说到“我看到书本就头痛,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每天就想着游戏。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会毁了我的前途,但我没办法啊,游戏就像精神鸦片,我摆脱不了了。你今天把我找回来,我明天又会去网吧的,除非你把我关起来!”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也无语,其实道理他们都懂,你说的再头头是道,对他们的刺激也是有限,教育与网络游戏相比,令他们震撼的应该会是后者。但当我们再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时候,了解到他并不是天生就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在小学的时候成绩还蛮好,初中时没有老师重视他,偶尔有点自以为是的成就根本得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称赞,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信心,反而觉得网络的虚拟世界才是他展露才华的地方。

2、自控力差,思想冲动,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相对于第一种学生来说,这种学生的情况就复杂多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薄弱,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情绪失控,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这类后进学生的思想状态很奇怪,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在矛盾中不断挣扎。导致他们情绪失控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失恋、吵架、考试成绩落差太大……

其中恋爱是最会引发情绪失控和卤莽行事的因素之一。在校大学生已经达到或接近法定的结婚年龄,个人的恋爱观、婚姻观初步形成,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恋爱成功与否所持的态度”问题中,85%的大学生回答不作长远考虑,不求成功,但求拥有。目前大学生中不正确的婚恋观,由此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如在违反诚信考试中部分代考行为(考查课和技能课)。例某男生自己成绩不好,为了讨好某女生,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找人帮助该女生考试,这部分同学中有的身为学生干部,根据规章制度的要求,违纪的学生不能担任学生干部,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教训是深刻的,对自己的成长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我院优良学风建设。

    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男生,由于和女朋友分手,心理接受不了。刚开始的时候还表现得比较有理智,只是去找那个女生想重归于好,但当再次被拒绝的时候,他的心理彻底崩溃……开始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行为,酗酒、整夜不归、离校出走,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在跟他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对于爱情与学习的矛盾、未来与现在的矛盾。每次谈话后,他的心情可以稍微恢复平静,决定理智的选择,但过段时间后,他的情绪又开始波动,这样周而复始地“好了又坏,坏了又好”,甚至形成一个固定的“周期”。几个月下来,我们发现他已经沉沦在一个以他自己为中心的“世界”中了。

    还有一些学生(男生比较常见),性格比较冲动,虽然平时还能约束自己,但在一定条件的刺激下,他们就会“爆发”——打架(或吵架)。有一次一个男生喝了点酒在寝室楼道里大声唱歌,旁边寝室的同学实在受不了就出来说了他几句,可能当时双方的语气都不怎么友善,所以吵了几句之后就动手打了起来,幸亏当时有老师及时赶到,才制止了一场有可能引发的群架的危机。

    有些学生对成绩特别看重,刚开始也许成绩还不错,但在某次考试中,成绩一下子下降很大,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可是非同小可的。他们觉得很丢脸,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这些不健康的心理捆饶着他们,使之成绩越来越差。

3、心理落差大,不能正视现实,自暴自弃

    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到了大学校园,有了“松口气”的想法。有的学生,在中学时代,自己曾经是“佼佼者”,智商并不比别人低,到了大学生,由于放松自己,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本来是班级的班干部,有可能是某一学科出类拔萃,还可能有某些特长,但到了大学,学生从全省招生,在学校里有可能你不能成为班干部,有的学生就会有失落感,抱怨班主任不公平,长久的思想压抑,有的同学就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虽然很努力,但成绩老上不去。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上要求上进,但努力的方法不对,长久下去,使他们原本上进的信心也会失去愿动力,总有一天会枯竭,这也是他们变为后进学生的根本原因。

    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每天早出晚归,认真上课听讲,也经常看到他们在认认真真自习,但就是考试的成绩总上不去。这样对他们的打击很大,压力也很大。但他们不会去认真思考学习方法的问题,总是以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渐渐地就自暴自弃,不想读书啦。

4、行为孤僻,人际关系紧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后进学生是最难发现也是最不容易教导的。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性格和行为导致他们行为孤僻,不合群,人际关系紧张,但他们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这种个性,也不愿意向别人倾诉他们的尴尬处境。他们的思想状态也比较复杂,自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们想摆脱目前的困境,但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向别人求助,而光靠自己的努力又不够。

    曾有这样的学生来找辅导员谈心,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关系都不好,有些甚至对他产生敌对。但问及他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时,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想不通为什么别人都敌视他,他想主动接近别人,但他们都不理他,或者只是随意的敷衍一下。

    之后辅导员又跟这位学生的一些同班同学聊天,他们觉得是他不理他们,“他经常行为古怪地一个人做事情,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大家都觉得他怪怪的,也不想和他在一起了!”这样我们就了解到,这种学生之所以后进,起先是由于自身的孤僻行为使他远离了同学,之后就是同学们已经接受不了他那种“古怪”的行为而远离了他,这样就更加使他被动、孤独、怪癖了。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应该还有我们没碰到过或者他们根本没有勇气说出来“我好孤单”,他们在默默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样很难想象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能有什么样突出表现。  

5、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

道德教育应该重在品质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重在现实生活中点滴的积累。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五爱为基本前提,培养具有勤奋进取、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以“四有”为优秀品质的创新人才。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后进生群体看,其道德行为与这个目标要求尚有一段较大的距离。表现为道德观念还不够牢固,精神文明素质差。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明白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言行举止要文明等这些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有100%的同学认为在公共汽车上应该给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让座,但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人假装闭眼睡觉,装作没看见。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指出,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小学讲共产主义,中学讲爱国主义,大学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在公共场所,有的学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瓜壳;在校园内,有的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有看到;在教室,内容庸俗的课桌文化随处可见。这些现象表明,后进生对道德认知很大程度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头层次上,但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所以像文明礼貌等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要重新回炉上课。

四、  进学生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目前对后进学生采取的措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但相对比较单一,只是在其行为上约束,对于他们后进的思想状态把握不足,引导和教诲机制还不够完善。

目前学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生手册的硬性规定约束机制

学校制定的《学生手册》是对后进学生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目前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学生手册》中的《违纪处分条例》是对那些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以警告和惩戒的依据,很多后进学生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违纪行为,所以根据此《条例》可以对他(她)们的行为有所约束。但这里有个问题,在处理上有个“度”的衡量,一味地用条条框框来限制他(她)们有时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比如学生旷课比较多,一达到处分规定的时限就不由分说地给他(她)处分,这样刚开始时可能对学生还有点威慑力,但第二次、第三次……之后,他(她)们就会麻木,对于处分变得不“敏感”。我们说处分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啊,这样的话处分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再则,《学生手册》中的相关规定和条例基本上是硬性的,但根据上一部分对后进学生思想状态的分析我知道后进学生之所以后进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关怀和引导而不是刚性的处分。

2、老师对后进学生的引导和谈话

除了《学生手册》等相关硬性规定外,辅导员、班主任和书记的谈话和引导也是对后进学生采取措施的重要手段。往往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也是最容易接近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他们的教导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班主任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从成绩入手,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辅导员重点关注学生的纪律和品行,他们以自身的人格和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关爱学生。

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协调,辅导员与书记的协调,班主任与书记协调等。其实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构成学生工作的三个角,书记在最顶点,纵观全局,对上把握学校的有关精神和规定,对下传达相关的指示和具体工作布置,辅导员和班主任则是三角形的下面两个基点,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顶点要高,可以纵观全局,但又不能太高,不然会和下面两个基点产生过大距离,不利于开展工作;下面两个基点之间也是存在相对的关系,离得太近整个三角形重心不稳,离得太远彼此又不呼应。所以如何把握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之间的工作,怎么更加有利地对后进学生督促、引导、教诲是对后进学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3、校园文化的影响

学生学在习某种程度上是要靠学校整体氛围引导的。在这方面,学校也下了很大的工夫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因为很多后进学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学习的能力,而主要是没有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在学习的空于时间开展一些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的活动,那无议是对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后进学生最好的教育了。而且丰富的课外活动更能吸引那些原本对枯燥乏味的学习失去信心的后进学生重新对学习感兴趣。

以本系开展的技能特色班和技能义务班为例,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集中培训和比赛中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而技能义务班更是充分发挥成绩好的学生帮助的后进学生的优势,使在技能方面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突破性的进步。

但在开展各类“第二课堂”的活动中,由于种类繁多和复杂性难免会鱼龙混杂,有些学生社团和部门开展的活动不仅没有起到提升学习的作用甚至反而起了反作用。而有时又因为没有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使得活动无序或重复,更可能跟正常的教学发生冲突。所以如何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是今后需要讨论的课题。

五、后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难:

1、  后进学生的自身心理因素

由于后进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加大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是最大的一个难点。

他们大部分人自尊心都很强,所以他们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高度警惕,生怕受伤害。在一定的时机和场合,这些警惕性会转化成抵触和逆反的心理,因此每个后进学生就会在内心设立一道心理防线。其实他们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个性脆弱,意志力差,缺乏挫折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比较淡漠,缺乏自我负责和对他们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在遭遇挫折和打击时,往往就会选择自暴自弃的态度。

这个群体的学生大多平时思想独立,考虑问题单纯,遇事冲动,对他人不信任。由于大学生还未真正踏入社会,知识水平较贫乏,社会阅历较浅,所以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认识特点具有明显的简单化和绝对化趋向。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不能理性客观地分析和对待所遇到地问题,他们对自我的行为和心理的调解控制能力比较差,在外界刺激作用下容易意气用事,边线出冲动性,不冷静。这些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能合理支配闲暇时间

他们平常的生活时间,无非就包括上课时间和课外时间,而课外时间大部分是他们自由支配的。他们刚从中学时代严格的填压式的管理模式中释放出来,自然欣喜若狂,但同时也会尝到“自由”的苦恼。如果不能合理利用闲暇时间,他们会感觉大学生活无聊。如在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部分学生觉得大学老师对他们关心不够,不像中学老师那么严格管理,安排好他们的一切学习日程;在生活上,希望由家长那样的细心照顾,所以,后进生缺乏自我规划的管理能力。

(2)上进心强与意志薄弱的矛盾。智力因素较好的后进学生,在外部条件影响下,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心理,但由于长期形成散漫、怕苦、怕难、没耐心的习惯,加上缺乏学习兴趣和刻苦学习的动力,基础较差,毅力不强,一遇挫折,容易失去信心。在此,后进生在日常学习和行为中,表面上是我行我素,对什么都漠然处之,而内心充满着上与下、进与退的矛盾,所以,在抓住他们心理上的矛盾变化规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3)克服“畏惧和自卑心理”较困难。后进生一般性格孤僻、感情脆弱、疑心重、自卑情绪浓,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怀有“敌意”,反复失败和他人的消极评价,使得后进生的成功愿望被压抑,并企图通过其他途径流露出来。只有改善学生心理,才能真正把教育做到实处。有的后进生心灵受了创伤,有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同学之间发挥协作和互助精神去完成集体中某项技术性任务的环境,使高尚的品质在他们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教育管理者对他们的沟通较难,他们不会坦诚与你交流,这给平进的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  学校部分教师与学生对后进学生的认识态度存在偏差

在校园中,“后进学生”并不是一个光鲜的词,大多被扣上这个词的学生会有想法,并且会遭受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歧视。但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他们的认识态度上的偏差,导致他们情感上的孤独,其实他们内心非常渴望老师的关怀和同学的友谊,从而形成了对所有老师和同学的排斥感。他们从来不会主动找老师谈心,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也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教师也就无法真正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对他们进行教育的难度就加大。

同时,他们缺乏与同学之间的沟通,甚至会遭受部分同学的白眼。其实与同龄群体交往,建立同龄人之间的真挚友谊,能够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也能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是往往就是部分学生的做法,让他们觉得周围的同学不仅不关心他们,还看轻他们。

3、  网络等大众传媒对后进学生的影响

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沟通社会、交流思想、传播文明的最有效工具,它的现实影响力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在带来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很多污秽,当然包括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些后进学生在现实世界无法找到满足的情况下,就会把希望寄托于虚拟世界,加之这个年龄的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他们不仅把自己的信任交给虚拟的网络世界,还会盲目崇拜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里的不良思想,模仿起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些明星效应,一些夸张的手段,更使他们迷失自我,脱离实际,沉迷于无法自拔的境地,甚至想退学和轻生。

现在,只要有学校出现的地方,周边就有网吧、游戏机、餐馆等,如此强有力的诱惑客观上使一些不求上进、过分放纵自己的学生有了解脱的去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现实的目标和追求。净化周边环境,这有待于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4、社会和家庭加重了后进学生的压力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推进,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积极寻求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以形成合力。那么我们对高校里的这一特殊群体——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更加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我们在强化学校主战场的同时,必须把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当前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社会人员、世俗观念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所以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无形中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就给我们的后进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从另一方面,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随意和零碎性。并且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处于自发状态,所以家庭也未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思路和做法,从而就用他们本身的想法来影响学生。况且,家庭是学生从小生活的第一环境,它对学生的作用力具有连续性,是从始至终的。再则,每个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加大了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值。由于后进学生个性脆弱的特点,社会和家庭又对他们施加各种压力,需要他们承担各种责任,这些引发了他们很多心理矛盾。这重重作用无形中使这一批后进学生压力更大,负担更重,从而更加大了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六、如何进一步加强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把握住后进学生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利益。他们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他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尊重、个人发展问题。把握住了学生的需求,就能够得到这个群体学生的信任。二是一定要照顾到后进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同学们一届和一届之间的变化、差别也非常大,每个个体的情况也大相径庭。所以,一定要照顾到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         
  以情感人,真心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因为他们在大学阶段远离父母,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社会上各种诱惑很多,所以他们的困惑会很多,困难也很大,这个时候十分需要老师的关心、帮助、支持,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尊重他们的利益,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问题,注重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真正做到关爱他们的进步,关注他们的困难。如果说我们漠视他们的利益,那么我们教育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说教,根本谈不上效果,根本得不到他们的信任。

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一下措施以供参考。

1、  建立预警干预机制,及时发现后进学生问题,并帮助解决

建立预警干预机制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时,能进行及时的干预,并给予及时的帮助。所以首先我们要发挥好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因为他们是与这个特殊群体生活在一起、时刻接触的人,如果在同学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报班主任、辅导员;其次要利用好入住公寓辅导员的作用,要随时随地关心本楼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找他们谈心,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将有些可能恶化的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学校也要有层层预警机制,以防问题严重化、扩大化。

2、  教师要提高心育能力,重视后进学生的心理教育

教师处于于学生的经常性的互动过程中,是与他们接触较多的成年人,教师具有良好的心育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后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这种能力应表现在:识别能力,鼓励与支持能力,心理调解能力。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强化自己“心理辅导员”的意识,同时必须提高自身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知识,时刻准备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后进学生得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从而能使他们树立正确得人生理想,确定合理的人生目标,能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针对后进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于在辅导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3、  激发后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认为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是部分后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部分后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知难而进,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做好大学生活的自我规划,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目标。反之则会妨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潜能的发挥,甚至使学生无法继续学习下去,成为真正的困难学生。

4、控制好校园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

当前我们学生接触最多传媒手段就是网络,所以我们要借助网络的资源与手段,来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规范学生上网的场所和时间,尽量不要去校外一些黑色网吧,学校在硬件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上网环境,把大部分学生留在校园内的计算机中心。同时,还是要给他们留出相当的时间上网。

其次,应该更进一步完善我们自己学校的校园网站,吸引更多的同学点击自己的校园网页。同时还要建立校园BBS,由我们的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做版主来维护,让学生在自己的论坛上畅所欲言,这样我们也能及时把握学生信息和心理,尤其是这一批后进学生。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为他们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资料。

5、要从社会、家庭等各个环节共同去改进

对于这些后进学生,我们有时候觉得很无奈,我们也不想管,但不管不行。因为,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并没有给予学生主体本身足够的“不用管”的能力。而且如果我们放开不管,恐怕家长都不答应。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不是仅仅我们就可以做好的,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各个环节共同去改进,才能做好。

所以我们要建立与这部分家长的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与他们保持联系。给学生缓解压力,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歧。可以通过电话结合论坛的形式把学校的教育思路传达给家长,同时还可以及时地把学生在校情况告诉家长,以便于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预警,及时得到家长的配合。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