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冰雪游光有美景还不够

来源:  投稿人:曾华锋   浏览次数:

  冰雪盛宴、童话雪乡、水墨世界……隆冬时节,新疆各地推出的冰雪游,勾勒出一幅幅瑰丽而又热闹的图景。不过,透过繁华的表象会发现,自发前来的外地游客并不多,政府或景区组织的当地群众占了大多数。冰雪游,怎样才能吸引外地游客?除了美景,还需要什么?

  “地球村”分流了不少来疆游客

  随着网络时代信息交换的加强、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人们能选择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越来越多,“朝发夕至”、打“飞的”出疆或出国玩一趟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诚然,新疆有许多独一无二的美景和名城,如“死亡之海”罗布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喀什、万壑流芳的博格达峰、“人间净土”喀纳斯……

  其中,喀纳斯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尾巴”上,是国家5A级景区。元旦期间,记者徜徉其间,只见高山戴雪,青松挺立,木屋尖耸,湖面冰封,大家都用“水墨画”来形容其美。

  即便如此,游客还是没有想象的多,有时好几公里的山道见不到一辆逆向而来的车。究其原因,人们的选择面宽了,冬天可以去温暖的南方,如在近日举行的厦门马拉松、深圳大鹏马拉松,吸引了许多新疆和其他省市区的业余跑友;海南三亚以及港澳台,也游客如织。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免签、落地签证国家的增加,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逐年攀升。每逢节假日,在欧美各大城市街头,随处可见黄皮肤的中国人。不少客源就这样被分流。

  毛雪板“滑”出悠长的民族历史

  一块薄薄的长条白松木,上面钉着马小腿毛皮,再辅以一根木棍做支撑……在1月1日喀纳斯景区开幕的第八届冰雪风情旅游季中,记者见到了传说中的毛雪板。

  在当日举行的“戈宝麻”古老滑雪狩猎赛中,竞赛者脚踏雪板,拖着“猎物”,上山下坡,穿林打叶,展开竞速,冠军获得奖金3000元。参赛者多是哈萨克族人和蒙古族图瓦人。为了在雪原中行走、迁徙运输、狩猎,其先民就地取材,发明了毛雪板。

  越是原生态的事物,越受外地游客的青睐。几位来自瑞典、挪威的滑雪文化研究者仔细地把玩着毛雪板、木弓,并乐滋滋地踏上小爬犁。挪威北极大学旅游研究专家阿依肯·加山说,毛雪板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在哈密地区冰雪旅游节暨巴里坤县第十届冰雪文化旅游节上,可以看到哈萨克人把石头放在火里烧得通红,再放进盛奶的盆里,以便将奶加热。这是古代牧民们在野外没有炉具时,想出来的“土办法”。游客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

  可见,开掘当地具有悠久历史、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品和活动,能创造特色品牌和人文价值,吸引不同领域的游客。遗憾的是,这种挖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即便有,在宣传推广上依然力度不足,离“闻名遐迩”还有一定差距。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