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 AI教育从娃娃抓起

来源:深圳新闻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1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举行,正式发布广东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地的“两素养一纲要”方案(以下简称“2+1”方案),即《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
  记者获悉,在课时方面明确要求,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小学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一课时。
  据介绍,“2+1”方案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师资建设、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各地、各中小学校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基于国家平台整合人工智能进行教学创新,开展师生人工智能素养评价提供参考。
  据悉,“2+1”方案将系统推进,打出AI教育组合拳。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从目标层提出了师生素养框架,明确了师生素养能力坐标,从路径层制定了《课程指导纲要》,提供了从课程到课堂的实施路径。解决各地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方面“有目标可依、有课程可用、有教师可教”的问题。
  此次“2+1”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中小学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明确了三级指标,进行了具体化描述。尤其是《教师素养框架》,从意识理念、技术能力、教育应用、专业发展以及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分别回答了智能时代教师的职业使命、必备能力与责任担当,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系统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提供了指引。
  其次,实行全链闭环设计,课程可落地、可评价。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着力建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全链条AI育人体系,课程纲要明确了广东省人工智能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人智观念、技术应用、智能思维、伦理责任。
  该方案还提出,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活动记录表、学习数据、作品评价、量表测量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鼓励各地探索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