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雅遗址有座神秘“古桥”

来源:  投稿人:张迎春   浏览次数:

  你知道尼雅遗址区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吗?这真是个奇迹,100多年前,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的这座“古桥”,至今还保存在尼雅遗址区的南部。

  “古桥”大约有30米长,由3段木头组成。

  10月26日,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领导小组执行办公室副研究员彭杰对记者说,100多年前,斯坦因发现了这座“古桥”后,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有一块地的死桑树,树干高达10尺以上,以前的树荫俯照一个水池,至今还有一片洼地可以看见。昔日水流入池的水渠来源必定不远,西边最近的一座红柳盖满的高沙丘后面,还有一座长90尺左右的矮桥,准确无误地横在一条干涸的河床上,犹有两座桥墩耸立其间,左岸有倾倒了的果园遗址,向上约200码。向西北我还能寻出古河床的踪迹,长达两哩以上,全盖上了流沙。”

  现在,如果你将斯坦因的这段描述及他著作中的照片,与现场进行对照的话,就会发现,眼前的情景与书中的描述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你想试着从“古桥”上面走过去,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大的坑,不像是河道,如此宽阔的地方,就用这样简单的材料搭起一座桥,是不是有点像提水的跳板呢?也许,可能是古河道渐渐干涸后,这里地势比较低,可以存住水。故为了取水时方便,架起了这个通向河水里的跳板。在这样的疑问中,一个接一个的假设,会不由自主地从你的脑子里钻出来。

  “古桥”一带有很大的一处房屋群,东面有一些稀疏而又巨大的枯胡杨树。越过一座小沙梁,又出现了一个干涸的小池,池边有几排枯树。从这里走过,你好像能感觉到当年的气息,仿佛自己走在一条乡间的小路上,听着当年牧童的歌声,穿过一片芦苇篱笆,走进了好客的尼雅人家。

  这时,眼前的另一个画面,会让你感到十分奇怪:几排枯树的树顶仿佛被人砍过,看上去是齐刷刷的,有人推测说,将大柳树从中间斩断,等发出的新树枝长大后,砍下来,然后将之当建房子的椽子。因为,这种方式现在在尼雅遗址周围的人家,仍在延用。还有人推测说,那些枯树不是大柳树,是桑树。用桑树的桑叶养蚕,每年都砍掉枝条树叶,上面年年砍,下面越长越粗,这种做法至今当地还在用。其实,是大柳树还是桑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古尼雅人离我们是多么的近。

  小池边有一片高台地,表面露出了一些房屋的立柱和墙壁,还散布着一些没有花纹的红陶片。大概是残存的器物口沿,看上去形状简单,有的如巴掌大,有的有两指长,大小不一。这处房屋群的房间都不太大,由于它在“古桥”的附近,所以被考古专家们戏称为“钓鱼小屋”。“钓鱼小屋”,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由这个戏称,你会联想到这里曾有过很多的水和鱼。

  再向“古桥”西面看,有一个饲养场和大果园,地上是厚厚的牛、羊粪。果园栽种的葡萄树根,如今还有一些露在地面,周围环绕着胡杨和沙枣林。房屋、果园、小河、池塘……你似乎看到的不是死去的千年标本,而是至今还活着的生命。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会浮现出一片郁郁葱葱、小桥流水、浣女牧童……

  “古桥”上,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呢?至今没有人能完全说清楚。不过,彭杰对记者说,在尼雅遗址里发现的佉卢文木简中,曾提到过有关这座“古桥”的信息:一张官府发出的公文说,命令士兵严格把守河上渡桥,以防罪人逃亡。由此可见,这座“古桥”在当时尼雅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呀。

  现在,在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古桥”附近,根本找不到一点古尼雅河的踪影。一个个问题的猜测,使“古桥”更加神秘。不过,“古桥”似乎告诉我们:尼雅人曾在这里无法生存时,才留下房屋、果园被迫离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失败了。也许,人类真的失败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是不是应当引起我们对生态文明的更多思考?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